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境界》:人间有味是清欢

现在这个自媒体横行的时代,很多人看见别人靠着写作月入过万,甚至兼职写作比本职工作收入还高的时候,难免心动不已。于是在很多平台就能看到这样的提问,“我是写作小白,如何才能成为写作高手?””学习写作,应该从何做起?“

写作的文学体裁有很多种,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其中散文就是现在网络文学中流行的”美文“,可记叙,可抒情,可议论,取材灵活,不要求长篇大作,是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形式。

《平淡的境界》:人间有味是清欢

刚好作家周国平老师写过这样一篇散文,《平淡的境界》,讲诉的是如何才能写出好的散文作品。全文分为两个部份,分别是散文的神和味。

《平淡的境界》是我多年前就读过的一篇文章。当时许是太年轻的原因,读了之后并无太多感悟,以至于被束之高阁很多年。

如今再翻出来读,却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周国平老师写过很多散文,出版了《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等多部散文集。很多大学校园里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散文影响了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

《平淡的境界》:人间有味是清欢

就是这样一位散文大师,他是如何理解散文的呢?他说,好的散文的最高境界就是“平淡”,就像烟火,最美的时候就是“归于平淡”的时候。

这个“平淡”并非苍白空洞的平铺直叙,也并非如一杯白开水毫无余味可言。它是写作者在历经了人生的风雨沧桑后对文字的千锤百炼,是一种胸怀和人生境界的体现。

平淡也不是年龄的大小而决定的。有的人年少时便尝遍人间冷暖,有的人生性便很淡泊,有的人却是活了一辈子也不会有自己的思想觉悟。写作者本身的经历和参透能力决定了是否真的平淡。

故而写散文不能有虚荣心,不能抱着哗众取宠的目的去写。有着平淡的心态,看淡了功名富贵,才能写出好的散文。就像“如实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

《平淡的境界》:人间有味是清欢

那散文到底应该怎么写呢?

文中说到了散文的“味”。当写作者有了某种人生阅历,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感触的时候,会想要把这个味说出来,俗话说的直抒胸臆,大抵是这个意思了。

就像煮鱼,平淡的味道即是鱼的原味,是新鲜的鱼自带的鲜香之味,而非添加了各种调味品之后的浓浓香料味。

周国平老师用了三个步骤来谈如何写出平淡有味的散文。

1、写作时必须真情实感。如果没有,不如不写。

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而想要输出,则必须有所输入才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输入的好方法,只有见识多了,感悟才会多,才能增加我们的写作素材。如果腹中空空,则是为了写而写,没有灵魂的文字,自己也打动不了,更遑论去打动他人。

现在很多网络写手,自己写不出来,却干起了抄袭、洗稿的勾当,把别的作者辛苦写成的作品当成自己的,以此来收获名和利,这是不可取的。

《平淡的境界》:人间有味是清欢

2、不要用华而不实的词藻故意修饰,让文字显得做作。

有这样一种说法,凡是热爱文字的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想要与他人交流,希望引起他人共鸣的渴望。我们写的文字,除了私密日记,最终都是要呈现到他人面前,与他人交流的。如果一味地堆砌词藻,使用深奥难懂的字眼,看上去似乎高大上,但对读者来说,除了增添了油腻感,没有更多的实际意义,更加不会引发读者思考和产生共情。

宋代文学家苏轼有一句诗,“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淡的才是真正有滋味的。翻开古今中外的各大名著,都是朴实无华的语言,读起来却有着深刻的道理,就是这个原因。

3、语句自然质朴,去伪存真,删除多余的话,做到简练而凝聚。

有很多人报过写作班,如果写作老师帮着改稿,初学之人没有不被退稿的,有的甚至会被退稿5次以上,大部份都是如废话居多、语句不精练、故事冗长等等原因。

新手写作时都爱犯的错误是,为了凑够字数不管不顾地写着许多毫无意义的话。写完后,乍一看扬扬洒洒一大篇,心里还掩饰不住的自豪感。结果读起来却是乏味可陈,毫无深意。

《平淡的境界》:人间有味是清欢

总结

卢梭说过,任何刚劲的东西,任何伟大的东西,都不会从一支唯利是图的笔下产生出来。需求和贪欲也许会使我写得快点,却不能使我写得好些。

绘画大师齐白石,晚年闭门谢客长达10年之久,潜心突破自己原有的艺术风格,终于在中国画坛自创了“红花墨叶”派,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更高的艺术境界。

写作初期都是艰难的,但是只要坚持练笔,不急功近利,终有一天,会迎来质的飞越。一颗平淡的心,也终将带你实现你的写作之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