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论解盘:资金用在刀口上 白马股一马当先

麦论解盘:资金用在刀口上 白马股一马当先

市场多数分析会偏重在股价涨跌变动上讲解,通常忽略价格变动的背后或本质因素,本栏认为价格涨跌并非价格本身,最重要关键是成交量造就涨跌,但成交量的增减演变是时间周期因素,即时间到了该涨的就会涨,该跌的也会下跌。这是市场自然供需造成的因素,但供需的最重要关键在于筹码换手率变动,即有效的滚动换手率高低是造成股价涨跌变动最终关键,在有效的时间周期运行中进行有效的换手率滚动是一切涨跌的根本。

如何细部观察与判断有效的换手率滚动,及有效的时间周期循环呢?首先必须计算市场实质流通盘筹码的流向与偏向,十大流通盘股东中的持股,超过5%以上的筹码不能随意减持,这部份自然形成有效的锁定与沉淀,但即使不足5%持股或更少的持股,也不一定会随意抛售。个人股东持股低于5%以下确实会出现随意抛售现象,但属于机构持股即使占比不高也不会随意抛售,自然造成有效的筹码锁定。

举例贵州茅台(600519)前三大流通盘股东主要两个股东持股合计高达64.2%,第二大持股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属于沪股通持股,俱有明显锁定效果,三个大股东合计锁定72.21%,其余7个股东每个持股虽不足1%,但几乎都是法人持股,可以认定为长期有效锁定,大概合计近3%,即有近75.21%的筹码被有效锁定。

扣除10名持股筹码,市场流通盘不超过24.79%或更少,第十个大流通盘股东持股比才0.26%,显示筹码非常集中也有效锁定,根本没有多少筹码流通盘在外,很容易造成筹码锁定后拉高股价,这也是近半年来此股不跌的原因,往往遇到盘势不稳定时就刻意拉高其股价稳定指数。

通常市场会认为“有量才有价”,只有放大量后股价才会上涨,这个观点在多头涨势量潮格局中基本如此,但也不全然都这样,也有一些特殊例外状况发生,即没有那一种状况是绝对性的,总有例外的状况出现,并非所有量能的演绎解读就一定必然如此,仍需借助其它条件佐证。

振静股份(603477)就是最好例子,十大流通股股东持股合计28.37%,其余流通盘71.63%的筹码,从9月26日放量换手率达到27.65%,其后再三天达到72.18%换手。假设大股东持股不卖出,市场流通盘确认清洗过一轮,这就是为何10月9日会拉高上涨的原因。其后每一次72%的换手就是一次滚动,经过三轮后进入高位压低,也是典型的反手下杀,这就是拔高出脱的最好证明。

几乎每一只股都可以采取这样的分析模式,实际上在增量放量拉高股价形成滚动的情况下,很多个股滚动一轮的换手率都在短时间内完成,没有人知道为何如此滚动?即使介入者也无法确认是否需要如此滚动换手,但换手频率更快,拉高调节出脱的动作也更明显,它的风险性就越高,这就是典型的“高频率高周转高换手”的特征,之后伴随的当然是股价见高而下跌。

类似状况的分析针对新股及次新股更俱有绝对优势,如佳禾智能(300793)、交建股份(603815),或前期炒作过的个股如丰华股份(600615)、诚迈科技(300598)、宝鼎科技(00252)等俱有很好的筹码演变解读功能。在研究中发现华力创通(300045)、星星科技(300256)、远望谷(002161)或近期暴炒的聚龙股份(300202)及科达股份(600986)等,或是汉威科技(300007)及广弘控股(000529)等也有一样的妙用,不妨关注。

我的解读认为行情涨跌不是重点,重点是个股操作要如何获利?如果可以有一个模式帮助您掌握个股的变动节奏,可以轻轻松松让您在股市中操作赚钱,那么大盘指数是涨是跌不会影响个股的操作。个股的涨跌才是操作的重重心,所有操作都是为了针对个股,将重心放在个股操作获利才是最后的关键,并非大盘看涨看跌看对,是个股操作做对赚钱。

如果可以很好解读大盘,又能把握个股操作,两全其美的分析。采取【麦氏理论】量价涨跌指标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周五盘势最后拉高收盘,上证指数上涨29.14点,上涨0.99%,收盘2958点,但成交额才1756亿元,典型的“量稳价涨”,只能维持一定的优势,无法直接攻坚拔高。它是持续缩量横向20天后的突破,显示价格的稳定性更胜于成交量,主要是因为时间周期运行到了,不需要大肆放量而能上涨。

这样表达也只能说明其中一个上涨原因,关键还是在沪深300指数拔高上涨,周五上涨65.64点,涨幅1.69%,它更强于上证指数,针对沪深300指数判断更可确认涨势。上证180及50指数也有明显涨势,但分别只上涨1.43及1.62%,显然都小于沪深300指数。深证成指上涨1.73%,涨幅更高于沪深300指数,反倒是中小板及创业板指数分别只有1.11%及0.94%涨幅,相形逊色,说明主要涨势集中在沪深300里头但不含上证180及50,这是典型白马股领军造就的涨势,从家电板块大涨6.11%可以证明,主要是格力电器、海尔智家及美的集团集体优势表现可以论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