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胁肋胀痛、厌食、口苦,可能是肝胆湿热

你有没有遇到以下这些问题?

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小便短赤......

如果有这些症状,就有可能是肝胆湿热

中医:胁肋胀痛、厌食、口苦,可能是肝胆湿热


中医口诀之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面目黄,胁痛呕恶腹满胀;

便秘尿黄食少进,口渴不欲饮水浆;

治以清热利湿法,方用加味茵蔯汤。

从口诀中大致可以看出一些肝胆湿热的症状及调理方法,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肝胆湿热。

中医:胁肋胀痛、厌食、口苦,可能是肝胆湿热

什么是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

病因多是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或因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

属实证,脏腑同病,病位在肝、胆,往往涉及脾胃。

肝胆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中医:胁肋胀痛、厌食、口苦,可能是肝胆湿热

症状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

肝胆湿热以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等。

肝胆湿热该如何调理?

主要调理方向为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具体还应辨证:

1、肝胆湿热

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

中医:胁肋胀痛、厌食、口苦,可能是肝胆湿热

调理方向: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进行调理。

2、湿热黄疸

症状主要表现为阳黄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桔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或秘),腹微满,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或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苔黄腻,脉滑数。

调理方向:泄热,利湿,退黄。可选茵陈蒿汤加味进行调理。

3、湿热阻滞肝胆

中医:胁肋胀痛、厌食、口苦,可能是肝胆湿热

症状主要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调理方向: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可选大柴胡汤加减进行调理。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功效: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为什么用龙胆泻肝汤?

中医:胁肋胀痛、厌食、口苦,可能是肝胆湿热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清利肝胆实火,又能清利肝经湿热,故为君药。

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共为臣药。

泽泻、木通、车前子渗湿泄热,导热下行;实火所伤,损伤阴血,当归、生地养血滋阴,邪去而不伤阴血,共为佐药。

柴胡舒畅肝经之气,引诸药归肝经,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


茵蔯蒿汤加味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

为什么用茵蔯蒿汤加味?

中医:胁肋胀痛、厌食、口苦,可能是肝胆湿热

方中重用茵陈为君药,本品苦泄下降,善能清热利湿,为治黄疸要药。

臣以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陈引湿热从小便而去。

佐以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从大便而下。

呕吐加竹茹、半夏;腹胀加神曲、内金;尿少加猪苓、泽泻。


大柴胡汤(《伤寒论》)

功效: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中医:胁肋胀痛、厌食、口苦,可能是肝胆湿热

为什么用大柴胡汤?

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

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

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应该注意些什么?

1、控制情绪,戒躁戒怒,保持平常心态。

2、生活中注意饮食搭配,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中医:胁肋胀痛、厌食、口苦,可能是肝胆湿热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勤锻炼身体。

4、(龙胆泻肝汤)方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皆非所宜。

4、不可盲目用药,切勿病急乱投医,任何症状都应辨证。

总结:

肝胆湿热调理从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入手,具体辨证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