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宁波市东钱湖畔殷湾村,三面临湖,背靠平满山,山不高,海拔仅六十余米,山势平缓,松林如帽。

依山傍水的湖畔村落,渔家风情,古韵犹存,我去过四次。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枕山面湖的殷湾村,恰似一弯新月横卧于湖畔,宋代以前有殷氏人家居住,因此始称殷家湾,但是在历史变幻岁月变迁中,殷氏人家衰落不知所踪。

清道光八年,即公元1828年,宁波文人徐兆昺主持编撰而成的《四明谈助》记载:殷家湾“殷姓已衰。今多郑氏,相传忠定王清之之后。”

那么,忠定王清之,何许人也?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郑氏,源远流长,在中国百家姓排名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郑姓居然名列前七,这又是为什么呢?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将陕西华县以东一带封赐给弟弟姬友,是为郑国,以国为氏,称郑氏。

郑国版图不断东延至中原河南境内,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国国君姬友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西周灭亡,进入东周时代,姬友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郑桓公为郑姓始祖,皇家血统,名门望族,这就是郑姓能名列百家姓前七名的原因。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郑庄公时期,治国有方,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传为史上佳话。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国人散居于荥阳、郑州、淮阳、商丘等地,为纪念故国,郑国人相继改姓为郑,郑姓人口大量增加。

唐朝末年,仆射公郑谱帮助钱鏐平定董昌之乱有功,任余杭府君,然而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唐朝被朱温所灭,郑谱再也回不到中原,因此郑谱携夫人及五子,隐居在遂昌境内,郑谱是浙江郑氏始祖。

北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即公元1056—1063年),郑谱的五世孙郑麒,出任明州录事参军,携家小来明州,此为宁波最早的郑氏人家。

郑麒之子郑毂,官职为鄞县助教,当时的鄞县县治就在三江口,宋哲宗赵煦元符年间,郑毂在“大池头”筑宅而居,大池头位于开明坊前,积善桥与余庆桥之间,也就是现在的宁波天一广场所在地。

郑氏家族不断扩大,现在镇海郑氏十七房、海曙区章水镇郑家村等郑氏人家,都是其后裔。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南宋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金军直驱南下,宋高宗逃经宁波,金兵紧追而至。

郑毂之子郑章和郑覃,率族人逃出城外,郑覃与夫人不幸被金人所执,不忍屈辱,投湖而死,史浩在《通义》中谓“其父死于义,妇死于节”。

郑章携带郑覃之子郑若冲,来到东钱湖殷家湾,避乱生存,当时在殷湾已有基业,但是并未久居。

金军退兵后,郑氏重回城中居住,南宋孝宗赵昚淳熙三年,即公元1176年,郑若冲之子郑清之出生。

这个郑清之,就是《四明谈助》记载的忠定王清之。

那么,郑清之为什么被封为“忠定王”呢?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十年,即公元1217年,郑清之大器晚成,41岁进士及第,1223年,郑清之任国子学录,成为皇子赵昀的老师。

当时的丞相史弥远,也是明州人,老家就在东钱湖畔的绿野村,郑清之和史弥远志同道合,且为同乡,共同策划废掉了太子赵竑,拥立赵昀为帝,是为宋理宗。

即位后的宋理宗对拥立他的大臣,加封进爵,郑清之得以节节升迁。

郑清之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再至左丞相等职,历封卫国公、越国公、齐国公,宋理宗赐钱让郑清之修葺故里,因园内有一棵槐树,非常茂盛,远近闻名,郑宅又美称“槐堂”,宋理宗御笔亲赐“庆袭槐堂”四字,以褒扬郑氏家族。

公元1252年,郑清之去世后,追封尚书令、魏郡王,赐谥号“忠定”,这就是称郑清之为忠定王的原因。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岁月久远,宋理宗的御笔题字已经无迹可寻,现在殷湾村郑氏宗祠内的“庆袭槐堂”四字,是殷湾郑氏后裔、书法大家郑玉浦所书,宗祠内还有朱熹的题词:“槐里诗书门第,杏坛礼乐名家”。

无独有偶,在上篇介绍走马塘的文章里,提到了走马塘进士陈埙,官至吏部侍郎,晚年归故里,造福乡人,宋理宗为走马塘陈氏家庙赐额:遗忠堂。

可见南宋时期,明州的郑氏、陈氏、史氏、楼氏等,朝中官员较多。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郑清之去世24年后,即公元1276年,元军南下占领明州,郑氏当家人郑以玖,携眷居于“东湖别墅”,即平满山下殷家湾,这一次,郑氏依然没在殷家湾久居,及兵退,复返甬东,居旧第。

金军南下时,殷家湾是郑氏的避乱地,元军南下时,殷家湾也是郑氏的避乱地,由此可知,郑氏虽然未在殷家湾久居,但是已经打下了基业,建有“东湖别墅”。

那么,郑氏人家在殷家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定居的呢?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元末明初,天下再次大乱,方国珍率领的浙东农民起义军占据甬城,郑宅被义军占为演武所,郑氏四散分居,其中郑永一携家小迁居殷家湾,这一次,郑氏人家再也没能回到城内的郑宅。

公元1367年11月,方国珍归顺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明朝开国,公元1387年,朱元璋启用开国重臣信国公汤和,到东南沿海抗倭,郑宅被用为演武大教场。

郑宅成为演武所、演武大教场,可见郑宅规模之大。

再也没能回到郑宅的郑氏人家,定居殷家湾,开基湖上,“始祖耕读传家,世之云礽勿替”,至今六百多年。

《四明谈助》还记载说,“有郑公望者,富著一乡。乾隆癸卯(1783)举人圣佐,嘉庆戊午(1798)举人世纶,其后也。”

书中所说的郑望富著一乡,由此造就了“陶公山一山,弗如殷家湾一湾”的传说。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殷湾村人以郑姓居多,另有项、孙大族,以及陈、张、盛等多姓人家居住。

村民依山临水而居,一条曲折狭长的小路穿村而过,两侧古宅林立。

殷湾古村建筑群,由弄、房、里、殿、门等单元组成,30余条弄堂,古宅遍布,可以随意参观欣赏,感知岁月变迁。

穿行古宅古巷中,仿佛穿越于时空隧道里。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新老“廿四间”,是殷湾村颇有名气的建筑,一处在东村,一处在西村,都由二十四间房屋组成,皆为大户。

老“廿四间”是一处清代建筑,当地人称“东钱湖土楼”,硬山顶重檐二层楼房,院内有中、后两个天井,东西各两间弄堂,南北两侧有大小两个墙门,地面全部用石板铺成,一个家族集聚而居,通常也称为四合院。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东钱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辉煌的渔业时代,由于东钱湖的湖面高于河道,因此渔船出海必须经殷湾村旁边的莫枝堰,过中塘河,在宁波九眼碶下甬江,前往东海捕鱼,归来时,则依靠人力沿莫枝堰滑道拖行至湖内,渔船通常都停靠殷家湾内。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明朝永乐年间,东钱湖人发明了用两条船拉着一张网捕鱼的方法,称为“对船捕鱼”,东钱湖对船最多时达到500多对,回湖后,停靠在殷湾内,夜间船头高挂桅灯一盏,渔歌唱晚,渔火闪烁,星星点点连成一片,构成了“殷湾渔火”的胜景。

有诗云:

水阔烟深望渺然,霎时渔火满前川。

客舟过处添愁思,疑是寒山寺外眠。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岁月变迁,现在的东钱湖人,再也不需要出海捕鱼。

现在,偶有渔舟在湖面,那是岁月的延续,也是光影的痕迹。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如果有机会荡舟湖上,水岸人家,又是另一派诗情画意。

我去东钱湖乘舟湖上时,适逢烟雨朦胧,舟行湖中央,水墨东钱湖,湖畔殷家湾,一场视觉大餐。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名门望族,忠定王后裔,枕山面湖而居

四顾殷湾村,有机会还会再往,古诗云:

共指殷湾好,人家若个边。

岭头开鸟道,门口带渔船。

寒事催收黍,歌声出采莲。

浮湖多过客,知有郑庄贤。

殷湾村交通攻略:

自驾:导航殷湾村即可。

公交:宁波火车站南广场出发的81路公交车,汽车东站出发的912路公交车、江厦桥东第906医院出发的981路公交车,都可以到达殷湾村,可以就近选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