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關鍵在落實

(中國網記者 時暢)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2019中國“引進來”與“走出去”論壇暨第六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於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舉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CCG 學術專家陳文玲在論壇上發表以下觀點。

陳文玲:《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關鍵在落實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CCG 學術專家陳文玲

陳文玲表示,在中國加入WTO以後,實際上廢止了2000多部法律來適應國際化市場。這種開放不是今天開始的,不是從新的《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才開始的,而是伴隨著中國進行制度再造和法律體系再造的過程發生的。但這次意義不同,從“外資三法”到進入WTO以後,中國是建立基於規則的對外開放,再到昨天《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公佈徵求意見,中國是向著更高水平的開放邁進。但更高水平的開放不是漸進的,而是瞄準世界最高水平的、是可操作的。這一部《外商投資法》會給外資企業帶來一些重要的制度性保障。

中國營商環境有很大程度的改善。自2017年以來,中國營商環境(排名)從78位到42位,再到今年的第31位,中國的進步非常快。中國的自貿區擴大到18個,自貿區都是按照負面清單管理的,負面清單從2015年196條縮減到現在的40條。這次《外商投資法》以法律法規的形式落到實處,用法律的形式來約束非國民待遇的行為、約束歧視性政策制定和出臺的過程,用法律的形式保障外商投資者。

中國有“三感”和“一度”,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會像在其本國一樣,首先要有安全感,這是第一保障;二是獲得感,從美中全國貿易委員會在華企業的900家企業調查結果來看,97%的企業在中國處於盈利狀態,88%的企業準備長期在中國投資,46%的企業在中國獲得的平均利潤高於全球平均利潤率。這種獲得感對於外資企業也是非常重要的;三是存在感,沒有受到歧視、在這裡的存在是受到關注的。這 “三感”非常重要,最終能提高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投資的“舒適度”。當然中國企業也需要“舒適度”。

按照非國民待遇的原則,所有企業的管理都要改革,這次的《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做了很多重大的法律規定,而這些法律規定是美國、歐盟、日本的外資企業進入中國最關注的問題,比如知識產權保護、參與制定標準、外匯自由匯入匯出,將來在開放的金融市場上,可以全部開放外資企業進入而不設障礙。這些都是特別重大的政策安排。它並不是漸進式的開一條縫,從縫裡慢慢擠進來,而是把大門敞開,讓你進來公平的進行競爭。由此可見,中國的對外環境會越來越好,中國的大門絕不會關上,而且會越開越大。

目前有些國家盛行保護主義、封閉主義、是關門的。中國在美國的投資,榮鼎集團2016年的統計是456億美元,2017年下降到290億美元,2018年下降到50億美元,現在可能沒有達到50億美元,這就是因為他們對外商投資實行了限制,他們在“關門”。有些國家在關門,而我國在開門。我認為外商會更看好中國的市場。中國有四億中產階級,有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還有馬上在上海召開的進博會。所有這些政策,都顯示中國在向著開放的方向發展,向著開放的方向邁進,向創造更高水平、一流的開放市場環境而努力。

陳文玲表示,中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制定法律就是從問題導向突出外商所關注的幾個重大問題,用法律的形式使外商得到保障。戴爾大中華區政府事務副總裁周兵說得非常好,關鍵是落實。

陳文玲認為,為做好落實工作,當前需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把《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變成同各個部門的管理流程、管理體制、管理辦法協調一致的流程設計。換句話說,用這個法律倒逼政府管理的體制、機制、管理方法的創新,要適應法律,而不是法律適應部門管理。

第二,對原有不符合《外商投資法》和《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的要進行重點梳理,像中國當年加入WTO一樣,該廢止就廢止、該修改就修改、該補充就補充、該完善就完善,這樣一部新的法律才會發揮更大作用。

第三,在華的外商投資企業,要堅定對中國政府的信心、堅定對中國開放決心的信心、堅定對中國保持開放的大門永不關閉的信心,這樣中國和外商投資企業將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