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後,為何就能開心地瘋了?原來中舉有這麼多好處,怪不得

文|金筆探史(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抄襲、搬運必究)

人們常說"十載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其實這就是因為科舉考試而衍生出的一句名句,畢竟在中國古代參加科舉考試是寒門學子謀求出路,能夠進入上層圈子的唯一途徑,與現在的高考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就會有很多人爭相考取功名。

范進中舉後,為何就能開心地瘋了?原來中舉有這麼多好處,怪不得

那麼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存在了多久呢?其實從隋代建立開始,一直到清代結束,總共歷經了1300多年的時間。並且每一個參與科舉考試的人都有當官的機會,造就了激烈的競爭,自然就會有人失意有人歡喜。而與科舉考試相關的故事中,范進的經歷最為人津津樂道。

范進中舉後,為何就能開心地瘋了?原來中舉有這麼多好處,怪不得

其實范進並不是歷史上真正的人,而是《儒林外史》中塑造的一個人物,由於他五十多歲才考中了舉人,一時欣喜之下開始癲狂,直到老丈人打他才清醒過來。儘管小說看似是一個獨立的故事,但故事的背後一定多多少少受到過現實的影響。比如《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到了29歲才考中秀才,屬於高齡中榜的案例,期間經歷了很多次心理折磨,同時通過科舉考試也讓他逐漸看清了人性的卑劣,體會到官僚和名流間周旋的噁心套路,為了抒發心中的不滿,於是就寫了這樣一部諷刺科舉制度的作品。

范進中舉後,為何就能開心地瘋了?原來中舉有這麼多好處,怪不得

而書中設立的范進,其實就是吳敬梓自己的縮影。儘管吳敬梓已經考上了秀才,可是地位還是不高,並不能滿足理想中的期許,畢竟朝廷每月只會給秀才發放二兩白銀,根本不夠維持家庭的生計,哪怕是當時最低等的屠夫,也可以輕易對秀才指手畫腳,所以花費長久時間讀書,最後的回報令吳敬梓很失望。

范進中舉後,為何就能開心地瘋了?原來中舉有這麼多好處,怪不得

比秀才地位更高的是舉人,每月不僅有五兩白銀可領取,還能因為進京考試而獲得十兩白銀的補助。並且只有考中了舉人才有資格考取貢士,如果連貢士都能考取的話,那麼就會有很大的機會金榜題名,順利的入職升官。除此之外,考中了舉人之後,還擁有優先補位縣級官職的優勢,家人不僅可以免除徭役,還不用向朝廷納糧納稅,哪怕舉人違反了法律,縣官也是沒有權利對他施加刑罰的。

范進中舉後,為何就能開心地瘋了?原來中舉有這麼多好處,怪不得

有了這些特權和優勢存在,也進一步加重了等級分化,勾起了人心更大的慾望,所以范進在五十多歲中舉後,高興得發狂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科舉考試給人帶來的好處,不僅是金錢上的,還有理想實現和地位提升層面上的,沒有人不想既有錢照顧好家人,又能獲得人們尊敬。所以以前經常嘲諷詆譭范進的胡屠夫,才會在范進中舉之後對他畢恭畢敬,還有鄉紳為范進送去土地、房子、銀子。

范進中舉後,為何就能開心地瘋了?原來中舉有這麼多好處,怪不得

總的來說,《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發瘋的故事,對應的是那個時代與科舉制度相關的內容,儘管科舉制度為寒門學子帶來了希望,可是也讓一部分學子癲狂,好在與之相關的既得利益能夠滿足人的金錢需求和精神需求,那麼我們就能體會范進中舉後的反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