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亞馬遜去O啟示:傳統數據庫會像馬車一樣被淘汰

阿里、亞馬遜去O啟示:傳統數據庫會像馬車一樣被淘汰

剛剛過去的10月,數據庫領域發生兩件大事:一是月初螞蟻金服自研的數據庫OceanBase在被譽為“數據庫領域世界盃”的TPC-C基準測試中成功登頂,打破了由美國公司Oracle保持9年之久的世界記錄,其逆襲離不開阿里雲計算資源的助攻。

二是月中亞馬遜披露了去Oracle工作的最新進展,消費者業務正式完成了對 Oracle數據庫的遷移工作,關閉最後的Oracle數據庫,其中近7500個Oracle數據庫、75 PB級數據庫全部遷移到AWS數據庫服務,如此大的工作量也沒能阻擋數據庫雲化的趨勢。

在我看來,這兩則新聞傳遞出同一個信號:雲環境完全可以成為數據庫運行標準。其實,這只是雲原生數據庫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個縮影,傳統數據庫架構面向早期業務模型,在數字化的背景和海量數據存儲的訴求下,已不能滿足大多數企業的訴求,而由量變到質變的雲計算給數據庫帶來了顛覆。

因此,你會看到,作為Oracle根基的數據庫市場正在重新洗牌,雲原生數據庫步入增長快車道,傳統數據庫市場份額正逐年下降,Oracle中國不得不裁員。假以時日,當雲原生數據庫市場份額超過傳統數據庫的拐點來臨,那將像OceanBase登頂TPC-C基準測試一樣,給不思進取的Oracle沉痛一擊。

數據庫到了變革的重要關口

自1970年關係型數據庫被提出以來,至今已有近50年曆史,眼下數據庫到了變革的重要關口,即過去以線下數據庫為主導的市場態勢將逐步演進到以雲原生數據庫為導向的市場新態勢,最直觀的表現便是傳統數據庫持續衰落、雲原生數據庫加速崛起。

事實上,傳統數據庫的輝煌持續了幾十年。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數據庫市場總規模高達368億美元,其中傳統數據庫一度佔比超過80%。其中,老牌數據庫玩家Oracle無疑是最大贏家,透過其發展歷程,能看到傳統數據庫的歷史變遷。

一直以來,眾多廠商覬覦數據庫市場,先後向Oracle發起挑戰,但其市場老大地位非常穩定,Oracle一家獨大、SQL Server、DB2和開源數據庫共存的格局多年維持不變。其實,開源數據庫一度被認為是Oracle的挑戰者,但最終還是難以動搖其壟斷地位,Oracle所代表的商用數據庫依然是大多數傳統企業的首選。

不過,Oracle笑傲數據庫市場,並不意味著其產品深入人心,相反企業怨聲載道,只是苦於當時沒有可替代方案。一方面其價格高昂,動輒數十萬成本讓普通企業難以承受,原廠工程師售後成本還需另算;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產生海量數據,要求數據庫有更高的擴展性,但傳統數據庫擴容極慢,規劃就需要半年。

阿里、亞馬遜去O啟示:傳統數據庫會像馬車一樣被淘汰

直到雲計算的出現才發生轉變。數據大潮湧來,爆炸性增長的數據量、豐富的數據類型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數據處理需求,NewSQL、NoSQL和雲數據庫紛紛湧現,尤其是雲數據庫倍受市場青睞,其天然具備雲上靈活性,能夠提供強大的創新能力、豐富多樣的產品體系、經濟高效的部署方式和按需付費的支付模式。

其中,AWS Aurora、阿里雲POLARDB兩大先鋒向傳統數據庫發起了強有力的衝擊,數據庫市場格局終於將迎來喜人的變化。據Gartner 預測,到2023年,全球3/4的數據庫都會跑在雲上,這意味著未來雲數據庫將主導市場,反觀傳統數據庫則日漸式微,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預計到2021年,其市場份額將下降20%至30%。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的雲數據庫是在傳統數據庫之上擴展一部分雲的能力,把數據庫賦予一部分雲的擴展性,但沒有對數據庫本質上做任何改變,只是給用戶提供一些基礎運維和初級DBA能力。換言之,傳統的數據庫+雲模式沒有給用戶帶來很多驚喜,未來數據庫將會發生根本性變革,“雲+數據庫”是可行方向。AWS Aurora、阿里雲POLARDB都走的是純粹的雲原生路線。

雲原生數據庫為何受到青睞

前不久,阿里合夥人、高德總裁劉振飛發文回顧了阿里“去IOE”的完整歷史。其實,阿里“去IOE”的十年長征路就是一部數據庫自研史,才會結下OceanBase、POLARDB等碩果,10年前像依賴氧氣一樣依賴Oracle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從實踐角度來看,阿里去O是超前實踐,飽受爭議、質疑在所難免。近年來,去O才成為行業共識,掀起了一股集體去O熱潮,某種程度是對阿里的肯定。此時,OceanBase登頂TPC-C基準測試這一利好消息傳來,無疑將吸引更多企業擁抱雲原生數據庫。

阿里、亞馬遜去O啟示:傳統數據庫會像馬車一樣被淘汰

在我看來,與其說OceanBase與Oracle處在不同時間維度,倒不如說代表不同時代應用和業務的IT話語權。阿里去IOE動機來自於快速發展的業務與不堪重負的IT支出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數億人的網購需求、全球第一的移動支付市場、雙11天量交易額,倒逼阿里打造基於雲計算的新一代數據庫。而Oracle是傳統商業模式下的勝利者,在過去數十年“剩者為王”,隨著新型互聯網應用湧現、傳統行業被刷新,時代開始呼喚新IT。

“性能大幅超越Oracle是第一步,期待後面10年時間的努力,OceanBase也從市場佔有率上超越Oracle,那才是徹底完勝的姿勢!”劉振飛寄語道。其實,雲原生數據庫對傳統數據庫的衝擊越來越大,主要得益於三大優勢:

一、可靈活擴展。傳統數據庫是集中式架構,在擴展性和靈活上先天不足,如果需要擴展通常只能是Scale up,為此需要購買昂貴設備,投資不菲。而云原生數據庫從一開始就充分享受到雲計算可以靈活擴展的技術紅利,能夠支持更為海量數據,且靈活伸縮。

以阿里雲POLARDB為例,其採用第三代分佈式共享存儲架構,創新地實現計算節點和存儲節點的分離與集群化,使得POLARDB擁有即時生效的可擴展能力和運維能力。實現支持百T級別容量的無縫擴容、2分鐘即可實現只讀副本擴容、1 分鐘即可實現全量備份,為企業快速業務發展提供彈性擴展能力。

二、性價比高。劉振飛認為,“去IOE”工程的戰略價值之一便是大幅降低成本。雲原生數據庫擁有10倍於傳統數據庫的性價比,這對於中小企業無疑具有很大吸引力。由此可見,性價比將成為雲原生數據庫打破傳統數據庫壟斷的一大殺手鐧。

三、確保信息安全。2006年,國家首度提出“核高基”概念,其中“基”指的是以數據庫、操作系統、中間件等核心的基礎軟件產品。不過,囿於技術實力與軟件研發的滯後性,越過數據庫這座大山並不容易。得益於中國特色的互聯網發展,阿里雲用10年鑄就了OceanBase強勢登頂,這是我國基礎軟件取得的重大突破。

在我看來,以OceanBase、POLARDB為代表的國產數據庫崛起是歷史必然,背後是國家信息安全的考量。以Oracle、IBM為代表的國外數據庫軟件長期處於主導地位,在關鍵領域難免存在信息安全隱患,“稜鏡門事件”便是前車之鑑,消除安全問題的不確定性勢在必行,阿里必須也必然有所作為。

雲原生數據庫即將迎來爆發

事實上,雲原生數據庫一經問世便獲得認可。2014年,AWS發佈業內首個雲原生數據庫Aurora,被認為是AWS歷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一款服務;2017年,阿里雲發佈國內首個雲原生數據庫POLARDB,同樣迅速成長為公司增長最快的雲數據庫產品。

阿里、亞馬遜去O啟示:傳統數據庫會像馬車一樣被淘汰

2018年4月,POLARDB正式開啟商用,半年後與AWS雙雙入選Gartner發佈的2018年數據庫魔力象限,既證明了雲廠商佈局數據庫技術的實力,也預示著雲原生數據庫潛力無限。

阿里雲智能數據庫事業部負責人李飛飛曾透露,“94%阿里雲上的頭部客戶正在使用我們阿里雲數據庫服務,雲上數據庫的使用率和阿里雲頭部客戶交叉率是非常好的。”

另外,從開源數據庫廠商MongoDB的營收構成也能一窺端倪。2016財年,Atlas營收佔比只有1%,2017財年中提升至7%,2018財年第一季度更是攀升至11%。MongoDB Atlas是其與公有云服務廠商合作,自身團隊為客戶部署所打造的雲數據庫。Atlas營收迅速增長,可以反映出市場對數據庫雲化模式的認可。

在我看來,雲原生數據庫市場可能在未來兩三年內就會爆發。一方面,公有云增量市場可能不會像以前那麼快,達到100%甚至200%,在這種市場條件下,雲原生數據庫更迎合市場需求,雲廠商需要逐漸教育市場。另一方面,當前國外數據庫廠商的技術壟斷逐漸被打破,國產數據庫強勢崛起,數據庫市場即將開始下半場角逐,雲廠商是影響這場戰役新的變量。

種種跡象表明,傳統數據庫原本堅實的防線正在被雲廠商撕裂,以阿里雲、AWS為代表的雲廠商庫將完成換道超車,當然需要一定時間。它們的當務之急是用對數據庫市場的理解或數據庫技術優勢來去打動價值20-40億的市場客戶。

結語

19世紀末,汽車的出現最終淘汰了馬車,從而促進人類經濟生活各方面質的飛躍。如今,雲廠商正在技術領域扮演與汽車一致的新角色,推動數據庫市場的變革,而傳統數據庫會像馬車一樣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