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平治」陳文玲:對疫情影響中國經濟的五個判斷

陳文玲:對疫情影響中國經濟的五個判斷

學思平治

「学思平治」陈文玲:对疫情影响中国经济的五个判断

★★★★★

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疫情,對中國的衝擊力和衝擊面都超過了2003年的非典,對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會產生影響。影響大小取決於抗擊疫情並獲得勝利的時間長短,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如果疫情能夠速戰速決,我們仍然可以贏得全年,贏得未來。

一、疫情爆發導致中國經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在疫情影響下,一季度中國經濟將遭受重創,全年經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保持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韌性、彈力和空間依然存在,不會因為突發疫情而發生改變。全年經濟受到影響的程度,取決於疫情控制的時間點。三種情境下,會出現三種結果。

第一種情境是最好的情況,疫情在短期內即2月底能被控制住,那麼一季度GDP增長會在5%左右,二季度將回升至5.5%以上,三季度回升到6%,四季度會超過6%,全年在5.5%-6.0%之間。

第二種情境是如果疫情在中期得到控制,即在3月底左右出現拐點,一季度GDP增長將下降到5%以下,影響二季度反彈力度,二季度最多達到5%,三季度5.5%,四季度6%左右,全年樂觀估計增長達5.5%。

第三種情境是如果疫情持續更長時間,甚至到6、7月份才被控制住,一季度GDP增長可能不及4.5%,全年將降到5%以下。

總的來說,疫情在越短時間內控制住,我們的主動性越大。爭取一季度止損,二、三、四季度迴歸正常軌道的主動性就越大。如果控制不住疫情,或者疫情出現拐點就放鬆警惕,或者忽略細節防控,一旦疫情出現反彈和反覆,對今年經濟將造成更大的影響。

二、疫情對第三產業影響最大,但會出現行業和服務供給方式的替代。

第三產業是受衝擊最嚴重的產業,其中涉及“吃、遊、看、學、運”的行業受影響最大。

餐飲業近幾年來都是一個超過四萬億元人民幣的大市場。平均一個季度就是一萬多億元人民幣,一季度起碼1/2時間不能外食和聚餐,餐飲業一季度起碼有5000億元左右的經濟損失。旅遊、電影、酒店、影視等行業遭受重創,展覽、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都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但是第三產業也會出現一些新的增長點,包括在線零售、在線醫療、在線遊戲、物流快遞將呈爆發式增長。第三產業雖然受影響最嚴重,但其中有些行業具有代替性,特別是服務方式、購買方式變化會使一些行業服務供給方式出現代替性。這一次疫情改變了人們的購買和消費方式,可能出現一些新的行業,而有些行業則會逆勢而上,比如快遞行業出現爆發式增長。快遞物流行業在春節期間短暫休假後,目前不但恢復正常運營,更大的消費需求在疫情結束後增長會更快。

因此,疫情即便是在中期得到抑制,第三產業下降幅度也不會太大,因為人們的消費需求總體上是平衡的。2003年非典期間,中國第三產業佔比42%,2019年達到54%,上升了12個百分點;消費支出佔GDP貢獻上升到57.9%。全年消費需求和第三產業增長,包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不會大幅度減少,第三產業的總需求同樣也不會大幅減少,只不過是供給方式會發生變化而已。

三、疫情會影響到進出口貿易,但持續增長的趨勢不變。

進出口方面,總體向好趨勢不會改變。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31.54萬億元,增長3.4%,出現逐季上升之勢。一季度進出口總值7.03萬億元;二季度7.68萬億元;三季度8.26萬億元;四季度8.59萬億元。今年一季度如果不出現疫情,外貿總值應至少與去年一季度持平。

疫情導致大部分出口企業春節後停產時間延長,進出口貿易也會大幅度下降。但出口量較大的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等省份,總體看受疫情影響不大,因此不會大面積影響中國出口規模。進口方面,在近幾年增長的基礎上,則會大幅度增加。

四、疫情將使製造業產值下降,但製造業整體優勢仍在。

一季度製造業產值會受到較大影響,因為年前,製造業工廠放假時沒有預料到疫情發展的情況,所以除絕大部分醫療用品和人民生活必需品外,製造業都受到一些影響。醫療用品雖然大幅度增長,但是其在製造業的產值中佔比較小。所以,製造業大規模恢復生產後才能出現新的增長,最終取決於疫情是否得到控制。

我認為,一季度製造業產值會下降30%以上,但如果很快控制疫情,出現前述第一種情境,製造業還會總體向好。因為中國製造業整體優勢並沒有消失,製造業體系是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價值鏈是最完整的,大部分製造業產業集群仍在中國。製造業加快轉型升級,已經成為普遍行為,成為製造業高質量持續發展的大趨勢。

儘管美國商務部長羅斯鼓吹說,中國的疫情會使就業機會和製造業回到美國,但這不僅是他的一廂情願,而且短期內也不可能實現。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轉移的成本高昂,轉移不會那麼快,圍繞產業鏈形成的整個服務配套能力,以及上下游關係,是經過幾十年市場跨國界尋求供給與需求、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形成的,很難按照政客的意願一蹴而就。所以,如果疫情很快控制住,投資者也不會那麼傻,不顧成本將製造業轉移出中國。不排除有些企業在美國的壓力下向美國轉移,也不排除有些企業因為2008年以來中國製造業成本上升,在成本驅動下向周邊國家轉移,但這些與疫情是無關的,也不會改變中國製造業的集成優勢。

中國製造業,在一季度肯定會大幅下降,但現在正在陸續恢復生產,一旦疫情控制住,將會補回一季度損失,出現超常增長,全年增長比去年略有下降,但不會出現大幅度下行。

五、中央和政府各部門陸續出臺政策,將以更大力度支持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黨中央高度重視並採取強有力措施,正在帶領中國人民打贏當前這場獨特的戰役。各級政府陸續出臺各種恢復經濟增長、支持企業的政策措施。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已經採取了各種措施,在確保戰勝疫情的前提下,加快恢復生產,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活。例如最近蘇州市政府出臺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的政策措施,就是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支持中小企業的措施,包括金融支持、保持職工隊伍穩定、給企業減負等方面。預計今年政府會繼續加大減稅降費、定向降息等等一系列措施,從各個方面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綜上,我們對中國經濟增長受到的損失,要有充分思想準備,不能太樂觀,也不必太悲觀。當前應特別注意做好兩方面疏導工作。

一是要疏導好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看法。各級政府、經濟學家、企業家和社會民眾,正確看待GDP下行,對今年經濟的繼續下行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不要盯住5%還是6%,這個數字不具備一般意義下的衡量標準,因為中國畢竟遭受了一場災難。要疏導民眾正確看待GDP增長,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主要不再看增速,而是看發展的質量。當前更不能把經濟增長速度看得那麼重要,首先要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經濟下行沒有必要恐慌,若疫情恐慌再加上經濟下行的恐慌,將成為社會泛在的一種恐慌狀態,那麼即使疫情過去,也很難鼓舞信心與鬥志。

二是做好落實政策的疏導工作。必須提前釋放明確的政策信號,千方百計幫助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渡難關。加大金融支持、信貸支持力度,降低融資成本,比如考慮對企業恢復生產的貸款免息,特別是要讓企業能夠穩定隊伍和軍心,逐步恢復生產,疫情之後開足馬力,企業如果沒有能力給職工支付工資,應該允許他們借貸發工資。現在民營企業實際上不只是“半壁江山”了,民營企業分別佔中國稅收、GDP、創新、就業、企業總數的50%、60%、70%、80%、90%,這已經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所以,穩住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其實就穩住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大盤,就穩住了就業增長的大盤。當然,也要支持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發展,特殊時期更要發揮重要作用。

(陳文玲: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0201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熱門篇)

注:授權發佈,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