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是中小房企的救命稻草

金融地產行業必備資料超級乾貨:《房地產企業財務分析寶典(62頁)》關注、轉發、點贊文本,查看置頂文章,並添加好友免費領取(備註資料名稱)7天有效

敬畏,是中小房企的救命稻草

昨晚,新城控股發佈公告稱,新城控股股票於2019年7月4日、7月5日和7月8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


敬畏,是中小房企的救命稻草



看來無論是看似高明的“緊急換帥”還是一紙高傲且潦草的“致歉聲明”,民眾和資本都並不買賬。

在整件事的處理上,我們能看到技巧多於誠懇,包括那封“公開說明”,標題上並無致歉二字,也沒有公司公章結尾。

這種行為不僅僅是表面的不嚴謹,更是內心深處從無敬畏之心,這也是很多房企目前所缺乏的。

1

缺乏敬畏


當然也並非是所有的企業從一開始就缺乏敬畏之心,畢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早年的房企,原始資本的積累,大多來自於一兩個樓盤的大賣,

如許家印的珠島花園、1994年楊國強的碧桂園學校,而那些樓盤,在一定程度上是注重用戶體驗的。

憑著最初的口碑,和迅速積累的原始資本,再加上行業的紅利,不少房企得以快速發展。

但房產高速發展的這些年,資本推動著一切滾滾向前。

部分房企開始為了企業利益而推行整個行業都非常流行的短平快模式,從拿地——工程建設——銷售——交付,每一個環節都強行設置死的期限。

最知名的就是456模式,即拿地4個月開盤,5個月資金回籠,6個月資金再週轉。

這樣的模式在風口期自然獲得了難以想象的利潤,足以讓同行羨慕,並紛紛效仿。

但蓋房子不是隨口說說,特別是工程建設方面違背科學靠拍腦袋制定工期的,一定會對建築物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

隨著越來越多房企開始學“高週轉”,各種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比如豆腐渣工程等質量問題,不少房企爆發過這方面的公關危機。


敬畏,是中小房企的救命稻草



但在行業上升期,這些危機被大大弱化,畢竟比起一個企業的負面新聞來,房價的漲幅要可怕得多,所以在較少選擇面前的民眾只能練就一身的“忍功”。

*許諾的配套,入住四五年不見蹤影,忍;

*樓體質量並不好,忍;

*不能公積金貸款,商貸利率上浮,忍。

在大家的容忍度閾值不斷被刷新的現狀下,即使是同一個開發商,一邊出問題,一邊房子照樣賣得火熱。

也恰恰是這樣的現狀讓不少房企更加肆無忌憚,反正蓋出來的房子總有人買,也不缺人買。

畢竟憑藉市場的力量,普通人愛買買,不買就走。

甚至在曾經那些“瘋狂”的年份,我們依然可以發現,很多企業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增長著,如碧桂園、榮盛等等等等。

因此,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在這條路上走的得心應手。

從最開始簡單的追逐利潤,到形成賺快錢的習慣,自然就慢慢失去了敬畏社會、敬畏客戶之心。

2

轉機

以前的樓市,開發商更偏注重B端,也就是銷售端,能銷售出去房子的就是牛逼,很少對自己的產品有所反思和改善。

但樓市市場逐漸穩定後,各種政策不斷出臺,民眾的可選性在不斷增大。

首先金融方面:調控力度是在不斷加強,除了資金流向的控制收緊,到最近進一步深入信託業務等措施,都能看出金融政策對於房產資金流向的持續收緊。

此前一些高負債企業就可能處在資金鍊斷裂的邊緣上,融資難度增加,成本也在逐步攀升。

除此之外高週轉不能再帶來高收益,自然就少有房企再熱衷於此類模式。

其次市場方面:樓市進入平穩期後,能明顯感覺到,購房者終於有了那麼一絲尊嚴。

不用再踩破鞋,沒有挑選餘地的給開發商送錢,也不用再花了無數排號費後,依然擔心買不上。

這些都是我們能從這件事中明顯感覺到用戶硬氣的原因。

這種轉機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地產的地位終於慢慢迴歸正常。

早年的地產行業頂著國民經濟支柱的光環,影響頗大,確實帶來了經濟的增長。

但房產帶來的弊端不斷增大後,上面明確表示即使犧牲短期的增長也不能再走依賴房產的老路,這無異於給樓市定了調。

這種現狀下,炒房者、投機者、快週轉的房企在利益的博弈中逐漸偃旗息鼓。

而隨著樓市的不斷變化,未來也終將會完成從 B端到C端的轉換,畢竟C端才是真正的王者。

3

出路


既然C端選擇權終於開始擴大,那對於很多中小房企,就留有一線生機。

為什麼這麼說呢?

雖然市場上主流的聲音都是唱衰房企,具體點說可以是說唱衰中小房企,畢竟他們的生存能力的確令人堪憂。

但我們要知道他們的生存環境為何堪憂。

除了他們自身的一些侷限外,也離不開大型房企的擠壓。

早年在房產這條產業鏈上,高週轉壓縮了很多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間,他們無論是知名度,還是營銷手段,或者是成本控制,都趕不上大型房企。

但即使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也不難發現在很多地方一些中小房企開發了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樓盤,從這些樓盤的細節能看出不是沒有人認真打磨住宅這個產品的。

只是早年,這樣的房企往往會被當做“傻子”。

而隨著C端的崛起,以及地產長效機制的逐步建立,再加上大型房企慢慢撤出三四線,很多本地的中小房企,憑著早年的口碑和積累還能慢慢生存下去。

畢竟很多地方的本地房企,對該地民情和用戶心理的掌握,有更多的信息,打磨出的產品往往能長青。

未來,敬畏用戶、雕琢產品才是各房企最佳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