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高:鞏固脫貧成果 靶心瞄得更準

陽高:鞏固脫貧成果 靶心瞄得更準

“陽高紅”番茄成了全國大型超市的搶手貨。前段時間,在第五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週上,陽高的水果番茄憑著高品質深受世界各國影迷的青睞。圖為大同陽高粉果番茄種植區。 本報記者 楊曉明 通訊員 趙海霞 史 亮

金秋十月,碩果累累。陽高縣鰲石鄉龍堡村的千畝有機旱作高粱紅透了天,映紅了老百姓的笑臉,呈現出一派豐收祥瑞之景。“今年春季,我在鄉村幹部的鼓勵和幫扶下,一共種了40多畝高粱,若趕上好年景,估計一畝能收入1000多斤,光種高粱我就能收入三萬多元。”該村種植大戶安世青高興地說。

今年4月,經省政府批准,陽高退出了貧困縣序列。脫貧摘帽只是新的起點,為不斷鞏固脫貧成效,提高脫貧質量成色,該縣始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不摘”要求,找準路徑,靶向定位,抓黨建、瞄靶心、壯產業,奏響了一曲曲脫貧鞏固的奮進之歌。

黨建引領,下好鞏固先手棋

“危房改造了,路修好了,農業設施完善了,環境變好了,上訪戶也不再上訪了!”獅子屯鄉吳家河村村民周新龍談到調整後的村黨支部辦的實事時,高興地說。

陽高縣把實施軟弱渙散農村基層黨組織整頓提升作為建強基層組織的有效手段,通過“拉網式”摸排、“清單式”落實、“診療式”治理、“駐點式”嚴抓,對28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進行集中整頓。同時,深入開展農村黨支部“1+6”創建活動,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通過組建脫貧致富、勞務輸出、矛盾調解、便民服務、文體活動、村務監督6箇中心,圍繞產業調整、鄉村振興、移民搬遷等方面發揮引領和服務作用,使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進一步得到提升。

“手裡沒把米,叫雞都不來。”陽高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鞏固的有效舉措,通過盤活集體資產、興辦鄉村旅遊等措施,全縣253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10萬元以上的村176個,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提質增量。

羅文皂鎮管家堡村第一書記徐源峰經常去陪孤寡老人袁愛連聊天、幹家務,每當他離開時,老人都很不捨。這看似一件小事,但背後反映的卻是黨員幹部的作風。陽高縣堅持讓最“硬”的幹部上最“硬”的戰場,精準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建立單位包村、領導包帶,以及駐村工作隊到村、黨員幹部到戶、第一書記到崗的“兩包三到”聯動幫扶機制,出臺“五個三”工作機制,開展“入戶工作法”,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切實構建起幹部在一線工作、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化解、作風在一線錘鍊、感情在一線拉近的工作機制。

陽高縣堅持扶志扶智扶德相結合,以農村大喇叭、農民夜校、陽高二人臺、扶貧愛心超市、自主脫貧戶評選為載體,突出群眾主體,多管齊下激發群眾自主脫貧內生動力,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成效。“農民夜校”、農村“大喇叭”村村通工程,累計培訓10.96萬人;陽高二人臺排練的《杏泉溝》等一批扶貧題材的文藝作品,在全縣農村演出;“自主脫貧光榮戶”“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評選活動、扶貧愛心超市的建立,加大勤勞致富宣傳教育,營造自主脫貧光榮的社會氛圍,激勵群眾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湧現出當了農機手拔了窮根子的顧全龍、靠多業脫貧的曾尚元、養羊致富的渠義等一大批自主脫貧先進典型。“看了《杏泉溝》後,俺知道了想要脫貧光憑‘等靠要’是不行的,”友宰鎮黃土坡村72歲的王大爺激動地說,“關鍵還得靠自己啊!”

靶心不偏,提升群眾滿意度

陽高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靶心不偏,下大力提升群眾滿意度。

長城鄉十九梁村,村名如村貌,地處從明長城守口堡數起的第十九道山樑上,村裡自然條件惡劣,“村在山頭住,地無一畝平”。像這樣的村落,該縣還有很多,撇開條件制約建新居是不二選擇。陽高縣始終堅持政策保障、產業配套、科學選址、群眾意願和質量監管“五個注重”,投入資金8.49億元,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1個,讓1577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從“窮窩窩”搬到了“金窩窩”。除了易地移民搬遷,陽高縣還對13562戶完成危房改造、對4918戶實施住房提質,使全縣農村危房實現清零,農村居民人人住上了安全房。

“拆舊復墾是移民搬遷的必然要求,是農村環境改善的有力支撐。”鑑於這樣的認識,陽高縣把舊房拆除復墾作為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的一項硬任務來抓,壓實各級工作責任,完成舊房拆除復墾。“現在我們村徹底舊貌換新顏了,舊房拆除土地復墾後種的松樹有了一定規模。”王官屯鎮正峰澗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郭天寶笑呵呵地說。該村在集中連片復墾的土地上種植了樟子松,完成了縣裡騰退後舊宅地“宜耕則耕、宜建則建、宜林則林”的復墾要求。

解決了住房問題,進一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該縣在貧困學生資助、薄弱校基本辦學條件改善、教師培訓上下功夫;進一步鞏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100%、行政村衛生室達標率達到100%的目標要求;投資4067萬元,解決了飲水安全;農村特困供養人員分散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361元,4073名經濟困難高齡老年人、142名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2978名困難殘疾人、59名孤兒獲得政府補貼。

“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路也不通,進了村亂糟糟的,沒個下腳處。”王官屯鎮楊莊村民賈明峰說,“現在道路乾淨了,環境變美了,心情更好了,人的精神面貌也變樣了!我們的日子是過得越來越好了,這都得益於鄉村環境提質工程,得益於黨的好政策啊!”

在鄉村環境提質上,該縣籌資5.3億元,梯次實施“建築整治、道路、排水、飲水、綠化、亮化、環衛、公共活動場所建設”八大工程,全部行政村實現了通路、通水、通電,有衛生室、有文化活動場所、有廣播電視、有寬帶網的目標。今年全縣確定了20個示範村,目前已有17個村已全部建設完畢,共完成投資6940.8萬元。新鋪設混凝土路面23.14萬平方米,拆除舊路面18.28萬平方米,鋪裝麵包磚6.33萬平方米,鋪裝路沿石2.66萬平方米,鋪設瀝青路面7000平方米,建設圍牆7052米,新建廣場4處6379平方米,修建排水渠200米,砌築汙水、雨水井78座,配套管網6148米,新建小橋1座,栽植綠化樹木855棵……

街巷硬化戶戶通、排水管網戶戶通,樹木枝繁葉茂,村民們或聚攏在一起嘮家常,或在廣場跳著廣場舞,一幅幅美麗的新農村畫卷徐徐展開,令人心曠神怡!

產業夯實,栽好脫貧“搖錢樹”

“我的36畝耕地由玉米改種釀酒高粱後,收入可達4.3萬元,比種植玉米多收入了1.5萬元哩!”鰲石鄉龍堡村村民鍾子敬激動地說。該村1700畝有機旱作釀酒高粱核心示範區預計可增產34萬公斤,增收57萬餘元,將惠及全村所有種植戶,給農民帶來火紅日子。

實現鞏固須有產業支撐,陽高縣脫貧之後不歇力,夯實產業抓鞏固,進一步重點打造以設施蔬菜、杏果、全產業鏈生豬養殖、旱作農業4個產業為主導,黃花、特色養殖、中藥材種植、光伏產業等N個產業相輔相成的“4+N”扶貧產業體系,為農民織牢收入保障網。共建成扶貧設施蔬菜基地10個,發展蔬菜大棚4900棟,帶動4900戶增收;發展有機旱作面積25.6萬畝,帶動13231戶增收;實施了正大集團15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帶動5634戶增收;發展3個萬畝杏果基地,帶動2650戶增收;發展黃花8000畝、中藥材3000畝,帶動6250戶增收。

鰲石鄉東馬營村賈廷軍通過採用“公司+農戶”模式種植“陽高紅”西紅柿,實現了一棟塑料大棚西紅柿僅一畝地產量就達10000斤、純收入3萬元的好成績。既有公司提供技術保障,又有公司提供銷路售賣,還有保底收益分成,這就是賈廷軍採用這種模式種植“陽高紅”西紅柿的定心丸和動力!

該縣還採取引企業、帶基地、拓市場、興科技、創品牌等措施,帶動增收。“我們現在生產的蔬菜已打入北京市場,遠銷上海、浙江等地,產品供不應求。尤其是‘陽高紅’番茄成了全國大型超市的搶手貨,前段時間,在第五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週上,陽高的水果番茄憑著高品質深受世界各國影迷的青睞……”該縣農產品營銷中心負責人張興滿臉自豪。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今年,陽高縣脫貧鞏固鉚足了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