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溼”,你還不重視嗎?

每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睏乏無力,刷牙時嗓子噁心,口乾口苦,抬頭一照鏡子,發現自己皮膚黯淡無光,非常憔悴。你還在認為是熬夜造成的嗎?

十人九“溼”,你還不重視嗎?

溼氣的危害

現在的生活方式大不一樣了。大家喜食膏粱厚味,吃燒烤喝冰啤,四季離不開冰激凌,口味重而多鹹,而且夏季還吹空調。這就造成外常為寒氣環繞,溼不能越,導致現代人容易出現體內溼重。

溼氣重,容易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疾病,包括過敏、溼疹、腳氣以及婦科炎症等。

一、傷害關節

溼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溼,是引發炎症,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二、帶下病

體內溼氣過重,容易導致脾虛,使得溼氣下住,使得女性出現白帶多,白帶有異昧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炎症。

三、月經不調

經常居住在潮溼環境,或者經常受溼受潮的女人,體質會比較差,在經期前後會有四肢疲倦,低熱難退,月經量少,痛經等症狀。

四、陰道炎

陰道炎除了和感染源有關之外,還與體內溼氣有關。對於屬於溼熱體質或愛上喜歡偏好些吃辛辣油膩等食物的人,容易造成內環境火大溼氣重,從而使誘發陰道炎或導致陰道炎反覆。這類人調理,要先從身體祛溼上下手。

五、肥胖+浮腫

溼氣入皮下,會影響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溼氣帶了後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溼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歷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六、影響排洩

溼氣過重,會造成"溼氣粘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乾淨的感覺。中醫說,"溼氣如裹",溼氣重會影響細胞和其他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溼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會讓你常常有頭沉、無精打采的感覺。

十人九“溼”,你還不重視嗎?

如何判斷身體是否有溼氣?

1、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溼.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點。

2、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溼氣已經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實在不願意觀察大便,吐出舌頭觀察一下黃中帶膩,那是體內有溼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者膩得越厲害,說明溼邪越厲害

3、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也能判斷他體內溼氣很重。中醫裡講"溼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溼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以上三點你中招了嗎?如果中招了那麼繼續往下看吧!

祛溼小妙招

一、敲打膝窩,祛溼排毒

在膝窩的中點有一個主要穴道叫委中穴,走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溼的通道,而委中穴是這條通道上的“排汙口”。

假如排汙口被堵了,溼毒、廢氣排不出去,就會在人體內淤化成熱毒,熱毒在體內待久了,就成瘤了。

用力敲打5-10分鐘,直到瘀斑、痧點等病理反應物顯出。1-2周敲打一次,身體就會經過自我排毒的方法來消除這些毒素和廢物。

十人九“溼”,你還不重視嗎?

二、喝祛溼茶

既然溼氣是丹道醫名詞,對應的就有中藥方可解,用蒲公英根1g、薏苡仁1g、赤小豆0.7g、馬齒莧0.5g、芡實0.2g、綠茶0.2g、淡竹葉0.2g、槐花0.2g製成蒲公英馬齒莧茶飲用即可很好地去健脾除溼氣。

這個方子主料是蒲公英、馬齒莧、薏苡仁、芡實、赤小豆。

蒲公英用來治溼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中說:“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蒲公英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薏苡仁可健脾,補肺,清熱,利溼。治洩瀉,溼痺,筋脈拘攣,屈伸不利,水腫,腳氣,肺痿,肺癰,腸癰,淋濁,白帶。《本經》;"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溼痺,下氣。"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有健脾利溼、消腫解毒功效。

馬齒筧有清熱解毒、祛溼止帶功效,適用於溼熱下注、帶下色黃、黏稠味臭、小便短黃、口渴口苦、舌紅苔黃、脈滑者,亦可用於溼熱洩瀉、痢疾等。

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溼。補益脾胃,去除體內溼氣,讓機體獲得輕鬆感,消除睏倦。

十人九“溼”,你還不重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