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年內第三次降息,是無奈之舉?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員研究員

北京時間10月31日凌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降息25個基點,將聯邦儲備基金利率降低至1.5%-1.75%區間。這是美聯儲今年第三次降息。

事實上,美國年內第三次降息,也是無奈之舉,就在第三次降息之前,美聯儲亦已採取每月購買600億元短期國庫券來應對經濟下滑局勢,但這種幅度依然難以挽救美國經濟持續放緩或惡化的趨勢。據相關機構披露,儘管美國就業增長基本穩定、失業率維持在低位,但商業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仍然疲軟,各類商品通脹率仍低於美聯儲設置的2%政策目標。尤其,今年前三季度美國GDP增速持續下滑,已從3.1%放緩至2.0%再放緩至1.9%,表明美國經濟增長在外部貿易局勢變化和內部減稅效應弱化的共同作用下開始趨緩。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不得不再次降息。

美國年內第三次降息,是無奈之舉?

美聯儲降息給全球主權貨幣國家的貨幣形成了巨大的衝擊,巴西、俄羅斯、土耳其等多國央行也紛紛宣佈降息,全球拉開了又一輪量化寬鬆貨幣序幕,全球也將進入一個貨幣氾濫週期。

那麼,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經濟金融走勢會否產生影響?到底會產生哪些負面衝擊?在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逐漸加深態勢下,美聯儲加息就不可避免地會對中國經濟、貨幣政策、股市、樓市、居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帶來較多的影響,比如中國樓市可能會堅挺,居民生活也有可能帶來一定便利,尤其是股市有可能會走出一波好行情,因為中國如果不降息降準,幣值穩定,有可能吸引世界遊資流入中國,刺激中國股市價格上揚。如10月31日,中國股市兩市雙雙高開,滬指漲0.19%,深證成指漲0.28%,創業板指漲0.26%。油氣、信息安全、特斯拉概念等板塊漲幅居前。

但最為關鍵的是,雖然美聯儲降息通過匯率、貿易渠道對中國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較弱,中國貨幣政策調整受到美聯儲的影響較小,但在很多方面仍將產生負面影響:

美國年內第三次降息,是無奈之舉?

一是有可能導致人民幣持續升值,這實際對國內經濟帶來不利。雖然,目前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物價方面也在比較溫和的區間,中國的貨幣政策可保持定力,不搞大水漫灌,同時注意保持槓桿率穩定,使得整個社會債務在一個可持續水平。但如果中國央行不採取降息措施跟進,人民幣還將繼續升值,這對中國出口貿易及出口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從而影響後期中國經濟的及時恢復。

二是對企業融資成本仍然帶來較大壓力。儘管我國央行可通過改革的辦法來降低融資成本,但在當前我國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沒有根本解決、實體企業經營並沒有真正脫困的形勢下,美聯儲降息難免讓中國央行陷入了巨大壓力之中,到底是跟進美聯儲降息,還是通過靈活的貨幣政策操作工具,保持貨幣政策科學獨立與貨幣供應的合理調配,這的確是一個需及時解決而又十分關鍵的金融問題。

三是還有可能導致貨幣流向泡沫產業領域,再次加劇社會資金脫實向虛。美聯儲從2008年至2012年曾通過四輪量化寬鬆政策導致了全球貨幣氾濫,雖然不少國家減少了資本外流風險,但付出了全球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的代價,我國也因此增發了數十萬億元貨幣,使得中國經濟金融領域也埋下了巨大的風險隱患,出現了大量金融資金空轉套利和絕大部社會資金流脫實向虛,流向了樓市及股市等虛擬產業領域,使得實體企業發展受到了較大的制約。而今年美聯儲三次降息,明年還有可能多次降息,全球氾濫的貨幣過多地流向中國金融市場,導致寬鬆的融資環境,更有可能讓大量資金流向虛擬產業經濟領域,容易導致房地產業再度活躍及其他產能過剩行業的再次復活,無疑將加大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難度。

美國年內第三次降息,是無奈之舉?

可見,面對美聯儲降息重啟寬鬆模式,中國也將不可避免地迎來一波新的貨幣寬鬆衝擊,需要中國政府採取疏導有方的對策,千萬不能慌神而採取盲從貨幣政策措施。下一步我國貨幣政策重在搞好結構調整,可針對經濟實際及企業經營情況,採取結構性降息或降準政策,加大定向貨幣政策調整力度,用有所區別的降息降準政策引導更多的金融資金流向最需要的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微實體企業,真正解決實體企業資金流動性困難,避免出現全社會資金空轉和脫實向虛,堅決遏制資金流向泡沫產業領域,尤其是過多資金流向房地產業和樓市,造成樓市調控難度加大;可能出現再次因資金寬裕而使得大量產能過剩企業、殭屍企業死而復生,使得好不容易取得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毀於一旦,使我國產業經濟結構調整難以順利實現。

美國年內第三次降息,是無奈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