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柑,相伴人生起落,相守歲月回甘

褚柑,相伴人生起落,相守歲月回甘

磨皮村,隸屬雲南省新平縣平甸鄉,位於新平縣城以西,距縣城26公里,是一個以彝族為主的山村。全村轄區面積42平方公里,11個自然村(小組),農戶389戶1557人,主要以種植烤煙、甘蔗為生,2013年人均純收入3479元,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

轉變思路謀出路,在新平縣相關部門的幫助下,2013年9月,磨皮村迎來了由褚時健和馬靜芬帶隊的褚柑考察隊,也迎來了改天換地的嶄新歲月。

故事,從一個果子說起

無論是否從事農業,褚橙的故事幾乎人人盡知,原紅塔山集團董事長褚時健75歲時與妻子馬靜芬在哀牢山承包荒山二次創業,歷經十載辛苦耕耘,一手打造紅遍全國的“褚橙”品牌,成為中國現代農業的標杆,兩位老人也由此成為了人們交口稱讚的勵志傳奇人物,匠心獨運、執著初心的褚馬精神深受中國企業家推崇並廣為傳唱。

褚橙天下聞名,有必要再拓展一個新品種嗎?面對員工和外界的疑問,兩位老人並沒有太多猶豫,“扶貧,離不開產業。褚橙成功最大的秘密就在於對品質的追求和堅守。”

褚柑,相伴人生起落,相守歲月回甘

“磨皮村適合種沃柑,就不應該強行種冰糖橙。”在馬靜芬看來,一方面,褚橙每年11月份上市,沃柑則是3月份,時間上剛好錯開。另一方面,3月份前後的水果市場缺少柑橘類產品,沃柑產品的推出也可以彌補這一市場空缺。

看準市場,與老伴兒商量後,馬靜芬擔起了磨皮村項目的擔子。於是便有了褚柑的問世。褚柑的品種實為沃柑,是馬靜芬嚐遍市場上所有柑橘品種,比較口感,考察產量和種植環境後,為磨皮村精心選擇的新品種。

2014年3月,新平勵志果業有限公司註冊成立,馬靜芬任董事長,投資6000萬,在磨皮村建立了磨皮褚柑種植基地,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2800畝地,種起了褚柑。

“褚柑既不像橘子,也不像橙子,是用橘子和橙子嫁接出來的,橘子上火,橙子多少有一點涼性,而褚柑為中性。”2018年,磨皮褚柑種植基地迎來了第一個豐收年,4000噸褚柑一經上市便被搶購一空。據蔣易明介紹,褚柑產業支撐“脫貧”成效顯著,2018年磨皮村人均純收入9642元,比褚柑項目入駐前的2013年翻了近兩倍。

辦法總比磨難多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業道酬精。”提及自己一手打造的褚柑,馬靜芬臉上滿是自信而幸福的笑容。

不過,笑容的背後總是離不開辛苦的努力和付出。

“原來這裡滿山都是甘蔗地,還有一部分荒地,由於缺少資金,當地的交通條件也比較差,基礎設施非常薄弱。”馬睿講道,他是褚柑種植基地負責人,五年前帶著馬靜芬的殷殷囑託,肩負著“開疆拓土”的使命來到磨皮村,沒想到一干就是五年。

遇到的第一個難關便是土地流轉問題。2013年底褚柑與磨皮村委員會達成協議,正式啟動褚柑種植基地籌備工作,土地流轉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村委會對此非常積極,但是村民們卻顧慮重重,土地流轉進行緩慢,甚至一度錯過柑橘樹苗種植的最佳時期。

“不管怎樣,必須儘快完成土地流轉。”接到二老指令,馬睿倍感壓力,“怎麼辦,只能是好好和人談。”和村委會談,和農戶談,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土地流轉問題最終得以按計劃完成。

褚柑,相伴人生起落,相守歲月回甘

“與褚柑的其他基地相比,磨皮村基地的簽約條件相對比較苛刻。”馬睿介紹道,為了打破農戶顧慮,順利完成土地流轉,實現項目落地,褚柑不僅提高了租金標準,還提出了保障農民收入的多項措施。

“馬老為農民考慮得非常細緻,不僅幫助他們增收,還安定民心,創造性地提出了按戶僱工的想法,想做基地管護員,必須夫妻一起上。”馬睿表示,公司為農戶修建房子,提供種植所需的工具,農戶只需出力即可。農作物上市之後,公司按照水果的產量和質量與農戶分成。

“與農戶通過兩次分潤,形成了人們常說的‘半合夥人模式’,將公司的利益與農戶的利益相互銜接。”在雲南褚馬昱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李黎看來,這種模式極大地調動了農戶的積極性,為褚橙、褚柑果品品質提供了保障。

以技術做支撐,以品質求發展

提及褚橙,人們最常說起的便是它的互聯網營銷,2012年,褚橙與本來生活網首次合作,在網上進行銷售,在首發的5分鐘內銷售了800餘箱,在24小時內銷售了約1500箱,三天半時間,首批3000餘箱售罄,不得不臨時調貨。2013年網銷繼續火爆,本來生活網50左右的時間賣出了近1500噸褚橙。於是,在很多人眼中,褚橙的成功更多地歸功於“勵志橙”的互聯網營銷。

然而,這並不是事實的全部。《海底撈你學不會》作者、北大教授黃鐵鷹在《褚橙你也學不會》一書中曾提及他在赴雲南褚橙果園前進行的兩次網絡調查,結果顯示,褚橙之所以能夠熱銷,成為爆款,在沒吃過褚橙的群體的群體看來主要是因為名聲大,而在吃過的群裡中三分之二的人認為是因為褚橙的果品真的比其他橙子好。

“褚橙的核心競爭力,還是我們的果子真的好吃。”對於這一點,馬靜芬和褚橙的管理層非常堅定。

褚橙莊園辦公室主任林安追隨褚馬二老多年,深深地被他們堅守品質第一的匠心精神所感動。“褚老在紅塔山工作的時候,就創造性的提出了‘創立煙田第一車間’的戰略思想,大膽改革創新,從源頭抓品質。褚橙的品質管理,其實是‘煙田第一車間’的延續,每一個果樹怎麼施肥、怎麼修剪,甚至每個枝頭掛幾個果子都有精準的量化標準。”

相伴人生起落,相守歲月回甘

“相伴人生起落,相守歲月回甘”,這是北京天下星農創始人,褚橙品牌策劃人胡海卿先生為馬靜芬老人的褚柑品牌題寫的一段推廣語,若說“人生終有起落,精神終有傳承”的褚橙是褚老一生跌宕起伏的人生寫照的話,那麼褚柑則是一種於艱難面前的不離不棄,這是馬靜芬女士人生的最真實寫照,也是兩位老人對於相守,對於歲月留痕滿含深情的詩。在褚橙不遠處種下一片褚柑,或許是她內心期待的,另一種方式的相伴相守。

褚柑,相伴人生起落,相守歲月回甘

褚柑,相伴人生起落,相守歲月回甘

2018年4月,馬靜芬奶奶(圖中)開心地舉辦了首次褚柑開摘節。胡海卿(左三)為褚柑題寫新推廣語:相伴人生起落,相守歲月回甘——褚柑

2019年3月26日,褚馬學院成立,並在昆明世博園中國館舉行了中國企業家精神燃點論壇,王石和吳曉波擔任名譽院長,胡海卿先生受邀擔任褚馬學院首席品牌文化顧問,成立褚馬學院一直是褚橙莊園董事長馬靜芬的心願,作為褚橙品牌策劃人,胡海卿先生應邀發表了《偉大的品牌能夠觸動心靈》的主題演講,帶領大家重溫了褚馬二老打造和培育褚橙及褚柑品牌的歷程,併為馬靜芬老人剛剛成果的“褚柑”做了新品牌發佈。

對一個產品進行品牌塑造,並非很多人認為的:不就是講個故事,讓更多人來買單嗎?胡海卿做了一個更樸素的表述:我們的努力,只是不希望那些認真做農產品,並把農產品做好的人吃虧,要為他們和他們的產品做“正向差異化”的表達,讓農產品迴歸本質。

褚柑,相伴人生起落,相守歲月回甘

2012年,“褚老十年種橙哀牢山”的故事感人肺腑;2019年,年逾86歲的馬靜芬老人種出的傳情“褚柑”的故事也別樣動人,只有這樣真實的“故事”才更能觸動人心,廣為流傳。1955-2019,褚時健、馬靜芬兩位老人相伴相守64載,他們的人生如此默契,以至於,褚老85歲時,褚橙進京引爆全國,成為了“勵志褚橙”,而馬靜芬老人種出來的“褚柑”也是在她86歲時,終於結出了“頭茬果”。

堅守初心,助力雲品出滇

“如果說褚橙是以勵志的‘甜’感動中國,那麼,褚柑就是以甜心的‘情’觸動中國。‘褚橙勵志,褚柑傳情’是褚柑的核心主張和甜蜜賦能。”產業扶貧,對接市場是關鍵的一環。雲南褚馬昱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李黎向記者介紹了褚柑的整套品牌宣傳方案,“一個成功男人背後,一定有個偉大的女人,毫無疑問,褚時健背後的這個偉大的女人馬靜芬,用她‘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業道酬精’的商業智慧和‘理解忍讓’的愛情哲學,完美地詮釋了這句話。“褚柑的香甜,其中飽含著二位老人相濡以沫六十多年的傳奇味道。

2019年2月,褚柑上市,雖然時逢種植“小”年,卻依然成就了豐收“大”年。“去年的終端價格是6元多,今年賣到了15元一斤。”馬靜芬自豪地告訴記者,“但是,還是不夠賣,我們銷售一空。”

褚柑供不應求,農戶們同樣受益得實惠。易忠華是磨皮基地的一個普通管理員,“以前我們種甘蔗、烤煙,除去農資成本、勞力、物料,一年也剩不下多少錢,純收入近三千多元。但是現在除了14畝土地流轉租金每年1萬元,管護費2萬多元,採果還有提成,勤快點,1個月時間,近摘果子就能多拿1萬多元。”

褚柑,相伴人生起落,相守歲月回甘

“以前,對我們很多村民來說,翻蓋新房基本上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土地流轉不到五年時間,200多戶當中80%已經翻蓋新房,現在少數還沒有翻蓋也計劃在明年全部翻蓋。”對於褚柑項目給村子帶來的變化,磨皮村委會主任普朝忠也是感觸良多,往昔的省級貧困村已然變成了令人刮目的“小康村”。

“下一步,我們計劃藉助褚柑等項目基地,以保護、傳承雲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磨皮花鼓舞為切入點,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站在村口,望著鬱鬱蔥蔥的褚柑林,普朝忠許下了新的願望。

相比普朝忠,馬靜芬與褚柑的心願更加宏大。褚橙莊園旗下兩個品牌共有6個種植基地,40000畝地,按戶均20-30畝地,大概帶動了2000-3000戶脫貧致富。不過,馬靜芬並未將自己侷限在這40000畝土地上,“雲南的好產品,應該走出雲南去”這是除了談及褚橙、褚柑和褚橙莊園的發展,馬靜芬還經常提及的一句話。她一直心繫雲品產業發展和品牌發展,希望可以為“雲品出滇”尋找更多的資源平臺和渠道機會,為雲品出滇,貢獻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