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小起搏器,緩慢性心律失常治療的新選擇

我們的心臟每天自主跳動著給我們全身供血,健康的心臟在休息時維持在60~100次/分,休息時心臟跳動減慢,運動或應激時可自主加快心率以維持需求,而這快慢則由心臟的電路系統所控制。

一旦這電路系統出現某些其自身無法維修的故障,使得心跳減慢,就需要植入心臟起搏器來幫助心臟跳動來滿足全身的血供。

隨著現代醫療的進步,除了傳統的心臟起搏器,緩慢性心律失常治療又多了新的選擇——無導線起搏器,僅一枚硬幣的大小就能給生命動力,今天我們就來揭開無導線起搏器的廬山真面目。


世界最小起搏器,緩慢性心律失常治療的新選擇

無導線起搏器VS傳統的心臟起博器

傳統的心臟起博器是由植入心臟內的起搏導線及與其相連的埋在胸前皮膚下的脈衝發生器組成。

但傳統起搏器存在著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植入過程創傷大;起搏導線的磨損、斷裂;起搏器囊袋的破潰和感染等。

而一旦發生感染,極難控制,嚴重時面臨拔除電極取出整套起搏器裝置的風險。

此外,有的病人因病情和靜脈系統的缺陷根本無法植入傳統起搏器,喪失了起搏器治療的機會。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無導線起搏器應運而生。

世界最小起搏器,緩慢性心律失常治療的新選擇

無導線起搏器有哪些?

目前無導線起搏器主要有超聲介導的無導線起搏系統、電磁介導的無導線起搏系統、無導線起搏器聯合皮下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治療及將脈衝發生器及電極合二為一的美敦力公司的微型經導管無導線起搏系統(Micra)和雅培公司的無導線心臟起搏器(LCP)。

目前在中國上市的無導線起搏器只有美敦力公司的Micra無導線起搏器。自2015年2月10日上午,北京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作為全球無導線起搏臨床研究的的多中心之一,完成國內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之後,Micra無導線起搏器已在我國多家醫院成功植入。

無導線起搏器如何發揮神奇作用?

Micra無導線起搏器如子彈頭大小,長度25.9mm,直徑6.7mm,質量2.0g,體積0.8ml,體積和重量為傳統起搏器的十分之一(如圖所示),使用壽命為8~10年。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幾乎具有單腔起搏器所有的功能,此外還能兼容1.5T和3.0T核磁共振掃描,無導線起搏器可通過程控儀經體外調整工作參數。

世界最小起搏器,緩慢性心律失常治療的新選擇

適用於伴有永久性房性心律失常、房顫(AT、AF)的心動過緩患者,及方式傳導阻滯伴有高齡、預期起搏比例低、靜態生活方式等患者。

無導線起搏器如何植入?

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過程較傳統起搏器明顯簡單、快速、創傷小。手術部位為大腿根部,進行局部麻醉後穿刺股靜脈,經專門的遞送系統送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於右室心尖部並釋放,起搏器依靠其前端的“小爪”牢牢固定於心臟。

而根據美國埃默裡大學的Mikhael El-Chami等對真實世界中應用Micra無導線起搏器的795例患者進行分析報道,整個植入過程所需的平均時間為25分鐘,遠遠短於傳統起搏器植入術。

無導線起搏器安全嗎?

如此迷你的起搏器植入成功率高嗎?植入後容易脫落嗎?

2016年Micra TPS全球臨床試驗(MTGC)給出了答案。該實驗納入了725例患者,來自全球19個國家,56家中心,其中719例患者成功植入無導線起搏器,成功率高達99.2%,且較傳統起搏治療比較,嚴重併發症發生率降低51%左右,術後6個月隨訪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心臟穿孔、心力衰竭、血栓形成等)發生率明顯少於傳統的永久性起搏器(4.0% vs 7.4%;HR0.49,95%CI0.33~0.75,P=0.001)。

該試驗用真實數據說明Micra無導線起搏安全、有效。

世界最小起搏器,緩慢性心律失常治療的新選擇

簡言之,無導線起搏器操作簡單、便捷,微創、美觀,在患者中應用是安全、有效的。對於符合單腔起搏器植入適應證的患者,尤其是感染風險高的患者,無導線起搏器為其提供了新的選擇。

匯聚海上名醫,連接人與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