“神人”耶律楚材:領導的短板,我來補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jjzsnxn)

作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接班人,窩闊臺一上位便幾乎成了所有人的焦點。大家都等著看這位“創二代”會將蒙古帝國的未來引向哪裡。而不管旁人怎麼看,窩闊臺至少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在坐穩皇位後,便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然後帶領蒙古帝國在擴張的道路上,繼續跨馬揚鞭向前衝,終而成了蒙元歷史上少有的風評不錯的領導人之一。

不過,窩闊臺能夠成就這一切,要重點感謝身後的一位高人。此人便是官至中書令的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契丹人。一個契丹人,是怎麼來到蒙古做官的?又是怎麼一步步登上宰相之位的?他的存在,究竟為窩闊臺帶來了哪些改變?

一個外來的宰相

耶律楚材,不僅是契丹人,還是契丹皇族。他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東丹王耶律倍八世孫。耶律倍因為不堪母弟壓制南渡,後代便開始在金朝紮根,其中耶律楚材的父親在金朝官至尚書右丞。

耶律楚材是在父親花甲之年出生的,父親曾預言說,“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駒也,他日必成偉器且當為異國用”,並引用《春秋左氏傳》中的“雖楚有材,晉實用之”的典故,給兒子取名“楚材”。


耶律楚材天資極佳,精通天文、地理、曆法、術數及佛學、老莊學說、醫學、卜算等,學識淵博,下筆成文。根據金朝制度,宰相的兒子能夠被賜予省掾之職,耶律楚材沒有到任,而是主動要求參加科舉考試,金章宗詢問參與考試之人關於審案等諸多事件,十七人中只有耶律楚材的回答為優等,於是被徵召授予掾職,後任開州同知。

蒙古軍攻佔金朝中都時,成吉思汗四處網羅人才,知道耶律楚材才能出眾,便收為近臣,對他的建言異常重視,待遇也優於左右,因其身材高大,滿面鬍鬚,成吉思汗稱呼他為吾圖撒合裡,意為“長髯人”。

“神人”耶律楚材:領導的短板,我來補


成吉思汗去世後,四子拖雷獲得了其父的最主要的領地和軍隊,並且代理國政,史稱“監國”。到了1229年,拖雷已監國兩年,帝位理應傳給法定繼承人窩闊臺了,但是拖雷卻毫無移權的跡象。這時,耶律楚材主動催促拖雷說:“此國家大事,早定為好。”拖雷還想拖延,說:“還未商議好,改日即位可否?”楚材姿態強硬,說:“過了這天再無吉日了。”在他的推動下,窩闊臺終於順利登基,是為元太宗。

此後耶律楚材為窩闊臺的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幫助——制度上的短板他來補,發展中的弊病他來治,生活上的陋習他來管……儼然成為窩闊臺身邊不可或缺的人。

“制度上的短板我來補”

窩闊臺接手時的蒙古帝國,雖然在軍事上已是所向披靡,但在制度文化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短板。剛好耶律楚材擅長這些。

耶律楚材受家族背景和個人經歷影響,對儒家傳統、中原體制頗為了解。他深知《資治通鑑》中“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的道理,於是決定先幫助天子區分地位、匡正名分。他從行禮開始定規矩。蒙古早期沒有禮法,來了不作揖,走了不辭別,十分隨意。後來覺得過於簡單,開始見面互相作揖,地位低的有求地位高的,左腿跪地再說話。耶律楚材改變了這一切。在窩闊臺的登基大典上,他促成了“全體九次跪拜”事件。當時耶律楚材說服察合臺作為兄長率諸王百官向窩闊臺行跪拜禮。他對察合臺說,你雖然是哥哥,但地位上你是臣子,應當行跪拜禮。你帶了頭,便沒人敢不拜大汗。於是,察合臺率領黃金家族和各級長官,向大汗窩闊臺跪拜。“尊長之有拜禮蓋自此始”。


蒙古國初期實行“軍政合一”的制度,只有萬戶、千戶、百戶等統率軍隊,缺少治理政事的長官。耶律楚材建議在地方設置官吏統治百姓,另設萬戶總管軍隊,使軍政互相遏制,防止獨斷專行。這一主張後來被窩闊臺全面採納。同時,窩闊臺還根據他的建議,在中央設立了最高行政機構中書省。

耶律楚材還主張用孔孟之道作為治國治民的準則,徵得窩闊臺同意,修復孔廟,建立國子學,選用儒生來擔任各級官吏。此外,窩闊臺還同意任用儒士作為官員,並下詔試選儒士,首次選取儒士四千餘人,其中不少人成為後朝名臣。同時將《便宜十八事》作為臨時法律,穩定了社會秩序和人心。

“發展中的弊病我來治”

作為後人,有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們必須要承認——蒙古帝國的發展和擴張,是充滿血腥的。粗略統計,西征過程中,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大軍沿途屠殺民眾數百萬人。到後來“屠城”幾乎成了一種慣例:只要對方進行抵抗,一旦攻克,不問年齡身份,大部分都要殺戮。

作為成吉思汗的衣缽傳人,窩闊臺最初也是一樣的作風,“春去秋來,惟事抄掠”。在消滅金朝殘餘勢力時,汴京軍民頑強抵抗,城破後,窩闊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屠城。當時,耶律楚材站了出來,堅決反對戰爭中的殘暴行為,他說服窩闊臺的理由是:奇工巧匠、富厚之家皆薈萃於此城中,若悉數屠戮,我軍入城將一無所獲,國家興兵打仗又有何用?窩闊臺覺得有道理,最終,除了完顏氏一族外,餘皆赦免,汴京一百多萬生靈始得保全性命。金朝覆亡後,有二十餘州軍民因害怕屠城,都拒絕投降,又是耶律楚材居中調停,窩闊臺下詔不殺,於是秦、隴等處皆稽首歸附。

中原被佔領之後,有蒙古大臣提出,“漢人無補於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就是建議把漢人都趕走,將中原變成牧場。阻止這些荒唐計劃的人,還是耶律楚材。他的勸阻方式,不是滿口仁義道德,而是實實在在算了筆賬。

耶律楚材問窩闊臺:“陛下將南伐宋朝,需大量軍費,如果讓老百姓安於農商各業,政府徵收田賦、商稅以及鹽、酒、鐵等稅,每年可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糧食四十餘萬石,足供國家一切費用,怎能說漢人於國家無用?”太宗採納了楚材的意見,並設立十路徵收課稅使。第二年秋,皇帝到雲中時,十路都送來所徵的課稅。窩闊臺嚐到甜頭,心花怒放,問楚材:南國還有你一樣的人才嗎?隨後授予他中書令之職,軍國大小事務全都先告知他。

“生活上的陋習我來改”

窩闊臺不是一個完美的領導者,不過好在他身邊有耶律楚材這樣的大管家,能夠幫他不斷修正和調整前進路線。窩闊臺曾感慨說,“非卿,則中原無今日。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

但是,窩闊臺有些生活上的陋習,始終讓耶律楚材頗為頭疼——窩闊臺嗜酒如命,且屢教不改。他老爹成吉思汗雖然也愛喝酒,但是自控力強,曾留下“是物少則發性,多則亂性”的名言。可是窩闊臺在這方面的自控力比不上他老爹。


滅金之後,窩闊臺便不願再受親征之苦,指派朝中大將率師征伐,自己在美酒與美姬中醉生夢死。到了晚年,他更是溺情酒色,每次飲酒必徹夜不休。耶律楚材曾拿著鐵酒槽對窩闊臺說,“這鐵為酒所浸蝕,所以裂有口子,人身五臟遠不如鐵,哪有不損傷的道理呢?”但窩闊臺秉性難改,依舊射獵飲樂,荒怠朝政。

1241年的一天,窩闊臺遊獵歸來,多飲了幾杯,馬上病得異常厲害,召來太醫診治,回報稱脈搏已停。好在有驚無險,不久又甦醒過來。休整了幾十天,漸漸好轉,耶律楚材苦口婆心,勸他今後不宜再外出田獵。

窩闊臺表面答應了,但幾個月後又出獵了。騎射五日之後還至諤鐵古胡蘭山,在行帳中觀看歌舞,飲酒作樂。那晚,窩闊臺興致很高,縱情豪飲至深夜,結果第二天便已中風不能言語,不久死於行殿之中,享年56歲。

他身後,指定的接班人皇孫失烈門,被自己的妻子昭慈皇后乃馬真氏換成自己兒子貴由。之後,耶律楚材漸受排斥,兩年後病逝。再後來,帝國重新交到窩闊臺的弟弟拖雷後代手中。當然,這是後話了。回看窩闊臺和耶律楚材這對君臣的故事,還是頗令人欣慰和感動的。作為一個外來的“職業經理人”,耶律楚材可謂把工作做到了極致——幫著老闆補短板、改陋習、治天下,就像一個全能管家,幫助窩闊臺打造了一個蒙元歷史上少有的明君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