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盛集團:“7謀”衝千億

三盛集團:“7謀”衝千億

圖:三盛集團董事長、三盛控股董事會主席 林榮濱先生

文\\潘永堂

千億,是未來地產牌桌的“籌碼”!

衝千億,也只是個階段性戰略,不要給他貼上“永久規模論”的標籤!

事實上,未來所有房企都會走向高質量發展道路,但對當下中小房企而言,“發展”是戰略第一要義!

緊接著,我們再說說當下“衝千億”的難度係數!

前3年,提“衝千億”的房企不少於50家;這兩年,伴隨地產寒冬來臨,尤其是2018年、2019年資金收緊和調控動真格,房企衝千億難度係數瞬間加大了,也因此,最近2年,鮮有中小型房企再反覆提衝千億。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有一家

總部剛搬到上海虹橋的“閩系房企”,過去1年規模在350億量級,此刻新總部帶來新氣象,員工士氣高漲,合力征戰“雙千億”戰略——即三年內年銷售規模和公司資產雙雙突破1000億,做一家中而美的房企。

他是誰?

答案正是總部剛從福州搬到上海的“三盛集團”,一家過去以極致產品、極致企業文化見長的房企!

三盛是真的“逆勢高增長”嗎?

三盛如何看行業未來之變?

千億目標提出容易,三盛如何做到?

帶著這一系列問題,地產總裁內參專程訪談了三盛集團執行董事、三盛控股總裁程璇女士(以下簡稱程璇)、和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先生(以下簡稱馮勁義)。

三盛集团:“7谋”冲千亿

圖:三盛控股總裁、三盛集團執行董事 程璇女士

3年60%

測算一下,2018年350多億,三年內1000億,意味著未來3年複合增長率60%左右。

60%是什麼概念?其實這是一個很高的增速。

回看過去大行情下的黑馬房企,3年超過80%複合增長率的房企整個行業只有6、7家,超過60%大約10多家,但到了2018、2019年的嚴厲調控年,30強房企銷售目標普遍下調到10%到30%,10強則更低,核心是因為站在2018年看2019年大家普遍比較悲觀。再加上短期來看地產調控政策不會放鬆。

那麼問題來了,三盛60%的底氣到底來自何方?

問題相對犀利,三盛高管給出了務實的理由和邏輯。

首先,房地產未來“3年週期波段”可能會消失,或者波段振幅變小、變短,整個行業進入一個長週期、高位橫盤期,這樣以來,行業就很難大漲大跌,看似地產冬天來了,其實反過來看,

行業發展更平穩了,對企業而言反而是好事。

為何是好事?

三盛集團董事長林榮濱表示:“以前那種3年一個大波段,企業賺錢其實不踏實,現在行業迴歸長週期、低利潤階段,賺錢反而會更踏實。因為這個時候企業更多通過好產品、好服務取勝,踏踏實實做運營、做管理,房企只要做得比同行平均水平更優秀,往往就能獲得良好增長。”

其次,對於60%復增率是否較高一說,程璇表示:“談增長率高低,本身也要看規模量級起點,行業三巨頭即使10%、20%增長,增量也是驚人的,而對比三盛集團,目前基礎偏少,所以60%復增率還相對較好;甚至由於初期2018年、2019年基數低,2020年增長率或將突破70%,但後續預計可能會下降,最終整體保持一個平均60%水平。”

的確,過去3年100多億到1000億的房企也有融信、祥生、中梁等,他們幾乎接近100%增速,對比下來,三盛350億高位起跳,增速60%是可行的。

事實上,程璇也透露三盛具體千億計劃的鋪排,即三盛在未來拿地、銷售、資產增長鋪排落實到各區域項目之後,初步測算下來三年內突破1000億還是個不太緊促的節奏。”

其三,從行業空間來看,馮勁義補充到:“哪怕是到今天,地產行業規模還很大,預計 2019年突破15萬億將是大概率事件,試想想,在這樣一個15萬億的超級行業,且房企市佔率、行業集中度都還比較低時,一個300-400億量級的房企的生長空間還是巨大的。”

三盛集团:“7谋”冲千亿

圖: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先生

極端的說,三盛甚至不用擔憂15萬億還是13萬億,

做好自己就足夠了!

事實上,就連龍頭碧桂園萬科,2018年市佔率還不到5%。而對比美國龍頭房企最高曾一度達8%~10%。所以,馮勁義也大膽預測,未來3年50強房企都差不多千億規模

那麼,未來三盛到底如何征戰千億?

對此,老潘總結下來核心有7大發展策略。

策略1 “適度利潤,規模優先”的發展路線

衝千億是有難度,尤其早些年加財務槓桿的案例並不合適2019年之後。

衝千億是有風險的,前些年加槓桿敢於賭後市行情的,如今有些賭贏了,但三盛集團董事長林榮濱更強調後半句——“賭桌上沒下來,其實都不叫贏家”。的確中國400多幅‘地王’,目前解套的不過三分之一。

有難度,有風險,三盛如何衝千億?又如何在規模、利潤、速度、安全上做平衡取捨? 對此,三盛在頂層路線上明確了“3大取捨”。

首先,明確適度利潤下的“規模優先”打法。

又要利潤,又要規模,房企速度就跑不起來,未來三盛希望在適度利潤下快速把規模做起來。

值得補充的是,適度利潤並不妨礙三盛未來的市值管理。

因為一家公司值不值錢,核心是看ROE水平,而不是項目銷售利潤率。

三盛集团:“7谋”冲千亿

其二,通過“總規模”連續的快增長實現“總盈利”大提升。

邏輯很簡單,比如現在350億規模,20%利潤率,即使未來利潤率降到15%,但如果規模做到1000億,那麼未來三盛“總盈利”也翻了一倍多!

其三、規模優先是第一位的,但前提是保證現金流安全。

在地產圈,利潤少點不會死,但現金流一斷流就很容易破產。

對此,三盛在衝千億過程中高度強調對現金流的嚴管控。

首先,三盛現金流是按照12個月現金流進行滾動預測的,相當於提前做了個很好的前置預防;

其次,最核心的現金流風險都被三盛嚴控,比如三盛目前不會做大量吃現金流的持有型資產,即使部分持有,也是銷售賣完的現金流能完全覆蓋持有資產才會考慮;又比如在拿地方面,三盛這些年沒拿一塊地王,而且拿地非常剋制,比如三盛一直強調“以銷定投”,不會透支。

理清了規模、利潤、現金流的取捨問題,三盛就擼起袖子加油幹了!

策略2:嚴控財務槓桿、放大經營槓桿

短期衝千億,都要“加槓桿”!

過去槓桿基本都是財務槓桿,但如今資金面收緊,財務槓桿很難做了。對此,三盛採取了“嚴控財務槓桿、放大經營槓桿”的新打法。

首先,三盛嚴控負債槓桿,即未來3年三盛資產負債率將嚴格控制在75%安全線以內。三盛不會選擇放大財務槓桿,而更多會增加一些合作方,用別人的錢一起把規模做大,這樣公司安全性更高,負債又不會增高。

其次,過去三盛與同行合作不太多,整體權益大概有90%以上,而未來三年,三盛會將權益比降低到70%左右,但是否需要下降更多?對此,馮勁義表示反對。

他表示:“如果權益下降到50%甚至更低,那麼對企業而言意義就不大了,因為權益比過低,會讓企業變成生產車間,生產車間短期看不錯,但長期會導致公司市值大幅下跌。”

其三,三盛幸運的是在衝千億之前提前“上市”了,預計2020年三盛上市公司將具備融資功能,目前正在加速提升資本市場評級,預計明年年中可以做到AA+。

資本市場打通後,三盛衝千億就如虎添翼了。

策略3:拿地競爭力是衝千億關鍵

衝千億,前提是多拿地、拿對地,拿好地,程璇坦言,房企經營,核心還是拿地。

三盛如何做好拿地?如何規避拿地陷阱?如何避免高價拿地?……對此,三盛至少有4大拿地紀律。

紀律1 差異化:

拿地側重去弱限購、弱限價區域

從2018年開始,三盛就意識到短期內調控不會放開!

程璇表示:“從2018下半年開始,三盛拿地紀律就非常清晰——即避開限購限價,到基本沒有限購、限價的城市、又或者是基本低於城市平均限價範圍、弱限購、弱限價的地區。

1年多來看,這個做法效果很好。

但有部分強限價城市,也是可以的。

程璇補充到:“同一個城市,即使是強限價的,但區域售價在限價之下的土地也可以拿,比如崑山限價2萬\\平米,但三盛在崑山拿地片區的競品售價才1.1萬\\平米,但三盛依靠自己的產品優勢,實現了10%左右的溢價,售價達1.2萬\\平米。”

紀律2 嚴標準:利潤率8%,IRR30%,且做好前融計劃

三盛拿地很少出錯,核心是因為紀律嚴格、標準高。

其一、利潤口徑要求利潤率在8%以上;

其二、項目IRR必須達到30%才能上會;

其三,上會項目必須把前期資金全部安排好、計劃好;

其四、對去化週期、初始投資回收週期、現金流回正時間也有嚴格要求。比如正常平均6個月能開盤。

紀律3 組合戰:做好532,不放棄“奶牛項目”

三盛衝千億,並沒有100%聚焦高週轉現金流項目,也強調現金流、利潤的組合,強調拿地的多渠道組合。

比如在項目投資渠道上,三盛目前這個階段會堅持532組合,即50%是收併購拿地,30%是招拍掛拿地,剩下20%是大盤模式。

為何併購有50%之多?程璇解釋到:“目前許多小房企手中有一些土地,但他們對這兩年市場調整,導致他們對未來有些猶豫;其次,他們很多缺乏較高資質,融資困難,再加上三盛極致產品力和品牌,所以這兩年開發商主動來找三盛合作、併購的越來越多了。”

衝千億,三盛為何還要拿大盤?

對此,馮勁義強調,你想衝千億,其實反而更需要長線的大盤項目。

比如大盤項目總共有200多億貨值,這樣運營好,往往就能每年輸出有40億、50億左右業績,那麼這就像“奶牛”一樣,養好之後就可以年年產奶。

在大盤打法上,馮勁義強調,即使大盤週期比較長,但現金流週轉不慢即可。

怎麼做了?以三盛某個百萬大盤為例,三盛拿下大盤後,由於地貨比很低,加上付款方式優化,前端融資再加上當年銷售,三盛這個百萬大盤,竟做到了“當年投入、當年拿回”的好成績。

當然,532組合並非固定,隨著市場變化或者三盛規模到達一個量級,比例可能會調整為433或其他比例。

紀律4 優中選優:“

勤奮”也是競爭力,200塊地選10多塊

如何提升拿對地、拿好地的概率?

對此,馮勁義脫口而出:“勤奮就是競爭力,三盛拿地要優中選優。”

的確,目前董事長、總裁和區域總等都在全國6個區域各個城市不停的看地找地,甚至週末都不休息,馮勁義補充到“你看的項目多了,樣本大了,那麼你拿到好地、拿對地的概率就上去了。”

的確,從2019年5月到現在,三盛投委會上會200多個項目,但最終拍板拿下的才10多個項目。

“錄取率”不到10%,三盛拿地真正做到優中選優。

其次,樣本量是靠譜的,嚴厲的。

目前三盛350億規模,但集團投資團隊差不多300多人,這比同量級的房企超出很多。另一方面,三盛投資團隊的骨幹都是有

“事業總”潛質,三盛目前做了一個通道設計,即投資總看完地拿完之後就能直接去當項目總。

馮勁義笑談,“拿完地後就直接下地幹活了,這樣項目週轉速度能更快一些。”

事實上,就在最近政府審批嚴厲的華東區域,三盛常州城市拿地到開盤僅僅5個月,速度在當地遙遙領先。

策略4 強區域,6個大區深耕與競合

與其他300億量級房企大多聚焦“一、兩個區域”佈局不同的是,三盛目前350億左右已經完成全國6大區域,即海西區域、環北京區域、山東區域、長三角區域、成渝區域、大灣區等六大區域。

首先,全國化6大區域佈局能夠支撐三盛衝千億的業績穩定性,且更有機會抓住區域輪動、城市輪動紅利。

6大區域基本是中國三大經濟圈和房地產強增長且穩定生長的區域。

這樣的好處在於中國區域和城市的週期輪動效應明顯,過於聚焦一個區域會出現業績的波動性,這樣的業績大波動案例,在百強房企中非常之多。

畫了6個圈後,所以類似內蒙、新疆、東三省一些區域等是堅決不去的。

馮勁義表示:“邏輯很簡單,三盛目前這個量級戰略上沒必要全面開花,6大區域深耕好了,破千億就是順其自然。”

其次,深耕,才有更大競爭力。

未來三年,三盛拿地儘量增加對區域戰略覆蓋密度。

比如華東很多城市佈局,三盛允許進入縣級城市,其他區域如果不是省會城市,那麼其他最多進入到地級城市核心區域。

同時,馮勁義表示:“到2019年12月份,三盛投資和市場研究部門基本會把6大區域能夠進入的城市名單全部落地,最終確定適合三盛進入的目標城市,

即三盛版的作戰地圖,如此以來,總部和一線拿地拓地目標就更精準聚焦了。”

其三,加大區域佈局縱深度,6大區域大有可為。

比如環北京區域可以從從固安向天津和石家莊推進

比如山東區域可以從濟南、青島向煙臺等周邊三線城市推進

比如長三角地區可以從無錫、南通、崑山向周邊三四線城市推進

策略5:新總部賦能下的“高週轉”

類似其他房企的高管動盪,尤其是總部從江浙、福建等搬到上海,對三盛而言,程璇總結出有“三大難得和欣慰”。

三盛集团:“7谋”冲千亿

圖注:三盛人大家庭

第一:所有高管全部跟隨公司平臺從福州來到上海虹橋新總部,同時6大區首也無一人變動。

第二:集團新高管引入馮勁義、馮明輝等明星職業經理人,很多新理念在加速度融入嫁接在各區域落地生根,比如三盛目前6大區域很多項目的週轉效率瞬間提升,之前三盛拿地到開盤大概11個月,如今平均提升到6個月左右,甚至極端的有4個月就開盤的。

第三:雙千億戰略給了新老高管和區首很好的平臺增長期許,而總部新賦能、週轉大提速、三盛高管尼泊爾徒步行等也讓新高管與區域一線情感更加融合。

也因為此,三盛2019年很多區域已經提前完成年初目標。甚至有的區域超過150%。

為何有如此成績?

程璇表示

“其一,有些大區速度快起來之後,原來8個月開盤的結果如今4個月就開盤了,銷售業績提前鎖定;

其二,原計劃明年拿地,結果目前今年考慮到下半年土地價格便宜合適,因此新增土地也提前了。

如此以來,一則銷售提速,二則供貨加快,三盛“品質堅持+週轉提速”形成很好的大運營效應。”

怎麼做到的?

程璇表示:首先,新總部目前把產品標準化進行了完善,上下游部門環節磨合明顯提速,這樣帶來品質和速度的提升。其次,加大了區域整體產品規範品質下的授權、放權,也激活了區域戰鬥力。

特別是產品維度,三盛週轉與銷售提速,核心源自產品力基礎。程璇強調:“今天三盛的產品力不談大本營的福州,就連擴張期新進入的城市,很多城市創造了“產品品質、銷售速度、銷售價格”區域最高的佳績。

比如三盛·百督府項目啟動伊始,林榮濱董事長就帶著三盛高管團隊走過總行程10萬多公里的歐美考察,隨後從產品規劃到設計,林榮濱董事長都親自督造。如今的百督府已是世界級的豪宅,而這種極致產品精神也快速落地到三盛其他各大產品系下。程璇笑談:“今天三盛帶領媒體、客戶去看三盛標杆項目,往往都不用到福州,而是把大家帶到三線、四五線城市,比如崑山、無錫縣城的三盛項目去看,媒體看完之後都會驚歎四五線竟然有如此高品質。”

其次,產品力也體現在三盛主打“三大產品系”的梳理和標準化。目前,三盛產品系基本定型了,即高端系的百督府系列、大盤系的公園系產品以及目前主打流行的璞悅系。

策略6:從總部驅動到區域自驅動

未來衝千億,推動力到底在哪?

對此,程璇表示三盛發展要從總部驅動到區域自我驅動轉變。

1,強區域:權利與責任同步下沉

首先,新總部遷至上海,除了提升戰略視野與戰略資源對接,核心在理清總部與區域權責邊界,按照千億規模整體權利與責任同步下沉到6大區域。

比如未來總部將集中於戰略、投資、預算、考核、戰採、產品標準化、主要標準與體系建設,並提供融資、人力、信息與營銷/產品/招採與成本等專業支持;區域是利潤中心,是業務推進第一責任主體。

放權,也很重要。以前三盛區域總更多聚焦工程與營銷,拿地和融資都不管,目前三盛新時期要求區域總全能化,即三盛集團要求各大區域一線總經理在做好產品的同時,一手抓“金主”、一手抓“地主”,即融資和找地目前區域一線自己去做,集團更多是做一個賦能和評判。

放權之後,區域總現在士氣非常高漲。

2,事業大平臺,財富共同體

衝千億過程中,三盛對公司經營有了更高格局的洞見。

在三盛董事長林榮濱看來,房地產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很多世界領域做到第一的行業往往規模還不到100億,但房地產企業往往動不動就做到百億、千億。今天三盛立足350億量級繼續大發展,實際上越來越變為一個社會化公司、社會化平臺。

基於此,未來三盛集團將打造一個三盛人的“事業大平臺、財富共同體”。

衝千億過程中,也是三盛區域一線公司做大做強的過程,這是事業的大平臺,更是分享的大平臺,即財富共同體。目前來看,三盛開啟了跟投機制,目前效果顯著,按照目前三盛相關區域的項目估算,預估未來3年一些區域總經理的會掙幾千萬,這幾千萬,還是在工資、獎金之外的收入。

3,“盛創+盛利”2大激勵機制

區域如何自我驅動?三盛創造的2大激勵機制, 就在2018年開始,三盛開啟了“盛利和盛創”2大激勵機制,目前這2大激勵機制,三盛堪稱,幾乎超越全行業的激勵機制。

首先是盛創,即三盛實行項目跟投機制,與其他房企不一樣的,跟投公司會給予較高的槓桿配比,同時,如果項目跟投萬一虧損,三盛也會進行兜底,這個“更高收益、虧損止損”的跟投機制,本身是三盛相對人性化文化的一種體現。

其次是盛利。盛利就是基本上跟投項目利潤率超過某個水平後,超過的部分,三盛拿出較高比例與整個團隊來進行分享。

兩大激勵機制也更多體現對三盛人的“關懷”。

比如三盛針對利潤率高的項目,現金流回正快的項目,會主動把額度加大一些,團隊可以選擇適當多投;

比如針對利潤率和現金流一般的項目,相關方雖然必須強制跟投,但投多投少你自己選擇。

策略7:注入“剛性狼性”DNA文化

在組織層面,三盛強調人才與文化兩大維度。

在人才維度,三盛林榮濱強調:“做任何事情,人對了就全對了,人錯了就全錯了,所以我花時間最多的,一是投資委員會的拿地,二是見人。

而在文化維度,過去三盛一直強調產品極致文化,企業溫情溫暖文化,但在衝千億做大做強進程中,三盛在原來溫暖、溫情的文化中開始注入“剛性狼性”新文化。

  • 首先,強調剛性文化,即所有三盛人要以:堅定不移的目標,堅忍不拔的意志,推進戰略實現。

  • 其次,沒有業績就沒有尊嚴,三盛未來將構建以業績論英雄的強績效文化,未來在三盛業績排名上,獎優罰劣,對組織和個人進行末位淘汰。

  • 其三、在全景計劃上,針對銷售、回款、成本、產品標準化等核心業務環節建立剛性考核和獎勵機制。

而在區域競爭上,三盛也在打破束縛。

為了鼓勵競爭,A區域可以到B區域去拿地,但原則上如果是夥伴已經進入的城市,那麼就不允許其他區域再進入,即誰先插旗歸誰!

目前福建寧德公司已經開始佔據浙江溫州。

新三盛鼓勵狼性文化,所以前端競爭是允許的,但在投後要保持管理半徑合理性,即A區域在B區域的c城市拿地,那麼A區域和B區域可以雙方談判好,團隊肯定是B區域公司委派,運營績效也歸B區域。但在盛創、盛投無論A區域公司拿地方、還是B區域運營方都得跟投,而且可以享受超過利潤的收益分享。

小結

新總部、大上海、新視野

強區域、大活力、自驅動

此刻的三盛集團正瞄準千億目標,目標堅定,道路清晰,組織打通,整個三盛迎來了新氣象、新格局,未來三年,三盛也勢必迎來一段勇破千億的“崢嶸歲月”!

END

專注地產30強之變

地產總裁內參

努力為地產總裁提供“建設性、啟發性”內容!

地產業內交流加老潘個人微信 dczcpyt

請註明公司城市姓名,否則不予通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