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身残夫妻喜唱脱贫路上“向天歌”

映象网信阳讯(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李梅 李传宇)

秋高气爽,息县小茴店镇陈寨村丁庄组的河滩上,一群憨态可掬的白鹅,正在自由地追逐嬉戏、振羽高歌。不远的草地上,丁明建用左手驾驶着收割机,妻子张琴一颠一跛地跟在后面,将收割后的青饲料倒入三轮车拉回养鹅场。

“这夫妻俩虽说都有残疾,但比许多人都能干,不等不靠,凭着勤劳蹚出一条脱贫致富路。”日前,正走村入户的陈寨村村委会主任陈刚对丁明建夫妻俩赞赏有加。

43岁的丁明建幼年时不幸被截去右臂,外出打工时结识了腿有残疾却勤劳朴实的张琴,二人结为夫妻,相互扶持,却因身体残疾,家庭入不敷出,一度陷入困境。

2016年4月,丁明建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系列精准扶贫和惠农政策的支持,为夫妻俩的脱贫梦注入勇气。在摸清市场行情后,丁明建决定开始养殖生长周期短、抗病能力强的肉鹅。

“刚开始,他是个门外汉,没经验,缺技术,不仅没挣到钱,连本都差不多赔了进去。”回忆起养鹅的酸甜苦辣,张琴记忆犹新。

“现在好了,俺们参加了免费技术培训,有政府做坚强后盾,俺们一定能过上好日子。”丁明建充满希望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夫妻俩通过学习种植了黑麦草、高粱、苏丹草,每天给“鹅宝贝们”提供最新鲜的青饲料。他们还在鹅场边盖个小屋,24小时陪护。在二人的精心照顾下,肉鹅比着个儿长,养鹅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去鹅苗和饲料成本,一只鹅能挣40多元呢,而且还供不应求。”张琴高兴地说。

靠着养鹅,夫妻俩不仅还上了欠下的债务,摘掉了“贫困帽”,家里原来的“干打垒”也翻修成两层的“小洋楼”,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

“再过一两年,俺想把鹅场扩大些。”丁明建说。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背,他的脸上却充满着幸福和希望。

夕阳西下,草场上,伴随着夫妻俩忙碌的身影,大白鹅们引颈高歌。

(映象网信阳新闻热线: 0376—6365159,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 0371 96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