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墓为何出现在加拿大?

悲歌可当泣,远望可当归。

世上的痛苦,莫过于不能叶落归根。抗清名将祖大寿百年之后,棺木为何现身于加拿大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隔岸遥望中华,做鬼也在异国他乡。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祖大寿又何德何能称得上明末传奇将领?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墓为何出现在加拿大?

(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中的"祖大寿墓")

降清

祖氏一族世袭大明宁远卫一职,祖祖辈辈更是辛勤经营。到了祖大寿的爷爷祖仁一代,已是万历一朝的宁远援剿总兵。父亲祖承训更是随李成梁征战蒙古鞑虏,屡立奇功,官居辽东副总兵。祖家世代,武功盖世。

俗语乱世出英雄,明末的动荡不言而喻。关内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关外更有后金铁骑誓要荡平大明万里山河。

祖大寿于危难中彰显本色英雄。祖大寿于昌泰元年前后先后受到辽东经略熊延弼和广宁巡抚王化贞的提拨,于军中担任游击将军效力杀敌。

公元1622年,被誉为辽西咽喉的广宁发生了一场激战,努尔哈赤的后金6万铁骑以势如破竹之时打败了14万明朝大军,熊延弼和王化贞的各自为政,葬送了山海关以北的大片国土。这一重大的战略错误,使朝廷丧失了对熊延弼和王化贞的信心。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墓为何出现在加拿大?

(老将孙承宗)

至此,孙承宗成为了抵抗后金的第一把手,他在职期间提拔了袁崇焕、祖大寿等人。孙承宗更是制定了加强关宁防线并且利用后金不善管理、同化到手的城池不利这一弱点,不断在关外修筑城池,企图步步为营,最终蚕食后金夺得的辽西国土。辽人守辽的政策极大的鼓舞了士气,还收获了民心。

在孙承宗的正确领导下,袁崇焕、祖大寿等人在辽东战场上是熠熠生辉。在三人的紧密配合之下,孙承宗在辽东的战略布局逐渐显露雏形,这也为明王朝带来了一线的生机。

天启七年,祖大寿更是在和袁崇焕的合力下,首次取得了辽东战场的巨大胜利。至此一役给了皇太极一个下马威,给了明廷一个希望,更给了祖大寿一个前程似锦。此一役史称宁锦大捷。自此以后,,袁崇焕成为辽东战区的总司令,祖大寿也升迁为辽东前锋总兵,得到了钦赐将军印的荣耀。

袁崇焕的狂傲、祖大寿的胆惊、崇祯的固执在这场被称为己巳之变的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公元1629年,皇太极自知久攻关宁防线不下,便改变战略绕道蓟门,直达京师脚下。朝野轰动,这让对夸下海口的袁崇焕充满无限希望的崇祯倍感现实的骨感。后金大军兵临城下而大明的底牌关宁铁骑还在遥远的山海关坚守。袁崇焕查明情形立即率祖大寿一起救援京师。人心叵测,帝王更是攻于心术。增援不利加上皇太极的离间计再加上袁崇焕与崇祯之间已有隔阂,导致主将袁崇焕被立即下狱。祖大寿见状更是拔腿就跑。

有人亦言祖大寿临阵脱逃算不得君子,是个懦夫。试问主帅无辜被下狱,副官的正常反应为何?朝中有小人,只有保全有生力量,朝廷才有救。正是因为祖大寿的脱逃,使得军心不至于被主帅下狱而溃散分崩。正是有了祖大寿的脱逃,才有了崇祯稍后的冷静以及孙承宗的召回。不然,大明恐怕亡于己巳之变。可以承认祖大寿做的不光彩,但是不能全盘批评祖大寿毫无胆气,暂时撤退,也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袁崇焕最终还是逃不过一死的命运,自此辽东战局陷入了空前的紧张氛围。后金更是在1630年的春天先后攻破永平四城,抓捕祖氏族人,想要以族人性命劝降祖大寿。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墓为何出现在加拿大?

(走到末路的袁崇焕)

压垮祖大寿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来了。第二年,祖大寿奉孙承宗的命令修复大凌河城,以达到孙承宗的战略构想。事有不巧,半个月的修复,城池的雏形刚刚造好就迎来了皇太极的大军。祖大寿自是力战,面对皇太极多次的劝降不理不睬。可是粮草有限,几天的口粮怎能耗过有备而来的后金雄师。在经历增援不利、假增援被伏后,祖大寿选择闭门不战。可是城中正上演一幕幕杀马食肉、人食人的人间惨剧。在经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后,祖大寿接受属下建议,投降后金。

皇太极自是大喜过望,亲自相迎。这时祖大寿提出了,放他回锦州,以作内因的要求,皇太极自是欣然同意。

祖大寿是卖国贼?肯定不是,这是诈降。逃回锦州的祖大寿变脸张脸,积极布防,朝廷大加奖赏祖大寿,授予其左都督的名号。崇祯更是再三下诏召祖大寿进京接受封赏,但是祖大寿吸取了袁崇焕案件的启示,借故推辞。由此可见,君臣已经离心离德,明廷亦是苟延残喘。祖大寿的努力终将是徒劳。

再降清

皇太极并没有放弃祖大寿,多次递给祖大寿密信。祖大寿没有任何回复。甚至为了拉拢祖大寿,皇太极不惜众人的反对放走俘虏的明军,以昭示自己的仁义和信誉,期待祖大寿的臣服。可是,身为汉臣子的祖大寿始终牢记使命,毫不理会满清的示好。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墓为何出现在加拿大?

(影视剧中皇太极形象)

直到公元1639年,皇太极再次伐明。松山被围,祖大寿奉帝命驰援,所到之时。明军已是刀下亡魂。不得已祖大寿擅自决定退守宁远。

直至皇太极退兵,祖大寿也没有背叛大明。他选择在锦州城奋战到底。

1640年,祖大寿设置多次伏击未果。在此之后,洪承畴被困松山得不到救援而投降清廷,他曾写信劝降祖大寿,祖大寿仍旧坚持身为人臣的忠义底线。

两年后,锦州被围长达一年之久,仍旧得不到内忧外患的明廷的增援。杀马、杀人相食的地狱再次降临。祖大寿看着眼前这一幕幕似曾相识的惨状,回望那个已经破败的国家。万念俱灰,开城投降。

皇太极并没有责怪祖大寿的背信弃义,相反,他敬重这帮明知不可为,偏要为之的忠勇将士。祖大寿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在他77岁那年在京城的府邸含恨离世。

墓葬

他去世时被后人葬于清河附近的永泰村,可是为什么200多年后的今天,他的墓出现在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呢?

加拿大馆藏的这座墓葬,高六米,墓体、墓门具备,形态完整,雕刻细腻,做工考究。可是,200年后的现代人要发出疑问,这座做工精美的墓葬,真的是祖大寿的墓葬吗?

传言,1918年,正值列强瓜分中国时。安大略博物馆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决定收藏一套精美的墓葬。当时英国商人克罗夫茨觉得有利可图,便走访了多地,最终将目光滞留在保存尚可的祖大寿墓上。经过非法倒卖,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物就呈现于如今的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的展厅中。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墓为何出现在加拿大?

(祖大寿像)

令人诧异的是,当我们认为这是祖大寿的墓无疑时。2013年,有人在兴城也发现一座祖大寿墓,并且墓中含有御赐的祭文碑,相关史料更是记载祖大寿葬于宁远。不得不说这两项证据强有力的证明了加拿大的"祖大寿墓"不是祖大寿的。现代史学家也更倾向于加拿大的馆藏墓葬应该属于祖大寿后人。

后世对于祖大寿的评价褒贬不一,逃兵也成、懦夫也罢。但是,祖大寿及一帮明末的爱国将领一样,应该受到后世的尊重。

他明知崇祯皇帝早已猜忌这些戍边大将,并且斩杀了领头羊袁崇焕,君臣早已离心离德。但是,他面对满清的怀柔政策依旧坚守忠义,守护着朱家江山。

他明知大明内忧外患,气数已尽。还是使出浑身解数,诈降、偷袭、突围、筑城......祖氏满门皆戮力捍卫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满门忠义无不令人扼腕痛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