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浮逼反彭寵,劉秀曖昧的態度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

建武二年,剛剛建立一年的東漢政權,就爆發了一場叛亂,劉秀平定河北的勳臣,漁陽太守彭寵反了!

彭寵反叛,對劉秀的打擊很大,加之第二年反叛的涿郡太守張豐,讓劉秀本已穩固的幽州形勢急轉直下。面對彭寵的急攻,幽州牧朱浮幾次緊急上疏,請求朝廷出重兵平叛。

然而劉秀的態度讓人很玩味,他只派出了遊擊將軍鄧隆,率領一萬人馬去救援朱浮。因為戰術失誤,鄧隆被打敗,朱浮只得在薊縣和雍奴一帶苦苦支撐。朱浮不甘心,再次上疏劉秀,請求增兵:

朱浮逼反彭寵,劉秀曖昧的態度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

彭寵

“今彭寵反畔,張豐逆節,以為陛下必棄捐它事,以時滅之,既歷時月,寂寞無音。從圍城而不救,放逆虜而不討,臣誠惑之......陛下雖興大業,海內未集,而獨逸豫,不顧北垂,百姓遑遑,無所繫心......仰希陛下生活之恩。”

奏疏中,透露出朱浮的焦急,甚至對劉秀的不滿!然而,劉秀卻給朱浮回了一道這樣的詔書:

“往年赤眉跋扈長安,吾策其無谷必東,果來歸降。今度此反虜,勢無久全,其中必有內相斬者。今軍資未充,故須後麥耳。”

對不起,沒空,等下一年秋收吧!

朱浮的心,哇涼哇涼的!最後慘到什麼程度,城中的糧食吃空了,百姓官兵“人相食”!多虧上谷太守耿況出兵相救,他才棄城逃脫。跑到良鄉,又遇追兵,朱浮一咬牙,下馬殺了妻子,輕裝逃竄,這才撿了一條命!

建武三年,彭寵又得到匈奴七八千騎兵的資助,他勾連張豐,連續攻克右北平、上谷郡數縣。若非耿況旗幟鮮明地抵抗彭寵,整個幽州都危險了。

朱浮逼反彭寵,劉秀曖昧的態度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

朱浮

直到建武四年,建威大將軍耿弇回到上谷,與父親耿況,弟弟耿舒,及朱祐、祭遵、劉喜等諸將一起,打敗了張豐和彭寵,北州形勢才算沒有繼續惡化。建武五年,彭寵死於家奴之手,部眾請降,一場持續三年的叛亂,才徹底平息。

幽州是劉秀的大本營,漁陽又是幽州的心臟,失漁陽危及幽州,幽州失則冀州難保。幽冀二州乃劉秀的龍興之地,又是戰略物資的供應基地,失去幽冀,劉秀就成了流寇!

既然漁陽如此重要,劉秀為何不顧朱浮再三請求,以漠視的態度,差點喪失根據地呢?難道真的是沒空?

很顯然,劉秀的話有點言不由衷。當時劉秀的主力兵分兩路,一路由鄧禹帶領,西進長安,一路由吳漢為主將,南征南陽。西路戰略意義重大,主將只有鄧禹一人,不大好分兵。南路則不同,剩餘的將軍們,大多活動在洛陽及南陽一帶,完全可以分兵救援朱浮。

那麼,劉秀究竟為何對彭寵造反“坐視不管”,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

準確地說,劉秀不是有隱情,而是有隱患,即河北勢力集團對劉秀的威脅!彭寵反叛,就是一次矛盾的集中爆發,劉秀為了防止大規模叛亂的發生,只能忍痛採用“文火慢燉”的方式去解決。

朱浮逼反彭寵,劉秀曖昧的態度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

劉秀

劉秀不正是在河北豪強集團的支持下,才坐上皇位的嗎?既然如此,又何來河北集團對劉秀的威脅呢?矛盾又在哪裡呢?

河北登基,並沒有改變劉秀“外來戶”的實質,他在河北無根無基

劉秀的功臣集團有兩大派系,一個是南陽派,一個是河北派。南陽派功臣人數佔有優勢,但是都是空手加盟,而河北集團則不一樣,都是帶著武裝加盟劉秀的。所以,無論是論功勞,還是論實力,南陽集團跟河北集團都無法相提並論。

河北集團加盟劉秀的情況比較複雜,有以私人武裝加盟的,比如劉植和耿純。有以轄地官兵加盟的,比如邳彤、任光、彭寵、耿況。

如果以個人意願劃分,又存在不同,有主動加盟的,比如耿純、劉植、邳彤。有被動加入的,比如劉楊。還有在別人鼓動下加盟的,比如彭寵、耿況。還有說不清是奔著劉玄這塊招牌,還是衝著劉秀的魅力加盟的,比如任光。

總之,河北集團不像南陽集團那麼“單純”,對劉秀的忠誠度要打折扣。有證據能證明劉秀的這種處境嗎?有!

朱浮逼反彭寵,劉秀曖昧的態度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

劉秀

一、王郎稱帝時,幽冀二州大量倒向王郎,映襯了劉秀在河北的孤立

王郎稱帝時獲得了多少官員和士族豪強的支持,雖然沒有準確數字統計,但從《後漢書》的記載來看,用“眾望所歸”來形容當時王郎的威望,一點都不誇張。

以趙王之子劉林、廣陽王之子劉接、真定王劉楊為擁躉,王郎控制了河北幾十萬武裝,他的使者所到之處,一片請降,而無根無基的劉秀,只能四處流亡逃命。

這種聲勢,不光劉秀無法相比,就連已經端坐於未央宮的劉玄都要膽寒!一個江湖算命先生,王郎為什麼這麼牛?說白了,他獲得了河北豪強勢力的支持。

劉林、劉接、劉楊代表不僅僅是個人,而是河北一大群土著豪強集團,他們之間利益交織,往往一呼百應,作為外來戶的劉秀,他沒有這個優勢!

二、從王郎那裡繳獲的大量書信,也暴露了劉秀的根基薄弱

王郎失敗後,劉秀從邯鄲宮裡搜出一堆書信,其中很多是河北豪強們,在王郎面前獻媚,詆譭劉秀的內容。

朱浮逼反彭寵,劉秀曖昧的態度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

劉楊

劉秀一把火燒了書信,說是為了安定人心。其實就是作秀,沒看過怎麼知道內容是詆譭他的?看過了燒不燒有什麼意義?

這也從側面暴露了劉秀的薄弱根基。我們不能從結果,想當然地以為,劉秀一開始在河北就是眾望所歸;我們也不能因為看到,劉秀功臣集團裡有一個河北邦,就以為他們代表了河北全體士族豪門集團的意願。

事實上,即便這些功臣集團成員,有人就是迫於形勢壓力,才投靠劉秀,在劉秀佔據絕對優勢之前,他們的心根本不在劉秀身上!比如劉楊。

三、劉楊反叛,點燃了劉秀內部危機的第一桶炸藥

劉楊是劉秀集團的最大“股東”!當初他選擇了背叛王郎,以十萬精兵做嫁妝,將外甥女郭聖通嫁給劉秀,通過聯姻,將雙方的利益緊緊捆綁。

聯姻就安全嗎?

建武二年,劉楊兄弟與外甥女婿劉秀產生齟齬。劉秀看出了危機,想將劉楊搬遷到洛陽,被劉楊拒絕。劉秀只好被迫出手,設計斬殺了劉楊兄弟。

朱浮逼反彭寵,劉秀曖昧的態度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

劉秀

都是一家人了,為何還要反叛?其實劉楊當初加盟本就不情願,若非劉秀和劉玄兵臨城下,他受到了生存威脅,哪會輕易背叛王郎?

四、彭寵和張豐只是眾多反叛中的典型事例

劉楊反叛是第一起,接下來就是彭寵和張豐,除了他們三個重量級的,其它小叛亂就沒停息過。比如信都郡的豪門大族馬寵、鄗縣的豪強蘇公、宋子縣的宗氏,還有很多未明確記載姓名的叛亂。

所以,河北勢力集團對劉秀的威脅,絕不是個案,彭寵和張豐只是眾多叛亂中的典型代表,它所反映的就是劉秀在河北根基淺薄的不爭事實!

朱浮與彭寵的矛盾,不單是個人矛盾,本質上朱浮在挖河北集團的根

彭寵為何背叛劉秀?按史書的記載,一是彭寵不滿意劉秀對他的待遇,導致心理失衡;二是朱浮與彭寵的個人矛盾激化,朱浮的誣告,導致彭寵心裡害怕;三是劉秀個人對朱浮偏袒。

是不是這些原因呢?都對,但都過於表面化。

朱浮逼反彭寵,劉秀曖昧的態度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

劉秀

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後漢書》說,朱浮與彭寵的矛盾,起源於朱浮大量收攏王莽朝的遺臣:

“浮年少有才能,頗欲厲風跡,收士心,辟召州中名宿涿郡王岑之屬,以為從事,及王莽時故吏二千石,皆引置幕府,乃多發諸郡倉谷,稟贍其妻子。漁陽太守彭寵以為天下未定,師旅方起,不宜多置官屬,以損軍實,不從其實。”

朱浮在前朝遺臣身上大把花錢,彭寵不樂意,所以產生矛盾,加之兩人一個是自視清高,一個是自恃其功,針尖對麥芒,互相看不上。由此矛盾越積越深,發展到朱浮不斷添油加醋,乃至誣告彭寵。

問題是,朱浮作為彭寵的頂頭上司,他做事彭寵有什麼資格干涉?這不很奇怪嗎?蹊蹺不在於朱浮亂花錢,而是在於朱浮把錢花在了誰身上——前朝遺臣。

這跟彭寵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太大了,朱浮為何專門挑王莽朝高官收攏?很顯然就是利用這些人的威望,培植新勢力,來削弱河北豪強勢力!

朱浮逼反彭寵,劉秀曖昧的態度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

彭寵

劉秀在河北不安全吶,根基淺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唯有打破勢力均衡,給他們製造對手!王莽朝遺臣勢力很強大,並且大多是現有勢力的死對頭。比如文中提到的王岑,他是王莽的大伯王鳳的孫子。新朝滅亡,現有的士族豪強就是罪魁禍首,遺臣們跟這些人勢不兩立!

原來,朱浮的小動作不是個人偏好,有很深的政治考量在裡面!彭寵也不傻,他原本就是王莽朝的官員,對這些人的能量清楚得很。對彭寵來說,朱浮就是包藏禍心,企圖削除他們這個群體生存的根基!

所以,必須反對,旗幟鮮明地反對!

劉秀的偏袒與曖昧,暴露了他在處理河北集團威脅時的兩難處境

問題來了,朱浮這麼做,是其個人行為,還是劉秀授意?至少是默許。從朱彭二人矛盾爆發後,劉秀明顯的偏袒來看,他是支持朱浮對彭寵打壓的。

雙方矛盾公開化後,劉秀不是調解,也沒有對朱浮的誣告予以批評和制止,而是徵召彭寵進京,明顯是一副將彭寵調虎離山的急迫心情。暴露了劉秀與朱浮,在打壓河北勢力集團上的默契。

朱浮逼反彭寵,劉秀曖昧的態度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

劉秀

我估計,劉秀的這種心態,功臣派內部其實都心知肚明。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彭寵處於孤立無援的時候,他曾經向老部下吳漢、王梁等人求救,但他們一概報以沉默。原因就是,吳漢他們很清楚劉秀的心思,他們不像彭寵,沒有私家武裝,屬於被劉秀完全消化吸收的群體,沒必要再被貼上“河北集團”的標籤。

既然如此,當彭寵反叛以後,劉秀又為何不積極平叛呢?

劉秀也很為難,首先他根本沒想到彭寵會背叛,朱浮誣告時,劉秀曾經自信地說:彭寵不會謀反。劉秀的目的很清楚,只是慢慢削弱河北勢力,而不是激化矛盾。只是劉秀用錯了人,朱浮性格缺陷太大,為了達到目的,竟然不擇手段!

這個意料之外的局面,讓劉秀處於一個危險的境地。彭寵本質上是代表河北集團出頭,現在他遭殃了,很大一部分人會有兔死狗烹,同病相憐的感覺。如果劉秀旗幟鮮明地打擊彭寵,無疑就是火上澆油。一旦這股火發出來,對劉秀來說恐怕就是滅頂之災!

所以,他不敢急於征討彭寵,甚至不顧朱浮的危險,讓他苦苦支撐,藉機把河北集團與他的矛盾,成功轉化為朱彭二人的私怨。

對朱浮的偏袒,及平叛事件上的曖昧,其實就是劉秀危機面前,兩難選擇的心態表現。

朱浮逼反彭寵,劉秀曖昧的態度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

劉秀

解決問題的人選和節點把握,體現了劉秀出色的政治智慧

彭寵叛亂事件,在尷尬中一拖就拖了兩年。建武四年,劉秀終於找到了平叛的機會。建威大將軍耿弇,主動跳出來說:由我回上谷,徵調上谷軍,去平定彭寵之亂!

劉秀大喜!我估計他等這句話等了兩年了!劉秀出於對河北集團的顧忌,不敢貿然行動,除非有河北集團的人主動承擔這項工作,耿弇就是最佳人選。

耿弇是河北集團的重要代表,他的父親耿況的境遇,跟彭寵一模一樣,且二郡毗鄰。如果有耿家父子出面打彭寵,河北集團內部無話可說。

另外,時間拖了兩年,河北集團對彭寵的同情感已經慢慢淡化。同時,赤眉軍被打敗,劉秀已經入主關中,天下的形勢日趨明朗化,劉秀的腰桿子也硬了!

此消彼長,河北集團在劉秀的天平上,份量已經不那麼重,他有資格對他們說不了!

其實,耿弇主動擔責,從某個角度來說,是把自己推上了難堪的境地。一來得罪了河北集團,二來因為彭寵和耿況的關係,平叛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落下把柄。當耿弇意識到自己的莽撞後,向劉秀寫了一封認罪書,說自己承擔不了這個重任,請求回到劉秀身邊。

好不容易有人跳出來主動擔責,劉秀怎麼會放過。他給耿弇回信,安慰他不要多想,盡心辦差就好了。耿況一見情形如此,非常知趣地將其他幾個兒子,全部送到劉秀身邊做人質,為耿弇爭取了一個寬鬆的環境。

擋在彭寵面前的防火牆拆除了,他的末日也就來臨了!

綜上所述,彭寵謀反絕不是他與朱浮的私人恩怨,兩個人,一個代表了河北豪強集團,一個代表了皇權,是劉秀削弱河北豪強過程中的矛盾大爆發!雖然事件最終被平息,但彭寵之死,無疑給祥和的君臣關係,留下了一絲遺憾!

朱浮逼反彭寵,劉秀曖昧的態度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