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10——浙江宁波江北区:坚持拓权赋能 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10——浙江宁波江北区:坚持拓权赋能 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拓权赋能 增加农民收入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10——浙江宁波江北区:坚持拓权赋能 增加农民收入

宁波市江北区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总体要求,在全面开展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的基础上,将集体各类资产确权到人、拓权赋能,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民意愿、富有宁波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道路。改革以来,江北区村级累计分红43亿元,户均分红已超过10万元,分红收入已成为农民三大收入来源之一。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10——浙江宁波江北区:坚持拓权赋能 增加农民收入

一 依法“确权”,让农民群众吃上“定心丸”

早在2001年,江北区就开展了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坚持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依章、无章依民,经过13年的大胆探索,到2014年,全区109个村全部完成改革,有效破解了集体经济发展和集体收益分配平衡难的问题。在集体成员身份确认中,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的基础上,将股权进行了合理配置,把股权资格分为社员股东、非社员股东和社员非股东三类,不同类型对应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如社员股东全额配置“人口股”,按年限配置“农龄股”,享受社员股东权利,履行相应义务;非社员股东根据身份类别及历史贡献的不同,酌情享受“人口股”和“农龄股”,享受资产收益分配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并按比例承担经营风险;社员非股东则部分享受社员权东的权利,承担部分义务。目前全区共确认127310名股东,其中,社员股东93124人,非社员股东34186人。这种股权配置,大大减少了因股权分配而引发矛盾的风险,有效保障了江北区农村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10——浙江宁波江北区:坚持拓权赋能 增加农民收入

2017年6月以来,江北区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在程序上坚持“两议三公开”,在清产核资前召开社员(或代表)大会,公布清查方案和工作人员名单;清查后再次召开社员(或代表)大会,共同确认清查结果,讨论资产处置和财务调整办法,做到程序、过程和结果“三公开”,至今未发生一起群体上访。在方法上坚持“三先三后”,每个乡镇(街道)先选一个村进行试点,试点成功后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操作规范,再在全区面上铺开;先集中清查相对简单的货币资金、投资等内容,再分类攻坚往来款、集体资源等难点;先清查账面资产,再对账外资产逐项清点,特别是对土地、山林等资源性资产进行测绘上图。在应用上突出

“一表清一图明一键灵”,引入地理信息技术对各类资产实施集成管理,将20多项要素形成清晰完整的资产表格,实现资产“一表清”;一个村对应一张航拍图,一项资产对应一个空间坐标系,实现“一图明”;村民通过“资产监管信息系统”,实时获知本村资产及经营现状,实现“一键灵”。通过清产核资工作的开展,江北区共核查集体资产54.9亿元,核实资源性资产30万亩。

二 充分“赋权”,使农民权利变成“活资本”

江北区在确员、确权的基础上,充分“赋权”,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财产权利。从2009年开始探索股权的继承、转让、抵质押权能,并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农民住房“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

一是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此轮改革中,江北区又重点赋予集体资产股权的退出、赠与、担保等权能,提高了股权的内部流通性,拓展了股权的资产属性。目前,已有1425户通过股权质押累计贷款6100余万元。二是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

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按照中央的部署将承包地确权到户,统一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既稳定住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又使土地经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目前全区已有708户农户申请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贷款1868万元。三是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宅基地是近郊农民的重要资产,通过允许农民自愿流转和抵押农房,达到资产盘活和资源重组的双重目的。以“达人村”为例,该项目流转了外漕村和畈里塘村34户农户的闲置农房,既增加了农户收入,又解决了农旅项目发展的用房难题。目前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已累计发放1482户、金额3.03亿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10——浙江宁波江北区:坚持拓权赋能 增加农民收入

三 创新“活权”,让江北农村成为“聚宝盆”

江北区坚持把“富民强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将“美丽经济”和“特色经济”相结合,形成城郊型农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径,2017年全区村平均资产达到5000万元,年均收入突破330万元。

一是合理流转提升农业产能。针对原先农地碎片经营、效益低下的问题,通过农村承包地的确权到户,推动土地连片流转,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创造条件。全区农地流转率达82%、规模经营率达75%,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明显提升。二是依法整治打造美丽乡村。通过清产核资对群租房和“散乱污”的村级小企业实施重点整顿,累计拆除村级物业27万平方米、收储13万平方米,不仅新建起一批村心公园、公共停车场等民生项目,还为一些农旅项目引进腾出发展空间。三是腾笼换凤改造价值洼地。对低效和闲置村级资产进行统一规划,通过“价格论英雄”的导向,集中招商。河东村将原石材市场改造为国际汽车城,新引进百亿汽车众创产业链;洪塘村、赵家村则拿出1.5万平方米村级物业,参与洪塘时尚街区的打造。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10——浙江宁波江北区:坚持拓权赋能 增加农民收入

四 全力“监权”,为农村产权筑起“防火墙”

江北区搭建起“四化”的监管体系,对农村集体“三资”实施共建共治共管,有力保证了农村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是决策民主化。制定47条“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将权力运行关进制度笼子。对集体分红、征地拆迁补偿、大额工程项目建设等重要事项,严格执行“五议两公开”的决策程序,做到村民议事、群策群议。二是管理制度化。

在村级资金、债务、产权交易、收益分配和非生产性开支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建章立制、规范运营,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三是监管多元化。通过民主监督、审计监督、检查监督等多种方式,对集体资产实施监管。开通信访专线,对群众反映的村集体资产问题,立查立改、坚决纠正。四是操作阳光化。打造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将农村各类集体资产以及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纳入平台实施监管,使集体经济的管理运营做到科学决策、全程透明、公开可查。

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供稿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10——浙江宁波江北区:坚持拓权赋能 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10——浙江宁波江北区:坚持拓权赋能 增加农民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