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为什么敢亵渎女娲,纣王的前世是谁?

薄荷女生


人族之母女娲,实际上却是妖族。弄清楚女娲为什么造人,就知道女娲跟人族到底是什么关系。

人族是怎么起源的?

女娲娘娘大家都不陌生,留下的传说故事比较多。

文人墨客因为创作需要时不时就拿女娲开刷,四大名著两本都跟女娲有联系。

《西游记》与《红楼梦》的主角都是女娲补天时遗留的补天石所化,足见女娲的影响力。

女娲可以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神,传说她跟伏羲一起为人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些传说故事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图:女娲伏羲壁画

有说伏羲女娲是兄妹,阴阳交合生出了人。这明显不符合遗传学定律,因为女娲伏羲根本就不是人族啊。女娲伏羲是人首蛇身,怎么能生出两条腿的人?这明显跨越了种族界限,让人匪夷所思。

有人就说了,李靖夫妇也是人怎么生下来哪吒这个三头六臂的怪物。

哪吒的问题比较复杂,蕴含了古人的生殖崇拜,三头六臂的形象更像是佛教众人。“千手观音、哼哈二将”等等。但是无论哪吒怎么怪异,即便发育有些畸形,他也是人族的一份子。人族生人族符合遗传学定律。

我更倾向于女娲泥土造人。故事大概不再赘述,主要讲讲女娲造人之后的事。

女娲从天地中创造了一个本不存在的生命,她是开心呢还是悲伤?

图:女娲造人

鸿钧道祖紫霄宫讲道,收下了女娲等六个徒弟。鸿钧比较坏,他告诉弟子们可以自己修行成圣,也可以做顺应天道的事功德成圣,但是只字不提什么是顺应天道的事。

女娲无意间心血来潮创造人族,凭借功德女娲第一个位列圣人。成圣之后能力通天,对未来冥冥中有些感应。这种非常弱小的种族必将成为洪荒大地的主人,成为主人自然要驱逐妖族,挤压妖族的生存空间,女娲能高兴吗?

她创造了人族,被尊为人族之母,面对这种处处尊敬她的生命,女娲的心情相当复杂。她是妖族的神,受妖族供奉,庇护妖族是她的责任。自己创造的生命最终却成了妖族的掘墓人,女娲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图:巫妖大战

毕竟是自己亲手创造的,女娲不忍心杀害,留着他们自生自灭了。女娲走之后,洪荒爆发了巫妖之争。人族弱小自然成了受气包,谁都想掺合一手,巫妖二族更是把人当做食物,吃人。

这时候不见女娲出现,恐怕女娲也在某个角落里庆幸呢,都死了才好。

之后人族一改颓废之势,高歌猛进,否极泰来。谁也不能阻止人族征服洪荒了,这时候女娲蹦出来了,以大地之母的姿态,庇佑人族。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河之水倾泄人间。哀鸿遍野,到处是人间惨剧。之后就有了女娲补天的故事,补天石没用完,后来就有了孙悟空和贾宝玉这两个人。

天补好了,人间洪水灾害还没有解决。

靠人不如靠自己

人族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传说可考了。

司马迁走访群众编篡史记,对秦前古史的编写下了一番工夫。但是有没有考证这些内容,我们不得而知。暂且认为《史记》的记载都是真实的,那么女娲补天的时间就很清楚了。天河泛滥,史前大洪水的记载也就这么一次。


《史记》:“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女娲以极高的法力把天的这个大窟窿补上了,但是地上的洪水她没有管。

这时候人族是帝尧在位。尧看着百姓受苦于心不忍,召集大臣寻找治水良策。

四岳皆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原帝试之。”

四岳指的是掌管四方诸侯的人,但是这是几个人呢?不一而足,《史记》认为四岳是指四人,因此四岳回答时都是“咸荐”“皆曰”,王夫之在《尚书稗疏》论述四岳是四人,孔平仲在《珩璜新论》中说:“吾尝以四岳为一人,通二十二人之数。

尧帝问谁能担负起治水的重任,众人都说鲧可以。

鲧治水也有神话传说:《山海经·海内经》: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

图:鲧治水

这个息壤是什么东西呢?

晋代郭璞《山海经注》引用《归藏·启筮》说: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并称“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息壤可以自动增长并永无极限,肯定是仙家祭炼的宝贝。


这个传说很考究,这个帝是谁呢?息壤不是凡物,不是尧能拥有的东西。因此只能是天帝。我们大胆揣测一下,鲧立下誓言去治水,但是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这场灾害是天神引发的,鲧觉得也要用神的宝物才能治水,于是冒着风险盗窃息壤。如果能治理好洪水也是大功一件,自己身死也不算什么,鲧也是很有勇气的。

但是女娲补天不治理洪水因为什么呢?

因为人族必有此难,此时治理洪水不仅没有功德还对自己有害,因此女娲不帮助人们治水。女娲于是闭关修炼掐指算着等到时机到了再去治水,不仅得美名而且有功德,两全其美。

天帝听起来很厉害,但是比起圣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天帝可不敢跟女娲抢功劳。鲧如果用息壤治水成功,肯定是大功一件,天帝肯定收益很大。因为鲧是凡人,得到功德不会提高道行,只会增加人族的气运。但是天帝就不同了,他是个练家子,不知道修炼多少年的老道,如果有功德在身很有可能成圣。

活的时间久了人就惜命,天帝也是这样。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天帝虽然没啥实际权力但是地位高啊,他手里的可不是单车而是跑车,跑车换摩托,他不敢赌,因此他要杀了鲧。再不济也不能让他治水成功。

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找个借口就把鲧杀了。祝融就是人间洪水滔天的罪魁祸首!反而来诛杀治水的能臣,十分黑暗。

《史记》: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鲧治水九年,水祸没有退却。可能是治水方法不对,也可能是又下大雨。反正治水无功就得惩罚,这时候天下共主已经成为了舜,新官上任三把火,于是舜杀鲧,天下人都说舜做的好。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治水九年,期间有多少辛苦。舜杀鲧让人心寒。

结合神话和史书,鲧因治水而死应该是共识。

但是洪水还在人间肆虐,舜杀鲧并不解决问题。上哪再去找人才治水呢?舜看中了禹,一是有治水经验,禹是鲧的儿子,多少知道点治水的常识。二是名字起的好,禹跟鱼谐音,如鱼得水,仿佛就是为了治水而出生的。不管怎么说舜相中了禹。

《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这场洪水非常浩大,鲧治水九年禹治水十三年,加起来二十多年。治理洪水花了二十年,可见这场洪水的可怕,背后没有天神的影子是不可能的。

西方人也有记载,这是诺亚方舟的故事,不再赘述。他们靠上帝治水,结果生灵死亡迨尽,每个物种更是活下来三五个。中国祖先自己治水得到的是五千年渊源文化。

禹治水成功,独享功德。儿子启建立夏朝,于是功德就用来庇护夏朝。

这件事让女娲很不高兴,本来是自己的功德被一个凡人窃取,她能高兴吗?

但是夏朝受功德庇护,女娲也不好做什么出格的事。夏朝建立之后,《夏本纪》再未提洪水的问题,夏朝是真正得到护佑的。

殷商,由来已久的矛盾集中爆发

时间到了殷商。汤灭掉夏桀建立商朝,但是商朝没有功德庇护啊。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三百年对女娲而言只是一瞬间而已,女娲觉得自己报仇的机会来了。虽然夏禹作古,大地上的人已经不是原来的人了。但是他们毕竟还是人族的一份子,父债子还罢了。用什么办法呢,还是洪水。

商人,善于经商。古代交通不便,陆地运输比不上水路,善于经商一定是居住在河网密布的地方。经常跟水打交道,自然晓得水性,但是商朝却因为水患数次被迫迁都,这实在是令人费解,根本说不通。一个玩鸟的却被鸟啄了眼睛,很无语。如果不是史书出错,就是背后有人暗害。

《史记商本纪》: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

一个安定的国家屡次迁都也给搞的不安定的。盘庚又回到故都是在向天神宣战,我商人不认输,神仙也不行。

但是商已经衰落了,司马迁甚至数次写道:弟雍己立,是为帝雍己。殷道,诸侯或不至。河亶甲时,殷复。阳甲之时,殷。帝小辛立,殷复

直到商王武丁的时候,已经用了四个衰,但是商仍然坚挺着。平常朝代一个“衰”字就足以亡国了,商朝不简单。武丁也这么觉得,他想要商再次复兴。

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

武丁要效法祖先汤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是耳边却响起了“飞雉”的声音,这不是天神作怪是什么?

武丁之后,司马迁记载:帝甲淫乱,殷复衰。帝乙立,殷益衰。

率衰率兴,率兴率衰极大的损耗了商的国力,但是商还是坚挺到了纣。

女娲坐不住了,商生命力顽强的怕人。

纣王为什么敢骂女娲

前边讲了这么多,女娲与人族的矛盾在商朝集中爆发。

那么女娲在商代是个什么神呢?

对神的供奉一定程度上变现了神的地位。

商朝人信鬼神,因为那个时候距离上古并不远,仙人的传说非常多。但是女娲的身份很尴尬,女娲作为人族之母被供奉,但是却不承担责任,只想着功德修行。

所以在商朝的时候,人们对女娲是不太感冒的,顶多是二流神,形象不怎么样。商人真正信奉的是“玄鸟”。

纣的时候国家已经衰落,但是纣并不是傻子。

能在诸子争斗中坐上王位单凭嫡长子的地位是远远不够的。

他发现商朝衰落的原因是女娲暗害,怒火滔天因此大骂女娲。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群臣皆曰要给女娲上香,纣王道: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

他内心对女娲是不屑地,因此后面作诗戏虐她。

图:众多的女娲庙

如果崇拜一个人能这么做吗?更别说是神仙了。

于是女娲找到借口派狐狸精,迷惑君王,祸害朝廷。

从幕后转变到台前,众神直接参与这场谋划,借口竟然是昏君荒淫误国!可笑。

于是纣王身死国灭。

一个神仙六根清净,凡人的一句责骂对她是毫无影响,为什么她动这么大气,要灭了商朝?

这其实是一种博弈,古代帝王被称之为人皇,拥有封神的权力。

纣王辱骂女娲传递出一种信号:纣王有意让女娲的香火断绝。

断绝香火可不得了,等于是不被世人承认了。

女娲忍受不了,这才有了封神之战。


良人说史


补天造人的女娲,与凡间的纣王,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从这一点来讲,纣王再色胆包天,也没有机会玷污女娲的真身。不过,由于商代供奉着女娲娘娘的神像,反倒给这个昏君了个意淫的机会。

纣王亵渎女娲一事,见于《封神演义》。这不志怪神话小说,是据武王伐纣的故事演义而来,而其开篇便是讲述了纣王的荒淫无度,并由此招致了女娲娘娘的惩罚。

历史上的纣王,声名着实不好,是个好色、贪婪、残暴的君主,最终众叛亲离。《封神演义》一书,便是从纣王的无道开始的,而最荒诞的情节,便是纣王在女娲娘娘的神像上写了首“淫诗”。

当时,纣王受朝臣奏请,于女娲诞辰之日前去上香,以彰显尊敬。结果,商纣王到了女娲宫后,竟对女娲娘娘的神像起了邪念。面对国色天香的女娲神像,商纣王虽未上下其手,却忍不住题了首轻薄的诗: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在纣王的诗中,描述了女娲宫的景象和女娲的容貌,已然尽显轻薄之意。而更人神共愤的是,他还用“取回长乐侍君王”这样的诗句来占女娲的便宜。

商纣王的举动,受到了丞相商容的劝谏。可是,纣王自己却大言不惭的辩解:

“朕看女娲之容有绝世之姿,因作诗以赞美之,岂有他意?卿毋多言。况孤乃万乘之尊,留与万姓观之,可见娘娘美貌绝世,亦见孤之遗笔耳!”

在纣王口中,那首淫词滥调,竟然是对女娲容貌的赞美。要知道,女娲乃是上古女神,怎容得半点亵渎?由此,商纣王的举动,引发一连串的后果。就这样,商纣王引发了神灵的震怒。

商纣王原本就不是什么盛世名君,又对女娲娘娘犯下了如此大不敬的罪过,自然难逃亡国的厄运。就这样,商纣王招到了妲己及女妖们的迷惑,变得更加荒淫暴戾,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史海烂柯人


纣王为什么敢亵渎女娲,从神话的角度来说,是因为纣王是人皇,不仅天赋异禀,而且有大气运在身,是上天选定的人间帝王,所以纣王不怕女娲。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就要说说君权和神权的斗争了

记得电视机《康熙王朝》中一个老和尚问他的弟子,菩萨和皇帝谁大?弟子说:当然是菩萨大,因为只有皇帝拜菩萨,从来没有菩萨拜皇帝啊!但是老和尚摇了摇头,说到,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障眼法,虽然菩萨很有权威,可以让君主低头,可是菩萨是虚无的,对于百姓来说只有皇权是真的

这就是君权和神权在中国最真实的写照

与西欧不同,西欧的君权来自神权,而中国的神权却来自君权。西欧国家古时候需要罗马教皇的加冕才是君主,但是中国古代的神很多却是君主封的,神权宗教我国自古以来在我国起到的都是保护王权的效果,在个别朝代虽然有君首要“敬天”的要求,但是本质上不会对君主起到任何实际效果,不过是对君权的一种体面上的约束,所以纣王才敢对一个虚无的神灵不敬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纣王,本叫帝辛。纣这个谥号是周朝人给他加的。中国5000年历史得到这个恶谥的唯有此人(可以看出周朝人是多么憎恨纣王),这个谥号是天下最坏的一个谥号。

我们在讨论为什么纣王敢亵渎女娲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周朝人为什么如此憎恨的纣王。我们通过由浅及深层层分析的办法来揭开这个秘密(文章较长)


第一部分,谥号的秘密:纣王不祭祀天地。

如果说,只是单纯的为了朝代更替而想出的征讨理由,那么在取得政权之后,周朝人应该会用比较平缓的理由,来给纣王盖棺定论。毕竟已经得了天下,对于前朝的帝王,适当的进行宽恕,也表达了本朝帝王的心胸。

但周朝然依然如此痛恨纣王,这就很奇怪。我们通过周武王他的讨伐纣王檄文中有这么一条:就是纣王对祭祀很不上心(疏于祭祀),而祭祀重点是:天,地,祖先。纣王不可能不祭祀祖先。那他疏于祭祀的肯定就只有天地。



第二部分,女娲的秘密:女娲造人分三六九等。

通过神话传说,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有以下的印象:女娲在造人的时候,最开始用手来捏泥人的,后来太累了,就用树枝蘸着泥浆洒豆成兵。

但同时在史记中也明确记载:女娲是黄帝的五世奶奶,是蚩尤的六世奶奶(女娲生太昊,太昊生少昊,少昊生少典,少典生烈山、轩辕(黄帝),烈山生神农,蚩尤)。

而众所周知,女娲是人首蛇身。文献中也记载,轩辕黄帝和蚩尤也是人首蛇身。

那这样的话,女娲造人实际上是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人:女娲的后代。他们是女娲亲生的。

第二等人:女娲用手捏出来的,我们叫他双足人。

第三等人:女娲用树枝占了泥浆,撒出来的。

而这其中第2种人和第3种人都是两条腿的人,第一等人是人首蛇身的。



第三部分,舜和禹的秘密:双足人的崛起

1太昊→2轩辕黄帝→3帝休→4少昊→5颛顼→6帝喾→7帝挚→8帝尧→9帝舜→10帝禹

特别说明:这个顺序中一直到7帝挚,他们的上下关系都为父子关系。而7-8的关系为兄弟关系,他们都存在着血缘关系。都是女娲的直系后代,都为人首蛇身,是第1等人

但尧和舜之间是君臣关系,不存在血缘关系;

舜和禹之间也是君臣关系,不存在血缘关系。

也就是说到了舜和禹的时候,地面上的统治首领便由第一等人变成了第2等人——双足人。而夏朝的建立,是双族人建立的第1个人族王朝.



第四部分,大禹治水的秘密:第1等人与第2等人的第一次战争。

我们都知道,水神与火神发生了大战,水神共工战败,一怒之下撞倒了不周山,把天给捅了个窟窿,于是天上便降下了大洪水。于是女娲用五彩神石补天。

神族之间曾经爆发了战争,导致了地上的人族被祸害了。大禹用了13年,终于将大洪水给治理好了。

这是人族第二等级次与等级的交锋。后来烦的儿子自己建立了夏朝

.当商朝取代了夏朝,传过了17代31个王,一直传到纣王手里的时候,那个时候骨子里对第1等人的敬仰已经消失,他们觉得人善被人欺。

这才发生了纣王在女娲娘娘庙里调戏女娲娘娘的故事。因为纣王心里就根本没把女娲当成是自己的亲人。

如果照这个思路思考下去的话,根据第3部分中那个排位顺序,纣王的前生只能在舜或者大禹之间。

如果我们再考虑到大禹治水了,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那他说明他对第一等人的意见是很大的。所以我判断纣王的前身是禹。

我是少校柳下惠下惠一家之言,抛砖引玉。如有雷同,纯属扯淡。


少校柳下惠


没想到我隐藏那么深,都被你发现了。

嗬……嗬……真不简单!

没错!其实我的真实身份是盘古大帝!

纣王这个身份不过是我在人间的一个念头而已。

既然大家已经发现了我的身份,那我就稍微透露一下,我和女娲之间复杂的关系。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天地,是我一板斧劈开的。

我为什么要劈开这天地?因为我在找与我一同出生的女娲!

我是一个男人,这点应该没有人会怀疑吧?

要明白“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如果我是天地间唯一的生物,那就不会有你们了。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混沌就是道,就是那个一,然后我和女娲就是那个二。

后面那个三生万物就比较重口味了,你们确定要知道吗?

……

好吧,没想到你们这么重口,那就说你们听听。

我和女娲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第二个孩子是个儿子。

没错,就是你们想的那样,我和我们的女儿生了一个小外孙。

然后女娲……女娲当然就生气了,然后把我的身体打碎,化做了满天的繁星和满地的山河。

非但如此,她还炼制了五色神石,将我的身体封印了!!!

还美其名曰是“补天”!

更可恨的是,她还谎称我们的孩子都是泥涅的!!!!

还把造人的功德全部归功于自身,实在是可恶至极!!!!

至于我为什么会转生为纣王,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想知道的话,就关注我吧~


咕嘟历史


做人不要飘,女神也有刀!

纣王去女娲庙上香,看到女娲像后,起了淫心,在墙上题了一首诗: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真是好诗啊!特别是最后两句,暴露了纣王好色的本性。

女娲像:


见过无数美女的纣王对着一个泥像也能动了淫心,真让人不可思议。 跟着去的商容劝谏,纣王不听。

商容也是老糊涂了,也不知道等纣王走后,派两个人把这诗抹掉,就让它留在墙上被女娲娘娘看到,然后再发生一系列的事。

看来真是商朝气数已尽了。 纣王从来没有想过亵渎神灵,见到美女走不动路,是他的一贯作风。

纣王剧照:


不但对女娲神像是这样,就是对狐狸精妲已、胡喜妹,还有玉石琵琶精,都表现出一贯作风。

色心起时,管你什么娘娘。 纣王的前世是谁已不可考,但请不要忘记,不管你是谁,都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在女娲眼里,你就是一滩泥。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关于“纣王亵渎女娲”一事并非属于真实历史的范畴,而是家喻户晓的《封神演义》之中虚构出来的情节,之所以构造这一凭空而出的情节,主要就是为了给其后“武王伐纣”以及“封神大任”做下铺垫。从这一角度来分析此事的话,那么“商纣王亵渎女娲娘娘”这一情节就是必然的了。

《封神演义》中,本来怀着一颗颇具诚意的君王之心的商纣王在众人引导下走进了女娲神殿,放眼望去,只见商纣王突然双眼放光,目之所及的停留点就是众人尊奉的女娲娘娘。纣王见到美丽般若的女娲娘娘后,瞬间心生邪念,欲图霸占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天之共主”。


当时的商纣王面对女娲娘娘的花容月貌之时,便不知觉地心生淫念并且挥笔提写了一首“淫诗”来表达对“试图占有女娲娘娘”的强烈欲望,这首诗为:“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仅观诗中内容,便深解纣王意。关于纣王为何敢轻易对女娲娘娘产生轻薄亵渎之意,依我个人之见,只是单纯因为纣王无知吧!这层含义貌似就是《封神演义》当中面对观众所产生的最直观印象了吧?


在纣王无知的题诗以后,当时的丞相商言也曾竭力劝阻过纣王,《封神演义》言:“女娲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老臣亲驾拈香,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顺风调,兵火宁息。今陛下作诗亵渎圣明,毫无虔敬之诚,是获罪于神圣,非天子巡幸祈请之礼。愿主公以水洗之。恐天下百姓观见,传言圣上无有德政耳。”尽管有人冒死劝谏,但纣王却丝毫没有在意,这也难免会激怒女娲娘娘,先以“妲己三狐”迷惑纣王,后使玉虚宫门人相助武王进行伐纣大业,这就是对“纣王亵渎女娲”的惩罚。


关于纣王的前世一说,似乎在历代史书和《封神演义》当中并未有所提及,我们不过只是看到了商周大战的另一面,不仅仅只是人类之间的战争,更像是一次“诛仙大战”,故给纣王的“前世今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黑纱。既然武王姬发有玉虚宫门人相助,那么纣王帝辛自然而然也会有“仙人道友”前来助阵,这一切的一切也只是《封神演义》虚化出来的罢了,而且在此书中对于纣王帝辛的前世真身也并未有过任何提及。就像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一样,申公豹也在尽职尽责地辅佐着商纣王,商纣王也好,周武王也罢,他们只是凡人肉身。待到姜子牙荣登封神台之时,纣王有幸被封为“天喜星”,专职掌管人世间一切嫁娶之事,这便是帝辛的结局了。


小镇月明


这个商纣王做的事情的确有点太过分了,居然连女神都来拿出来开涮。人间帝王在神面前显然要低了一个档次。

当然他是不可能真正的侵犯到女神的,于是自己写了一首诗去亵渎女娲娘娘。然而他不明白自己,虽然是人间的帝王,但是在神面前只是一个棋子而已。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这首诗写的未免太过于露骨而女娲对他也没有客气,立刻就放出轩辕坟三妖去祸乱商朝。

而商朝被灭掉之后,双纣王也自焚,最终被封为天喜星。

天喜星只是众多群星中的一颗而已,可见商纣王的身份就是一颗棋子。就是改朝换代让商朝灭亡而已。

要说商纣王并非一无是处,其实他是天资聪颖的一个人,而且力大无穷于是他受到他父亲的欣赏被立为继承人,而等到他上位之后,做的事情也并没有昏庸之处。

一方面发展农业,让商朝的经济更加的繁荣,一方面扩大了自己的地盘。然而在商纣王东征西逃的过程中。西边的西周却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凭借着突然袭击,击败了商纣王的军队。

纣王也就自焚而死。其实从史实角度来讲,他并不是一个昏庸的人。他只是没有对手下的一些人没有足够的警惕,没想到自己手下的人会对他反戈一击,突然袭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兵败身亡。

而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既然周朝已经获得了江山。自然他要妖魔化前代的君主,尤其是最后一任君主。

于是编出了酒池肉林的段子。这个段子想想也就不靠谱,毕竟酒和肉放在露天中很快就会腐败的。没有哪个人会大胆的让君王吃臭肉喝酸酒的。

所以说一些正式史书的记载未必就靠谱。

封神演义,本身就是一部小说,许仲琳自然要编出一些更加吸引人的段子。

自然要暧昧的写一下商纣王调戏女娲娘娘的故事来引出整个故事。

这样看上去商朝灭亡,周朝兴起,更加的具有正当性。

毕竟是商纣王自己骄奢淫言丢到了江山,更加显出了周朝是多么的正义。其实未必是那么一回事。


奇葩历史大观


其实,纣王是没有前世的。为什么亵渎女娲,可能是女娲需要吧,要不然咋封神?现代人所知道的纣王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历史上殷商末代君王子辛或者说帝辛。他是帝乙的儿子,作为嫡子继承王位。在任期间东征西讨。极大的扩大了殷商控制疆域。

在世人所知的他的行为好坏的版本中,流传下来的只有来自于周人以及后世的记载。根据现有的史料,他是被黑化了。这个也大概是历史惯例。俗话说,人死以后盖棺定论,但是他死了几千年,他的罪名是逐次累计增加的。

另一个则是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纣王。这个角色借用帝辛的大致故事之外,其他的成分完全靠的历史上所有累次增加的罪名,可以说是商纣自从有了这个谥号之后的集大成之作。

抛开历史不谈,因为毕竟史料有限,一个历史人物,在位三十余年的人,功过不是一句坏话就可以断定,在我们现在能接触的资料无法全面的概况,只能等以后考古、历史等类目的人进一步挖掘真相。

我们今天分析一下小说《封神演义》,歪史认为,这个小说的宗旨可以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神仙打架,凡人遭罪。在全面一些就是,一些神仙为了泄私愤而不惜大动干戈,然后巧立名目,把自己包装成正义的象征,然后就义正言辞的杀人越货。

商纣王的昏庸是怎么来的?故事线分两条。

当然来自于色心!但是,食色性也!人之常情,毕竟柳下惠很少。

于是第一条故事线出来了!帝辛例行公事,不知道他们的祭祀是多久一次!前往祭祀炼石补天的女娲,这次祭祀就惹来了一堆的腥风血雨。他看见了女王的塑像,被这位仙子迷住,一时间诗兴大发,题了一首诗。

回来享用祭品的女王不想自己被亵渎了,于是召来一群磨人的小妖精前往祸害帝辛的天下。他们陷害忠良、滥杀无辜,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还不够泄愤,一定要成汤江山灭亡。

歪史很纳闷,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帝辛亵渎你了,你知道搞死她不就完了,至于让成千上万的人赔死?可能神仙的思维与凡人不一样,他们的理由很正义:一切都是天意!言外之意,被炮烙、挖心的人的死都是天意,问题是天是谁?

歪史想说,让该死的天意去死!天意是一个很诡异的词,总是时不时的冒出来,有随时会藏的无影无踪!

第一条线索安排好之后,第二各也不紧不慢的出来了。上古大仙之一的元始天尊要搞个封神榜!

可是,你封神就封神吧,祸害老百姓干啥?在通天教主、元始天尊两位大仙的协调之下,制定了名单,所封之人,不是原来二人门下,就是他们门下的门下,有极少数是不属于他们两个派系。

我说大仙,你这样折腾直接封就完了,搞什么顺应天意,助周灭纣?你要知道,你们东边一派,西边一排,为了你们的封神榜的名单,活活搞死了很多无辜的人!谁让你们是大仙?


歪史


虽然是秀色可餐,人也不要太贪。不能贪吃贪财贪恋女色,尤其是美女,尽管貌美如花,也能送了你的命。

纣王也是如此,尽管贵为君王,尽管文韬武略,可惜在自大之余,被胜利冲昏头脑,被权力冲昏头脑,为所欲为,居然想把神明给玷污,女神女娲娘娘是什么人,补天的人,造人的人,你让这样的人踩在脚下,自然难逃一死,你的江山也在劫难逃。不管你是谁,只要你作恶。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看得出纣王贪淫好色,对待泥塑的女娲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女人,难怪后宫充斥着野鸡精狐狸精等。

没有什么背景,否则姜子牙封神也不会只封了个天喜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