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漏雨房屋”,也要聽聽扶貧幹部怎麼說

日前,河南南陽市市委書記張文深暗訪一貧困村,看到一家農戶漏雨的房屋,怒批聞訊趕來的扶貧幹部,“我替你們臉紅,對不起百姓”。此事在網絡上引發熱烈討論,有的人感覺到“極度舒適”,有的人表示不太認同。

住房保障是“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底線,漏雨房屋顯然談不上住房保障,直指該村脫貧質量問題,也難逃欺上瞞下、流於形式之嫌。“極度舒適”正是表達對百姓不負責任、對黨組織不負責任行徑的不滿。所見,持贊成觀點的人對少數基層脫貧成效心存質疑,同時道出對假脫貧、造政績等現象的反感,這些都應引起重視、舉一反三,將問題挖掘出來並整改到位。

扶貧工作是一項系統性、複雜性的工程,扶貧幹部無非是扶貧網絡體系一個小點,對於貧困群眾家中漏雨情況,涉及到的房屋改造資金有相關政策扶持,其過失最多算“知情不報”。換而言之,扶貧幹部權力有限,能作為的只有多跑腿、多跟班服務。諸如,為貧困群眾講解相關政策,在爭取政策有沒有盡心盡力。說白了,有沒有為貧困群眾“屋頂漏雨”之事上心。

放置整個市級層面來看,該地區為農村貧困戶建房改造等政策究竟有多便捷、暢通梗阻無、有沒有預留足夠建房補貼資金等,恐怕還得歸屬上級領導的職責範圍。有道是,責人先責己,正人先正己。因此,相關領導見到貧困群眾身處“水深火熱”,理應反求諸己,自己身為“領頭羊”到底有沒有以身作則、履職到位。

此外,“房屋漏雨”之事也不能單憑貧困群眾一面之詞,來判斷扶貧幹部是否努力作為。事實上,不能排除個別貧困戶習慣性“裝窮、哭窮”,固然甚至刻意隱瞞背後的真相,為的就是把貧困戶資格當作與基層政府和扶貧幹部討價還價的籌碼。而這,熟悉“漏雨房屋”之所以存在的前因後果的,除了貧困戶本人,還有扶貧幹部,還有身邊的左鄰右舍和村幹部等。需要綜合各方意見,才能對住房保障有沒有到位進行精準決斷。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上級領導看到貧困群眾生活條件艱辛,的確會換位思考,“以百姓心為心”的痛楚會湧上心頭,繼而直觀感觸到扶貧工作不實、扶貧幹部弄虛等想法,這也是急民之急、憂民之憂的折射,無可非議。但一時怒斥很爽,抓好扶貧卻不易。更應從上級層面先找問題,後替基層找病灶,一起上下聯動、合力出擊,才能糾偏匡正扶貧路上的錯誤,走穩走遠致富路。

如今,全國上下多少扶貧幹部為了農村發展、百姓幸福,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累痛了手,流了很多汗、出了不少血,甚至不少扶貧幹部為扶貧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總之,扶貧幹部的努力不應被輕易否定,更不容被“一醜毀所有”,當然也不能“一俊遮百醜”,要全面客觀、科學理性分析研判。何況,上級領導一句“怒批”,極容易給相關扶貧幹部造成很大的影響。

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漏雨房屋”存在,到底是貧困群眾擺“窮”的招牌,還是扶貧幹部不作為的結果,抑或是扶貧整個鏈條掉鏈子的“小概率”,又或是上級政策最後一公里沒解決等等,都應既聽聽貧困群眾怎麼說,又應聽聽扶貧幹部怎麼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作為地方執政者理應有這種襟度與容量,更應有這種思維與意識,方能對扶貧事業運籌帷幄、統攬協調。一旦遇事則找到扶貧幹部發火,蹬鼻子上臉,第一時間不是想到解決問題,而是解決人,也難說與官僚主義做派沒有瓜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