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背后必然有好的家世——齐桓公的祖先姜子牙是周武王岳父

齐桓公的家庭成员们(一)

据说齐地有个规矩:家中的长女不出嫁,一辈子留在娘家主持家祠的祭祀。这个规矩是哪儿来的呢?《汉书*地理志》里讲到过:春秋初期齐国国君齐襄公很淫乱,姑姊妹均不嫁,暗指襄公乱伦。为了掩盖这种行为,齐襄公就下令齐国之民家中长女都不得嫁,在家主持家祠祭祀,称之为“巫儿”。如果家中长女出嫁了,对于家里是不吉利的事,到汉代仍以为风俗。

成功的背后必然有好的家世——齐桓公的祖先姜子牙是周武王岳父

齐国的位置在中原以东,属于东夷的范围之内。西周初期,武王去世之后成王即位,成王年少由叔父太师周公旦代为执政,这时爆发了三监之乱。被周武王分封于殷商故地的纣子武庚叛乱,负责监管武庚的武王同母弟弟管叔、霍叔、蔡叔也跟着一起叛乱了,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平定了叛乱,但是东夷的殷商方国随之又起叛乱,于是周公东征再次平叛。当时平定东方之乱每平定一处地方就命随征亲贵驻守。康叔及旄父驻守于殷东。被攻下的奄国由周公的儿子伯禽驻守。薄姑由太公的儿子吕伋驻守。丰国由文王庶子丰侯驻守。周公获胜而归、宗庙献俘,被灭的殷商方国又由周分封了同姓和功臣。殷东封了卫国和宋国:卫国始封武王的弟弟康叔,宋国封了纣王长兄微子启以奉商祀。奄国封周公改称鲁。丰国的丰侯因为好酒而没有多长时间就被废黜了。丰国的位置到了汉代就是沛郡丰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还有一个被周公灭掉的薄姑国封给了太公望,也就是姜子牙,后来改称为“齐”,这就是西周初姜姓吕氏的齐国获封的来历。姜子牙的女儿邑姜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后,生了两个儿子:周成王姬诵和晋国的始祖唐叔虞。也就是说,姜子牙是周成王的姥爷。所以齐国对于辅佐周王室,有天生的责任。

西周末东周初,齐国的国君史称“齐庄公”,因为姜姓吕氏的齐国历史上不只有一个“庄公”,所以这位名为“吕购”的齐国国君又称为“齐前庄公”。齐前庄公吕购是东周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诸侯,一共在位六十四年,并且跨跃了西周到东周两个时代的衔接时段。齐庄公吕购去世后,他的儿子吕禄甫继位,就是与“郑庄公”和“楚武王”并称“春秋三小霸”的“齐僖公”。

成功的背后必然有好的家世——齐桓公的祖先姜子牙是周武王岳父

《国语*郑语》里有一段描写西周末、东周初的当时社会政治状况说,“幽王八年而桓公为司徒 ,九年而王室始骚,十一年而毙。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于是乎小伯,楚蚡冒于是乎始启濮。”周幽王八年的时候,郑国国君郑桓公也就是郑庄公的爷爷开始担任王室司徒,第二年周王室就已经开始动荡骚乱。平王东迁之后,一直到平王末年,这几十年间秦国、晋国、齐国、楚国四个诸侯国交替兴盛起来。秦景公、秦襄公取得了西周丰、镐的土地,也就是“宗周”。晋文侯,姬姓名“仇”,辅助平王东迁。在这同时,周幽王的弟弟王子余臣也被拥立为周王,史称“周携王”。于是,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晋文侯击杀了周携王,安定了周王室。齐国的齐庄公和齐僖公父子则在这个时期组织过多次诸侯会盟,形成一时小霸的局面。楚蚡冒就是楚武王的哥哥,也被称为“楚厉王”,他做国君时带领楚国开疆拓土、征服陉隰。

齐庄公、齐僖公父子组织诸侯会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局面的动荡,起到了扶助周王室安定诸侯的作用。比如《左传》里记载过关于齐僖公组织诸侯会盟例子,“隐公八年”就有一次:卫国曾纠集宋国和陈国和蔡国围攻郑国国都东门。齐僖公帮三国平旧怨,让郑国和宋国、卫国讲和、会盟,捐弃东门之役的旧嫌。虽然过了没几个月又打起来了,但是齐僖公毕竟付出了行动。鲁隐公赞扬齐僖公说,“君释三国之图,以鸠其民,君之惠也。”齐僖公让郑国、宋国、卫国三个国家放弃了互相侵伐、报复的图谋,安定了三国的百姓,这是齐僖公的功德。

成功的背后必然有好的家世——齐桓公的祖先姜子牙是周武王岳父

齐僖公有个弟弟叫夷仲年,僖公曾经两次命他出使鲁国。夷仲年比哥哥齐僖公死得早,齐僖公很疼爱夷仲年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侄儿叫作“公孙无知”的这位齐国公室贵族。公孙无知得到的待遇甚至和齐僖公的儿子、太子诸儿一样,可见齐僖公对这个侄儿的宠爱程度有多深,但是这其中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公孙无知不是太子却拥有和太子一样的待遇,这是不合礼仪的,正因为齐僖公的这种行为导致了侄儿公孙无知和儿子太子诸儿之间的矛盾,同时这也放纵了侄儿的野心。《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尝与无知鬬”,就是说太子诸儿和堂兄弟公孙无知还在齐僖公在世时就曾经有争斗。

齐僖公去世,太子诸儿顺利继位,这就是文章开始《汉书*地理志》里说的那位“齐襄公”。那么齐襄公究竟是不是像《汉书》里说的那样与姑姊妹乱伦呢?恐怕是有的,但不知道到什么程度,可以坐实的一个人就是她的妹妹文姜。齐僖公做国君时,齐国曾经受到山戎的讨伐。齐僖公向郑国求助,当时郑国国君郑庄公命自己的儿子公子忽率郑师救齐国。公子忽所率郑师打败山戎,解了齐国之危,齐僖公因此看中了公子忽,想把女儿“文姜”嫁给他。但是,事情非常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公子忽拒绝了,说齐国是大国不堪为偶,为后世留下了“齐大非偶”这个成语。公子忽另娶了陈国之女。文姜则嫁给了鲁国国君鲁桓公。文姜其实在未嫁之前就与哥哥太子诸儿有私情,就是不知道当时他们的父亲齐僖公知不知道这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