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新通道 新能源 新风貌丨酒泉谱写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实现民富村强景美人和

建设美丽乡村 共建美好家园

新农村 新通道 新能源 新风貌丨酒泉谱写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实现民富村强景美人和

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解决好“三农”问题,历来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委、市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开足马力推动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层党建、农村改革、特色产业培育等各项工作,特别是把产业振兴作为基础和关键,坚持“扩规模、强龙头、建体系、育品牌、增效益”的思路,持续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我市农业发展实现了由种植业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由传统大田耕作向现代设施农业转型、由单纯追求产量向高效绿色品牌化方向迈进的现代农业转变。

市委书记吴仰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一年多来,他经常深入各县市区,走访村庄院落,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调研了解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发展实际,吴仰东指出,我市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不充分。对此,吴仰东在相关会议和调研中多次强调,我市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突出产业兴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持续做深做实产业扶贫,发挥戈壁生态农业和种业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寒旱丝路农业,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把我市打造成绿色、高端、有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归根到底离不开坚强的基层战斗堡垒。吴仰东多次强调,产业旺不旺、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全市上下要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发展壮大农村工作队伍,依法依规治村,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切实让农村党员干部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乡村面貌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反映和表现,只有乡村变美了,农民的生活才能体面起来。一年多来,吴仰东走进全市各县市区的多个农村,多次对乡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提升提出要求。他强调,要改善人居环境,抓好重点问题整治,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弘扬新风正气,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坚决打赢城乡环境整治这场硬仗,努力建设村在林中、人在花中的美丽新农村。

新农村 新通道 新能源 新风貌丨酒泉谱写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实现民富村强景美人和

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酒泉力量——我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有多难,我们就有多拼!”在这场向贫困宣战的全民战役中,我市众志成城,勠力攻坚,以非凡的意志和毅力,打赢了脱贫攻坚硬仗,镌刻出了一幅幅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时代画卷。

走进玉门市移民乡,新建的柏油路像飘带蜿蜒逶迤,小康住宅犹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干净整洁的村庄,一座座日光温室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温室里绿油油的辣椒、红彤彤的西红柿、盛开的桃花令人目不暇接,光伏扶贫发电站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玉门市全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取得的成效,也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缩影。

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指示要求,结合实际完善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推行“三个一”包抓帮扶机制,对75户剩余建档立卡户,逐户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措施,对已脱贫但存在返贫风险的953户,逐户制定巩固提高帮扶计划,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不断提升脱贫质量,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45%,贫困县和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

“要不是政府,我都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真心感谢政府对我们贫困户的关心。”日前,瓜州县瓜州镇江孝忠老人深有感触地说。原来,老人不到两个月就要住一次医院,每次住院90%以上的医疗费都能报销,一年下来才花了不到2000元,减轻了他的经济负担。去年以来,瓜州镇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和少生病”的脱贫目标,把健康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场关键战役,开出了一系列健康扶贫“药方”。

在这场向贫困宣战的全民战役中,针对不同实际,我市制定冲刺清零行动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兜底保障冲刺清零大等筛查,扎实推进重点任务拾遗补缺,落实各级专项扶贫资金2.03亿元,全部用于年度“一户一策”措施落实和培育壮大富民产业项目,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认真对照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意见整改工作计划和清单,举一反三、主动认领,紧盯市、县两级梳理出的131个问题,制定整改方案、问题台账和责任清单,扎实进行整改,目前已整改完成106个。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深情。”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亲身感受,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殷切希望。5月13日,对酒泉市派驻静宁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队员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们背起行囊,踏上列车,带着对家人的眷恋和不舍,离开熟悉的故乡,前往静宁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把静宁县作为我的第二故乡,把静宁百姓当成我的家人,只有扎根泥土,才能绽放‘致富之花’,才能得到乡亲们的认可,才能把帮扶工作做好。”32岁的李铭,是酒泉市委组织部的一名组工干部,在肩负重任、踏上远行之路时,他写下这样一段话。

今年,我市市县两级选派200名机关干部赴静宁、张家川、秦安、岷县四个贫困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酒泉力量。

新农村 新通道 新能源 新风貌丨酒泉谱写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实现民富村强景美人和

打造美丽新家园——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发展乡村旅游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多方参与、农民主体”的原则,坚持城郊多元融合发展、近郊中心村镇带动、远郊整治改造提升,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统筹推进污水治理、农膜尾菜处理、畜禽粪污利用、“四好农村路”建设、乡村规划编制、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等六项行动,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创建一批各具特色、整洁美丽的宜居村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曾经,这是我市部分农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这场“环境革命”推动酒泉快步走上乡村振兴的大道。

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全市共整合投资30亿元,完成农村改厕4.28万户,硬化乡村道路2632公里,新建大型垃圾处理场14个,改造农村危旧房屋1.7万户,全市45%的村组完成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全市共建成76家污水处理站,乡镇集镇实现全覆盖。全市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站(点)102个,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2%。积极推行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村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

通过加大生态保护和乡村绿化力度,我市草原监测盖度指数保持在17.9%以上。加大造林绿化力度,今年全市共完成人工生态造林面积15.35万亩,建成全民义务植树基地77个,义务植树385万株,新建与改造农田防护林346公里、绿色通道227公里,完成治沙造林8.84万亩。

美丽乡村建设,只有以产业为基,才有持久生命力。为此,我市积极促进环境整治与文化旅游产业、戈壁生态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产业相融合,在融合中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潜力。

为促进环境整治与文化旅游产业相融合,我市邀请国内知名设计院所对全市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和新型业态村进行规划设计和评审,根据不同地域特色,规划建设了20个特色小镇、20个田园综合体,打造了敦煌市阳关镇、月牙泉镇和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村等一批主题鲜明、氛围浓厚的民俗村落、精品村组、特色街区,提升改造了一批农家客栈、乡村旅馆、农家乐,激活了乡村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富民产业。

新农村 新通道 新能源 新风貌丨酒泉谱写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实现民富村强景美人和

产业引领致富路——走出一条特色产业规模发展的“酒泉之路”

现代农业肩负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使命,能否一手牵起城市繁荣、一手带动乡村振兴,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今年以来,我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动力,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积极打造符合市场需求和地域特点的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肃州区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的日光温室里,满目葱茏,生机勃勃。但温室里并不见农民的身影,忙碌着的,是水肥灌溉、温湿度监测等系统。曾经,在戈壁滩种地无异于天方夜谭。如今,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千里戈壁变为瓜菜基地。

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的决策部署,强力推进戈壁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农业产业提升、农村生态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的效果。目前,全市有32家农业企业、49家专业合作社、4000户农户参与戈壁生态农业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9亿元,新建日光温室2.6万亩、钢架大棚1.3万亩。建设了肃州东洞、总寨和金塔金苗、玉门清泉、瓜州广至、敦煌肃州镇等90个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示范点)。

在主导产业上,我市坚持“一县一业”发展方向,已形成肃州区高效蔬菜和现代制种、金塔县苁蓉及其深加工、玉门市和瓜州县枸杞蜜瓜产业、敦煌市特色林果、肃北县和阿克塞县有机牛羊养殖加工的产业发展格局。

梨瓜是肃州区泉湖镇四坝村的主打产业,良好的品质和口碑,与科学种植技术密不可分。每到生长的关键期,肃州区蔬菜技术中心和酒泉盛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就会到这里传经送宝。

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我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以巨龙集团为平台,以市、县职业技校为依托,年内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00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3万人。为健全人才服务机制,我市把科技特派员选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先导工程,市、县两级组织、科技部门精心选派乡村急需的655名科技特派员到乡村产业一线开展为期3年的科技服务工作。省、市累计投入人才专项资金600多万元,扶持枸杞种植加工、肉羊养殖、设施蔬菜等28个农村产业人才开发项目,培育了一批脱贫攻坚和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

至目前,我市已培育形成了高效蔬菜、现代制种、优质林果、中药材、草食畜牧业五大优势产业,发展高效蔬菜65万亩、优质林果40万亩、中药材50万亩、现代制种45万亩。2018年蔬菜产量123.3万吨、水果产量23.9万吨,花卉蔬菜制种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50%以上,肉羊、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532万只、22万头。在全国重点农产品集散地设立26个销售专区,名优特色农产品打入北京新发地市场、上海江桥批发市场、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等大型市场,着力打造面向全国和中西亚的“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

新农村 新通道 新能源 新风貌丨酒泉谱写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实现民富村强景美人和

培育文明乡风 推进文化振兴——我市乡风文明提升幸福指数

“仓廪实而知礼节。”如今,富起来的酒泉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深入而广泛。为此,我市注重通过党建引领,深入挖掘地方特有文化基因,发展地域特色文化事业,在推动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助力小康建设上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

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我市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着力挖掘本地特有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在其中注入党建要素,通过创新融合,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价值观体系,使党员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党的思想理论、修养政治品格,自觉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村是“铁人”王进喜出生的地方。铁人村党支部把“铁人”精神作为宝贵财富来传承发展,组织开展了“铁人家乡人做铁人传人”等活动,组建了铁人艺术团,修缮维护铁人故居纪念馆,人人传诵“铁人”名言,在“铁人”精神的激励感召下,铁人村奋勇争先、争创第一,种出了全市最好的韭菜,成为远近闻名的韭菜专业村。环境综合整治量化成绩也在全市排名第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铁人故居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已颇具规模,村民住上了二层小康楼,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8万元,位居玉门市首位。

新农村 新通道 新能源 新风貌丨酒泉谱写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实现民富村强景美人和

我市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加快完善农村现代文艺文化服务体系,全市68个乡镇全部达到等级以上标准,437个行政村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乡村舞台)实现全覆盖;大力开展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文化体育活动,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自乐班,组织编排弘扬主旋律、歌颂新时代的文艺节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政策理论、实用技术、法律知识的教育普及,让积极健康的文化思想在群众中扎根开花,提升推动发展、脱贫致富的能力。

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养老送终等民风习俗,长期在农村发挥着复杂的作用,急需以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引导规范。我市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通过党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开展最美家庭、孝顺子女、好媳妇、好婆婆等争创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培育良好家风,引领带动广大群众向文明看齐、向先进对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注重发挥德高望重“乡贤”作用,组建农村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市委研究下发通知,着力推动反对高价彩礼、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构建起健康、文明、现代的文化环境,引导党员群众自觉抵御低俗之风,让群众在良风善俗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市各级党组织还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积极营造尊老爱幼、崇尚科学、远离愚昧、远离邪教和黄赌毒的文化氛围,及时公开村务党务、坚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使农村逐步呈现出长幼有序、秩序井然、崇尚文明的良好文化环境。(郭军 韩蕾/文 陈思侠 杜文雅 杨阳/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