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中國 廣州」為什麼能從廣州讀懂中國?

為什麼能從廣州讀懂中國?

「讀懂中國 廣州」為什麼能從廣州讀懂中國?

讀懂中國

廣州國際會議

今天,“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在廣州香格里拉酒店正式開幕,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前政要、智庫、企業和媒體的傑出代表齊聚花城,透過廣州這扇“窗戶”,讀懂中國故事,分享中國智慧。

據悉,“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由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人民外交學會、21世紀理事會共同發起。在連續三屆都在北京舉辦之後,享有盛譽的“讀懂中國”,為何今年攜手廣州?

因為廣州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地,無數鮮活案例匯聚在這裡。在廣州,可以讀到老城市如何煥發新活力的生動實踐,可以讀懂“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時代主題,可以讀懂中國積極參與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推進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堅強決心和信心。

「讀懂中國 廣州」為什麼能從廣州讀懂中國?

開放之城

世界500強企業

301家在穗興業

在廣州,人們讀懂的第一個中國故事,是開放的故事。

廣州屹立在三江交匯、八口入海的珠三角核心之地,面朝南海,背靠廣袤大地,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開放的基因。它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2000多年間,無數商船載著絲綢、茶葉、陶瓷從這裡出發駛往世界各地。廣州是世界少有歷經千年不衰且永葆活力的商業城市,還是中國唯一一個開埠兩千多年從未關閉的通商口岸,這一開放的特質穿越時代,歷久彌深。

今天,在珠江之畔、琶洲之上,一邊是“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會場內的中國智慧與世界智慧的交流碰撞,一邊是第126屆廣交會的人頭攢動。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廣交會從1957年創辦至今從未中斷。62年來,中國外貿由小變大,廣州也成為國際商貿中心城市。1987年,廣州進出口總值21.71億美元,2018年,這一數字達到1484.83億美元,31年間躍升68.39倍。1979年,廣州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僅為165萬美元,2018年達66.11億美元,31年間躍升4006倍。

如今,廣州與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與77個國際城市建立友好關係,65個國家在廣州設立領事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01家在廣州投資興業。開放,為廣州這座古老的城市帶來了勃勃生機,廣州的鉅變也為讀懂中國改革開放提供了最生動的案例。

在“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開幕進入倒計時之際,主辦方之一——21世紀理事會(博古睿研究院)執行副總裁多恩·中川率先來到廣州。她對廣州日報記者說道,“廣州是中國城市發展中的一個範例,它擁有兩面,一面是悠久的歷史和底蘊深厚的文化,另一面是快速發展起來的經濟和嶄新的城市面貌。這裡就像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縮影。”

中川認為,廣州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與會嘉賓將可以在這裡獲得更多鮮活案例,更好地讀懂中國精神、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讀懂中國 廣州」為什麼能從廣州讀懂中國?

樞紐之城

廣州港港口貨物吞吐量位列全球第五

讀懂中國的發展,要讀懂中國一句老話——“要想富,先修路”。把路修通,才能打通發展的經脈,讓人、物、資金等要素自由流動起來。而廣州,就是一個典型的縮影。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州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完善現代化陸海空立體交通體系,持續增強國際航運航空樞紐、世界級高鐵樞紐和國際信息樞紐能級,著力打造樞紐之城。

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廣州擁有全國三大國際樞紐機場之一的白雲國際機場。白雲國際機場聚集了全球近80家航空公司,通航全球220多個航點,去年旅客吞吐量近7000萬人次,貨郵行吞吐量近250萬噸,總量穩居全國第三位,空港跨境電商居全國第一。

作為國際航運樞紐,廣州擁有華南最大的綜合性主樞紐港。去年,廣州港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6億噸、位列全球第五,國際郵輪旅遊旅客吞吐量穩居全國第三。

作為世界級高鐵樞紐,廣州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鐵路樞紐。今年春運,廣州南站客流量日均達50萬人次,是全亞洲最繁忙的高鐵站之一。

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週,廣州地鐵總客運量6092.7萬人次,位列全國第一。如今廣州擁有通車裡程位居全國第三、世界前十的地鐵網絡,並在全國城市中率先實現“區區通地鐵”。當下,廣州正推進打造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未來,“軌道上的大灣區”將為中國故事增添新的註腳。

創新之城

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廣州工作

曾幾何時,“珠江水”“廣東糧”“嶺南衣”“粵家電”享譽全國,物美價廉的“廣貨”受到各地人民歡迎。

如今,珠三角仍然是面向全球的“世界工廠”,但早已不再是低端製造的大本營。廣州吹起了“中國智造”和“中國創造”的號角,全面邁進創新驅動發展新階段。2018年,廣州入選《自然》雜誌全球科研城市50強,在全球排名第25位。該報告指出,廣州在過去5年研究開發投入佔地區GDP的比重已接近創新型國家水平。

作為華南地區科研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城市,廣州聚集了全省2/3的高校、97%的國家級重點學科、69%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58%的獨立研究機構。在廣州工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有8人、“兩院”院士有98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有490人。

堅實的科研基礎是創新發展的最佳土壤。眼下,廣州正掀起一輪產業升級的浪潮,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廣貨”新名片。2018年,廣州擁有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評價入庫企業8377家,居全國城市首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年增長5倍,2018年總量近1.17萬家,居全國城市第三。為全面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廣州已經行動起來。

在“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開幕的第二天,主辦方為中外嘉賓設置了4條考察線路和多個考察點。科大訊飛、雲從科技、廣汽研究院、天河智慧城……這些“中國智造”和“中國創造”的最新實踐,將為讀懂中國人的創新精神提供廣州案例。

魅力之城

3500公里綠道串聯數百個廣州美景

“過去,我對廣州的印象是國際商貿中心,更偏商業化、工業化,沒想到廣州是這樣的花園城市,非常美麗!”首次來穗的多恩·中川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由衷地感嘆道,車窗外的藍天綠樹,顛覆了中川對這座城市的想象。

環境治理,是多恩·中川與其他智庫專家一樣,最關心的中國故事之一。她注意到,中國近年實施了非常有力的環境治理措施,為世界環境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了許多中國智慧。在廣州,她深深感受了中國政府對環境治理問題的前瞻性。

確實,越來越觸手可及的藍天、清水、綠地,正映照出廣州的城市魅力。2017年、2018年,廣州PM2.5濃度連續兩年達標。廣州用5年時間,使PM2.5的年均濃度下降了18微克,降幅達34%。“廣州藍”的出場率越來越高。

全市353座、合計349公里的綠化橋樑,在簕杜鵑盛開的秋天,為廣州添上一道獨特的空中花廊風景線。3500公里的綠道,串聯數百個廣州美景——中西合璧騎樓街、川流不息珠江水、流光溢彩廣州塔、朝氣蓬勃新中軸。

活在廣州,不僅有聲有色,還有滋有味。2018年,廣州人“吃”出了全國第一。13.8萬家餐飲企業,1174.75億元的收入總額,使廣州成為全國首個突破千億元的餐飲大都市。清晨,這座城市從“一盅兩件”的早茶中醒來,直到享用過街頭巷尾的“深夜食堂”才願睡去。140萬單超百元的夜宵訂單,還擦亮了這座城市“夜經濟”的招牌。

“廣州的美景和美食,給我留下了絕佳印象。”中川盛讚道,“我相信‘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的與會者也會像我一樣感受到廣州城市的魅力,來了就不想走。”

活力之城

人均文化消費在全國一線城市中居首

2018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2萬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全市GDP增長6.9%,領跑北上廣。2018年末,廣州市常住人口增至1490.44萬人,是1949年的10倍之多。憑藉著超強的城市綜合實力,廣州已成為我國千萬人口級超大城市建設的典範之一。

廣州經濟底氣打哪來?答案一定是這座老城市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近四年來,廣州常住人口數量均保持穩增長,增量分別達42.06萬人、54.24萬人、45.49萬人和40.6萬人,人口增量領跑全國。來自五洲四海的人們選擇在廣州逐夢。

站在北京路的千年古道上回看古羊城,這裡繁華依舊;登上珠江新城的摩天大樓眺望新廣州,一片摩登氣派。如果說北京路的千年繁盛,濃縮了老城廣州的記憶鄉愁,那麼高樓林立、大廈參天的珠江新城,則見證了廣州躋身國際大都市行列的堅定步履。

這樣的活力廣州,讓廣州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讓廣州展現出嶺南文化中心的文化風采和獨特神韻。

目前,廣州累計建成公共圖書館229個,總面積達40萬平方米,全國排名第3。廣州文化產業發展成為超千億元的產業,人均文化消費在全國一線城市中位居首位,在北上廣深四個全國一線城市中位列第一。文化演出市場更是空前興盛繁榮,文化產品進出口約212億美元,佔全國文化進出口總額的21.83%,位居全國第一。(文/記者方晴、申卉)

「讀懂中國 廣州」為什麼能從廣州讀懂中國?

發佈:何媒通訊社 何金德導演工作室 全媒體矩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