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的歪道理:不抢大户没吃没喝,谁跟老子北伐,谁跟老子混


祖逖的歪道理:不抢大户没吃没喝,谁跟老子北伐,谁跟老子混


  • 题/祖逖的歪理:不抢大户没吃没喝,谁跟老子北伐,谁跟老子混!
  • 文/一恒独步
  •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说到祖逖,最让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很多的成语典故,比如“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置酒歌作、智退桃豹”等等,几乎都是励志和鼓舞人的正面形象。

非常不愿意提及的是,一个这么极其正面又是完全高大上的人物,竟然纵容部下在灾荒年月去抢劫有钱的大户人家。

祖逖的歪道理:不抢大户没吃没喝,谁跟老子北伐,谁跟老子混

横渡长江誓言北伐的奋威将军兼豫州刺史祖逖

特别是当他得知部下在抢劫过程中,不幸被抓住,非但不加以责备,而是愤怒不已,一幅你竟敢动老子的人,信不信我亲自带兵再去你家抢劫一次,那意思是赶快把我的人放了,抢了你家多少金银财宝,粮食布匹算你倒霉。

摆出一幅事情是我要他们干的,你想怎么办,随你的便,但是,你必须保证我部下的安全,身上少了一根汗毛,你知道对你可没有一点好处。

祖逖是带着光荣的使命要把威胁西晋王朝的藩王,赶回他们的属地,彻底断了他们想篡位的野心,以及肆意掠夺中原的夷狄后赵回到他们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

祖逖为何要这么做,当然是有其原因的。西晋末年,皇帝的权威衰落,使得司马家族的皇室宗亲都有了窥伺帝位的邪念,最为严重的是爆发了为了当皇帝演绎的兄弟相残的“八王之乱”。

祖逖的歪道理:不抢大户没吃没喝,谁跟老子北伐,谁跟老子混

祖逖北伐的主要敌人后赵石勒

“八王之乱”直接导致黄河流域始终处于兵荒马乱之中,特别是到了公元311年,伴随西晋都城洛阳的陷落,作为世家大族的祖氏宗亲,不甘心在战火频发的煎熬下生活,经过召开宗族会议一致决定离开此地另觅他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能够安稳的生活。

选择去哪里呢,南方吧,那里土地肥沃,最主要的是没有整天的杀伐,于是整个一门祖氏家族,开始了大举向南迁徙的艰苦旅程。

祖逖自然遵守家族的意见,因为血浓于水的缘故必须要服从的。而在迁居之前,祖逖已经当过很多年的地方官,职务一直呈缓慢的上升状态。

尤其是当东海王司马越任命祖逖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这样显赫的官职,祖逖接到任命书后,心情很好,业已踏上履新的路途,却突然接到了母亲不幸去世的消息。

至亲去世,按惯例是要守孝三年,才可重新上任。

祖逖在守孝期间,西晋王朝处于极度动乱的时代,面对乱世和无尽的杀戮,祖逖有点心灰意冷。虽然为母亲三年守孝完毕,祖逖也没有当官的意愿。

只是不愿当官不代表祖逖不想为国效力,他只是希望找到一个最佳的时机出山。可是,没等到出山的机会,却等来了连续的战乱。祖家作为京城的望族,怎能天天忍受如此不堪的生活呢。于是,祖逖对宗亲一致做出的举族南迁是百分之一百的拥护的。

祖逖的歪道理:不抢大户没吃没喝,谁跟老子北伐,谁跟老子混

八王之乱示意图

为人随和的祖逖考虑到南迁路途遥远,不是坐高铁,乘飞机那般舒服便利,需要长途跋涉,几乎都是靠步行来完成,考虑到老弱病残太多。祖逖觉得自己正当盛年,我怎么着都行。

于是,他把车马让给老弱病人,又把自己路途上充饥的粮食、以及保暖的衣物和必须的药品也匀出一些分给别人。

国家动乱,法纪全无,自然盗贼横行。

举族南迁中,只要遇到盗贼的阻拦,祖逖凭借高超的交际能力,让这些盗贼们网开一面。正是由于祖逖出色的工作能力,被众乡亲一致推荐为南迁中的“行主”。

这是祖逖第一次在宗亲面前展示个人的能力,不用说当整个一门的祖氏到达目的地安顿好,世家大族的威信自然而然的就流落出来,举贤不避亲的古训也是掌握的最好的。

更由于祖逖已经历任过多地地方官的锻炼,让祖家众口一词的向西晋的各级领导推荐祖逖是个很有本事的人,琅琊王司马睿早已知道祖逖的工作能力,自然深信不疑,于是任命祖逖为徐州刺史,不久又任命他担任军谘祭酒的官职带兵驻守镇江。

祖逖的歪道理:不抢大户没吃没喝,谁跟老子北伐,谁跟老子混

行军中的祖逖将军

祖逖接到任命后,感觉自己要为国家认认真真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了。

他上任之后无暇享受江南的富庶生活,心里常常浮现自家在洛阳城时,那副凄惨的样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祖逖吃不香,更是睡不好。

于是,在公元313年,祖逖向琅琊王司马睿进言,我大晋不是毁在当政的皇帝手里,而是坏在所有的藩王都有野心当皇帝,搞的国家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如果您愿意给我一支兵马,我一定会扫平所有的叛乱,到那个时候,您就是大晋的第一大功臣而名垂青史。

可是祖逖根本不了解琅琊王司马睿的想法,但是作为皇室宗亲琅琊王司马睿又不能不支持祖逖的意见,虽然表面上他还尊称晋愍帝为天子,是晋朝唯一合法政府的代表。

但是琅琊王司马睿久居江淮流域,很少去洛阳参拜,内心里早已没有了晋愍帝的存在,他早已把自己当做了皇帝,只等哪一天北方乱的更厉害一些,最好晋愍帝被谁杀死,自己就可以以皇室宗亲的名义昭告天下,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

祖逖的歪道理:不抢大户没吃没喝,谁跟老子北伐,谁跟老子混

晋元帝司马睿

既然,祖逖提起这事,作为皇室宗亲自然也要表示一下自己的看法的。祖将军你有这样的报国之心很好,但是你也知道,年年打战,我都穷的揭不开锅了。

这么办吧,我给你一千人马和装备,三千匹布帛,钱真的一分没有,兵器也是一样也没有,不过我相信你肯定有这个能力解决的。

不过,如果你觉得这一千人少了,我授权给你你可以自己招募战士。当然,这笔费用还是你自己想办法。

还有吧,为了你更有号召力,我在给你官升几级,任命你为奋威将军兼豫州刺史,这样,你看行了吧。

祖逖的歪道理:不抢大户没吃没喝,谁跟老子北伐,谁跟老子混

大将祖逖雕塑

这,这,祖逖冷静的一想,就这么点人马怎么能跨过长江去打击那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藩王队伍呢。而且兵器还要自造,又不给钱,怎么办。好办,部下说将军,没钱,那我们可以向大户人家借,那借不到怎么办,借不到更好办,那就抢。

这个办法好,我怎么没想到呢。

选定吉日出兵北伐,既然司马睿不准我带领属下人马,活人哪能让尿憋死呢。宗亲就是他坚强的后盾,还有死心塌地的跟随他的亲兵,于是浩浩荡荡的队伍跨过长江,向北进发。

一路之上,祖逖宣布北伐的重要意义,人民群众那是相当的拥护,很快就招募了二千多人,队伍壮大了,军费就更加紧张了。

祖逖的歪道理:不抢大户没吃没喝,谁跟老子北伐,谁跟老子混

出自祖逖的成语“闻鸡起舞”

于是,不得不采取的政策开始执行了。对自愿捐献铜铁之类的人士,登记造册给予精神褒奖,不愿意拿出这些实物,又不肯捐钱的,商量好的办法来了。

奇怪的是,当祖逖执行这个办法以来,并未受到多少人的指责,相反老百姓还是非常拥护和支持的,觉得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富甲一方的大户们应该为国家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和付出,真的是理所应当。

当然,祖逖在他长达8年的北伐战争中,向巨贾大户类似于抢劫以维持军队的正常运转,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毕竟是少之又少。

如果祖逖始终以抢劫为目的,把抢到的金银珠宝来充当军费,不仅无法保持部队始终拥有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更因为频繁抢劫地方大户同样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要知道在当时乱成一锅粥的北方中国,大户人家几乎都养了一支精悍的家丁,而且为了防备吃大户的盗匪登门,修建的堡垒也都非常坚固,易守难攻。

祖逖如果始终是以抢劫这些大户作为军费的主要来源,那可以说是自寻死路的作法。

祖逖带领的队伍主要活动在北方,在长达8年的北伐时间里没有被消灭,相反还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拥护和信赖,就很好的说明了祖逖抢劫大户,实在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是办法的办法,以让军队度过眼前的困难。

无论怎么说这小小的瑕疵,是无法影响祖逖高大形象的。

祖逖的歪道理:不抢大户没吃没喝,谁跟老子北伐,谁跟老子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