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脅肋脹痛、厭食、口苦,可能是肝膽溼熱

你有沒有遇到以下這些問題?

脅肋脹痛,灼熱,腹脹厭食,口苦,小便短赤......

如果有這些症狀,就有可能是肝膽溼熱

中醫:脅肋脹痛、厭食、口苦,可能是肝膽溼熱


中醫口訣之肝膽溼熱:

肝膽溼熱面目黃,脅痛嘔惡腹滿脹;

便秘尿黃食少進,口渴不欲飲水漿;

治以清熱利溼法,方用加味茵蔯湯。

從口訣中大致可以看出一些肝膽溼熱的症狀及調理方法,接下來我們詳細瞭解一下肝膽溼熱。

中醫:脅肋脹痛、厭食、口苦,可能是肝膽溼熱

什麼是肝膽溼熱

肝膽溼熱,指溼熱之邪蘊結肝膽。

病因多是外感溼熱之邪,或嗜酒,過食肥甘辛辣,溼邪內生,鬱久化熱,或因脾胃運化失常,溼濁內生,蘊而化熱,阻遏肝膽。

屬實證,臟腑同病,病位在肝、膽,往往涉及脾胃。

肝膽溼熱的症狀有哪些?

中醫:脅肋脹痛、厭食、口苦,可能是肝膽溼熱

症狀見脅肋脹痛,灼熱,腹脹厭食,口苦、泛惡,小便短赤或黃,大便不調,或身目發黃,舌偏大,舌紅苔黃厚而膩,脈弦數等。

肝膽溼熱以溼熱內蘊,肝膽功能異常為特徵。或陰囊溼疹,或睪丸腫脹熱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舌苔黃膩,脈弦數等。

肝膽溼熱該如何調理?

主要調理方向為清熱利溼,疏肝利膽。具體還應辨證:

1、肝膽溼熱

症狀主要表現為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腫;或溼熱下注,陰腫陰癢,筋痿陰汗,小便淋濁,婦女溼熱帶下等。

中醫:脅肋脹痛、厭食、口苦,可能是肝膽溼熱

調理方向: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溼熱。可選龍膽瀉肝湯加減進行調理。

2、溼熱黃疸

症狀主要表現為陽黃身熱,面目、周身黃如桔色,小便黃赤短澀,大便不暢(或秘),腹微滿,口渴胸悶,煩躁不安,或有頭汗出,別處無汗,苔黃膩,脈滑數。

調理方向:洩熱,利溼,退黃。可選茵陳蒿湯加味進行調理。

3、溼熱阻滯肝膽

中醫:脅肋脹痛、厭食、口苦,可能是肝膽溼熱

症狀主要表現為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鬱郁微煩,心下痞硬,或心下滿痛,大便不解或脅熱下利,舌苔黃,脈弦數有力。

調理方向:和解少陽,內瀉熱結。可選大柴胡湯加減進行調理。


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

功效:清瀉肝膽實火,清利肝經溼熱

為什麼用龍膽瀉肝湯?

中醫:脅肋脹痛、厭食、口苦,可能是肝膽溼熱

方中龍膽草大苦大寒,既能清利肝膽實火,又能清利肝經溼熱,故為君藥。

黃芩、梔子苦寒瀉火,燥溼清熱,共為臣藥。

澤瀉、木通、車前子滲溼洩熱,導熱下行;實火所傷,損傷陰血,當歸、生地養血滋陰,邪去而不傷陰血,共為佐藥。

柴胡舒暢肝經之氣,引諸藥歸肝經,甘草調和諸藥,共為使藥。


茵蔯蒿湯加味

功效:清熱,利溼,退黃。主治溼熱黃疸

為什麼用茵蔯蒿湯加味?

中醫:脅肋脹痛、厭食、口苦,可能是肝膽溼熱

方中重用茵陳為君藥,本品苦洩下降,善能清熱利溼,為治黃疸要藥。

臣以梔子清熱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陳引溼熱從小便而去。

佐以大黃瀉熱逐瘀,通利大便,導瘀熱從大便而下。

嘔吐加竹茹、半夏;腹脹加神曲、內金;尿少加豬苓、澤瀉。


大柴胡湯(《傷寒論》)

功效:和解少陽,內瀉熱結

中醫:脅肋脹痛、厭食、口苦,可能是肝膽溼熱

為什麼用大柴胡湯?

方中重用柴胡為君藥。

配臣藥黃芩和解清熱,以除少陽之邪。輕用大黃配枳實以內瀉陽明熱結,行氣消痞,亦為臣藥。

芍藥柔肝緩急止痛,與大黃相配可治腹中實痛,與枳實相伍可以理氣和血,以除心下滿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薑,以治嘔逆不止,共為佐藥。

大棗與生薑相配,能和營衛而行津液,並調和脾胃,功兼佐使。

應該注意些什麼?

1、控制情緒,戒躁戒怒,保持平常心態。

2、生活中注意飲食搭配,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中醫:脅肋脹痛、厭食、口苦,可能是肝膽溼熱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勤鍛鍊身體。

4、(龍膽瀉肝湯)方中藥多苦寒,易傷脾胃,故對脾胃虛寒和陰虛陽亢之證皆非所宜。

4、不可盲目用藥,切勿病急亂投醫,任何症狀都應辨證。

總結:

肝膽溼熱調理從清熱利溼,疏肝利膽入手,具體辨證調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