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馬路時貼貼臉,事故風險大大減

寫在前面

週末抱寶寶過馬路,走在斑馬線上,感覺到了一個盲區,寫下來分享出來,希望能幫助到更多寶媽寶爸。


單臂抱寶寶過馬路

背景:

由於大城市並行車道多,行人無法在一次綠燈的時間內穿越馬路,所以現在很多城市都設立了行人二次等待區。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路口並沒有建立行人二次通過區。

風險基於:

1. 無行人二次等待區域的斑馬線。

2. 左轉和直行公用紅綠燈的路口。

風險分析:

1. 大部分人是右利手,習慣右臂抱寶寶。

2. 寶寶不斷長高的身高,會遮蓋住大人的右側視線(如圖所示,半透明紅色梯形盲區)。

3. 有些汽車的A柱(駕駛員左上角的那個柱子)比較粗壯,也會給駕駛員帶來一定的盲區。

4. 當行人走過斑馬線一半的時候(設立二次行人等待的區域),發生車輛碰擦的風險較大。

5. 右利手的父母注意A區過馬路的盲區風險,左利手注意B區

過馬路時貼貼臉,事故風險大大減

風險防範:

1. 過路口養成環顧周圍環境狀況的習慣。

2. 汽車製造過程中,有強制人員過路口時候,要用手指上下前後左右指一下,確認沒有安全隱患才可以過路口。日常生活中,我們不一定要那樣教條地去照做,但這個方法提示我們,多方位留意周圍潛在風險的觀念,是值得借鑑的。

3. 或許過路口時,用自己的左臉蛋,甜蜜地貼一下寶寶的左臉蛋,這樣會強制自己有右轉頭的動作,能增強主動觀察盲區的作用。(如左臂抱娃,則採用相反動作)。

過馬路時貼貼臉,事故風險大大減。

轉發是對寶寶,也是對家庭,愛的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