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國企改革須從基礎理論突破

陳文玲: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執行局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研究室原司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金融》2018年第16期

當前,我國改革開放正步入深水區、攻堅期,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內部深層次矛盾問題正在浮出水面,在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國有企業改革至關重要。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擴權讓利、承包經營到逐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從破產關閉、重組併購到國有經濟佈局戰略性調整,從三年改革脫困到做優做強、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我國國有企業改革成效顯著,國有經濟成為富有活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流砥柱。當前,我國改革開放正步入深水區、攻堅期,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內部深層次矛盾問題正在浮出水面,在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國有企業改革至關重要,應該成為我國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今時不同往日,我國國有經濟規模體量已遠超以前,經濟內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當前推動國有企業改革面臨很多新問題、新挑戰,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形成理論突破,重新理清改革思路。

當前對國有經濟認識的兩個誤區

誤區之一:認為我國國有企業多少、大小和佔國民經濟的比重,是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根本標誌。這是對國有企業改革問題認識的僵化和固化。一些人一直把國有企業看成社會主義制度的化身,把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化,認為它是意識形態的產物,如果改革了國有企業,好像我們就不再堅持社會主義了,把國有企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看成了一種衡量社會主義的標準。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實際上,原來意義上的國有企業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絕大部分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國企經過了股份制改造,不少企業的社會資本已佔到51%以上,但它們仍然戴著國有企業的帽子。有些企業雖然還叫國有企業,但它的產權關係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國有企業成為上市公司,或者叫共有制企業,或者叫現代公司,它的股權結構已經高度分散化、社會化、市場化甚至國際化了,它的產權關係也不是原來的產權關係了,我們還能認為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標誌嗎?這個誤區如果走不出來的話,不僅會影響國有企業的發展,而且還會在國有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時候,成為制約因素。

誤區之二:認為國有企業是國家的化身或者說是國家的代表,認為國有企業才是執政的經濟基礎。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是國家形象的代表、國家的化身。而國有企業作為國家代表是有特殊含義的,現在國外質疑我國國有企業是國家的化身,也是詬病中國是國家資本主義的依據,他們認為每一個國有企業背後都有國家的影子、都有國家作後臺,對中國國有企業投資非常敏感。這種看法對於我國國有企業的“走出去”十分不利,因此有必要重新認識國有經濟、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在整體推進企業改革進程中,必須把國有企業特別是競爭領域的國有企業還原為一般意義上的企業,讓國有企業以特大型企業、大型企業、中型企業甚至小型企業的名稱走向世界,順暢地在世界範圍內配置資源,大大減少別國對我國國有企業的牴觸。國有企業實質上是指國有資本控股的企業(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可以考慮統稱為國有資本控股企業。

國有企業改革重大意義再認識

第一,現在中國正在由一個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不論所有制,大型企業都是企業的代表,是國家的競爭力體現。國有企業作為國家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能不能走在世界前列,這對於決定中國能不能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現在不管是“一帶一路”倡議還是我國的“走出去”戰略,我國企業都在加大在國際市場上的配置資源。我國2017年對外投資規模超過了引進外資規模,中國的企業包括國有企業走出去,要得到國際的認可,要真正能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主體,成為我國走出去配置資源的市場主體,就必須進行改革。使國際社會,包括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認可我們的企業,允許我們的企業進入,這樣國有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博弈和競爭中發揮更大作用。

第三,新經濟是經濟的業態,還有商業業態、行業業態都發生重大的變革,這些變革使企業的形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革。有很多企業,如互聯網+的平臺經濟,這種大規模的平臺有公共服務的性質,形成了若干消費者集成、市場集成所生成的貿易方式。這種情況下一些大型國企也在向公共的平臺企業轉變,如果沒有這種業態的變化,國有企業也會順流而下。所以,不管是從國際競爭還是經濟的經營轉化、業態變革,都對國有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改革和改變的機會,不進則退。

因此,我們不能再用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思維來思考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路,從理論創新、觀念創新、思路創新,到路徑創新,創新應該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第一理念,沒有創新就沒有國有企業改革的突破。

國有企業改革必須要實現理論創新與觀念突破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對國有企業的改革思路就是放權鬆綁,現在依然要放開思想,解除束縛。國有企業從原來的改革脫困到整體脫困,到現在國有企業有幾十家進入世界五百強,回過頭來看,決定國有企業是否成功的關鍵,取決於企業能否有能力在市場上打拼,是否能在國際競爭中實現效益最大化。

要在重要領域改革取得真正突破和成效,理論的創新和觀念的突破至關重要,有時候,解放思想和轉換思路是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改革。關於國有企業改革,我們要從基礎理論上進行突破。國有企業政治和意識形態色彩太濃,社會責任太重,我們應該給國企摘帽,使之與民營企業一樣在市場中自主競爭,自主決策,使國有企業管理者成為職業企業家。現在國有企業的問題不僅是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共同質疑中國的問題,也是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面臨的最大問題。

因此,國有企業總的改革思路為:摘掉已經不合適的“帽子”,將其還原為一般意義上的企業,承擔國家職責的特殊企業享受與其承擔職責相應的政策;改革對國有企業的政府管理構架,應考慮調整和完善管理機構,建立國有資本運營機構,強化其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職責;按照微觀主體發展需要設立相應政府管理構架,按照企業類別和規模而不是按照所有制類別管理企業,尤其是必須擴大大型企業和集團性企業的自主權,提高其全球資源的佔有能力和運營效率,不管這些大企業大集團是國有的、民營的還是外資在中國的企業,都是國家發展的微觀基礎和強國之路的重要力量,這在和平時代尤其重要。

推進國企改革的幾個重要方面

把國有企業還原為一般企業。其實過去我們給了國有企業過多的壓力,比如就業的壓力、承擔社會責任、提供公共產品。如果把國有企業還原為一般意義上的企業,企業管理體制相應地需要作出根本性的改革,政府管理部門就應是進入中國市場的所有企業的管理者,按照大中小微企業進行分類管理。不僅同類企業可以享受同樣的政策,而且在接受國家賦予特定的公共品採購的時候,也給予同等待遇。只有這樣,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均享受國民待遇,才能大大緩解發達國家對我國的批評。國有企業改革能否成功,關鍵在於是否把國有企業還原為真正的企業,這是未來突破國際社會對國有企業圍堵的改革方向。比如,實行公司股份制改造,把原來行政性的公司構架變成為市場化的企業構架;向全球招聘高級管理人員,推進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職業化、市場化、國際化;建立國有企業規範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等等。因此,我認為國有企業成功來自於企業體制機制再造,來自於創造創新的原動力。

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我國大型國有企業存在過度行政化、經營機制僵化、內部運行流程不暢等問題,其實不僅是我國國有企業,就是國外跨國公司也有行政化的色彩。當企業機構變大,決策流程就容易拉長,這樣一來它的經營機制就僵化了,競爭力就會相對下降。有些體制機制問題,不是我國國有企業獨有的,而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後都會面臨的問題。因此,不應把一些全球共同的問題,統統認為是我國國有企業獨有的問題。國有企業改革要突破傳統運營模式,增加國有企業的靈活性、適應性和先導性。目前我國國有企業管理尚存的問題有:尚未建立明晰的權責利相匹配的激勵約束機制,缺乏有效的決策監督、制衡和責任追究制度;企業行政化色彩較濃,管理層級過多,影響企業運營效率;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和考核體系,沒有按照業務屬性要求分門別類推進,基本上採取一刀切式的做法;過多的行政干預阻礙國有企業集約發展和自主經營;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的投資決策、產品定價和要素資源的獲取等依然受到政府過多幹預,企業缺乏經營自主權,集約發展受到限制。國有企業改革應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加快解決國有企業管理層級過多、運轉效率不高等問題。建立重大決策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增強國有企業領導人經營行為長期化的責任意識。改進和完善黨管幹部和國有資產管理的制度和做法,加快建立通過競爭遴選國有企業領導人的機制,理順黨委、董事會、監事會之間的關係,淡化國有企業行政化和意識形態的色彩。

把國有企業真正推向市場。根據行業的經濟技術特徵,對目前壟斷經營比較突出的石油、電力、電信、民航、鐵路、礦產資源等行業,分門別類進行市場準入改革。對那些不是必須壟斷經營的,要加快放寬市場準入,允許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進入,特別要支持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參與競爭;對於那些確需壟斷經營的關係國計民生的領域,也要以適當方式,如徵收資源稅、特許使用費等方式,將其由於壟斷經營得到的超額利潤大部分收歸國家財政,使其行業利潤率與社會平均利潤率保持大體一致。國有資本要重點轉向公共領域,要積極探索適應社會化生產的公有制實現形式,除少數屬於特殊行業的企業,可以作為特別法人由國家壟斷經營外,絕大多數企業都應當改造為股權多元化的公司,積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重組聯合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也要轉型升級,過去靠政策優勢,靠壟斷優勢,靠資源優勢,靠種種非市場因素的優勢,這些優勢隨著改革進程會逐漸消失。國有企業一定要放到市場中去打造,一定在市場的競爭中站得住腳,這才是真正好的企業。

用好國有企業的無形資產。國有企業擁有大量存量資產,聚集著大批受過良好教育的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形成了一批企業和產品品牌。未來的國際競爭中,一個企業一方面要創造有形資產,另一方面要創造無形資產,還要具有把無形資產如品牌、專利、知識產權等變現的能力。現在我國企業對於無形資產創造的關注還不夠,把無形資產變成有形資產的能力還很低。將來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需要走入資本市場,都需要到全世界去配置最優質的資源,使之變成我們新的財富來源。國有企業將來要利用現有優勢佔領產業的高端、產業鏈的前端,形成“七個鏈條”,這樣的企業才有持續的競爭力。這七個鏈條就是:一個有競爭力、配套能力強的產業鏈;一個低成本的、能夠互利共贏的供應鏈;一個可以更多創造財富並佔有財富的價值鏈;一個能快速對市場作出反應、作出正確決策的信息鏈;一個國際市場風險加大、經濟政策隨時調整情況下充足的資金鍊,尤其是現金鍊;一個在現代流通全過程中具有強大市場服務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服務鏈;一個蘊含企業無形資產、塑造良好企業形象的信用鏈,這種無形資產一旦變現,將會給企業源源不斷地帶來巨大收益。

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所有制結構調整。要繼續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國有經濟最主要作用體現在它的帶動力、影響力和控制力。所以,國企改革中最重要的調整就是所有制結構。要加快國有經濟和國有資產進一步向關係國家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戰略性產業和優強企業集中。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進而有為,進而有利;退而有序,退而順利。在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的調整中,國有企業退出的通道除了外資參與外,最重要的是民間資本的替代和接納。要鼓勵各類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鼓勵社會資本採取收購、兼併、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非公有制企業積極參與國有企業進行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業務外包、流程再造和供應鏈重組,積極發展為國有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的中小型企業。也要鼓勵外商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利用外資進行資產重組,盤活存量資產,轉換經營機制,提高管理水平,促進企業技術改造和升級,形成新的優勢產業和企業。要充分發揮證券市場在促進經濟發展和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適時推出主要面向中小型科技企業的創業市場,繼續推動國有大型骨幹企業到境外上市,積極支持國有大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融資,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重。

建立國有資本監督管理體制。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是對的,職工持股的方向是對的,民營企業甚至外資企業交叉持股,這個方向也是對的,根本上從對國有企業進行管理轉移到對國有資本進行管理上來。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管理或者是監督管理體制,應該基於活躍的微觀主體、高效的資本運營機構和有效的管理體系。國有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也應該市場化、職業化、專業化、非行政化,不能用管行政的辦法管國有企業。要成立國有資本運營機構,負責國有資本的運營和保值增值。國有資本可以放大存量,實際上是更多地持股、參股、控股,這樣的話,國有資本不是流失,而是放大。一定要重新認識國有資本流失和國有資本放大,放大國有資本是一種酵母,它可以發酵,國有資本是一種槓桿,也可以翹動社會資本。國有資本又是引領性的力量,可以引導產業方向,而非所有的產業政策都出自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