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港之戰:鄭和下西洋中的非正義之戰?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出現了兩位友好交流的使者,張騫與鄭和

,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絲綢之路與鄭和下西洋的故事。作為最早開闢海上航路的鄭和,先後率領明朝的艦隊7次下西洋,促進了沿線周邊國家與明朝的文化交流。當然,鄭和下西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雖然鄭和儘量避免在航海沿線上發生摩擦,但衝突還是在所難免。據記載,在鄭和7次下西洋中,共發生過三次摩擦,今天我們要說的舊港之戰就是第一次摩擦。

舊港之戰:鄭和下西洋中的非正義之戰?

鄭和下西洋

鄭和,自然不用多介紹,虔誠的伊斯蘭教徒,最大的心願是去聖城麥加朝聖,因此他從小就學習了很多航海知識,他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乘風破浪去麥加朝聖。幸福的幼年、苦難的童年、風雲變幻的成年,到永樂三年他率領艦隊出海之前,鄭和已經成了一位身經百戰、沉著穩重的領導。

舊港之戰:鄭和下西洋中的非正義之戰?

聖城麥加的朝聖活動

轉眼間,鄭和率領他的艦隊第一次下西洋開始返航,途徑舊港(現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巨港)

舊港,原名三佛齊,史書記載此處又名渤林邦國。舊港此地不僅地理位置優越,物產也很豐富。

水多地少,頭目之家皆在岸傍造屋居住,其民庶皆在木筏上蓋屋居之,用樁纜栓系在岸,水長則筏浮,不能淹沒。或欲別處居之,則起樁連屋移去,不勞搬移。——《瀛涯勝覽》
舊港之戰:鄭和下西洋中的非正義之戰?

瀛涯勝覽

在舊港附近有一夥海盜,為首的是陳祖義,他原是廣東潮州人,有可能是違反了朱元璋的海禁措施而逃到此處。陰錯陽差,陳祖義成了舊港的頭目,然後帶領他的手下做起了海盜的“買賣”。

雖朝貢而為盜海上,貢使往來者苦之——《明史》

當鄭和艦隊返航經過此處之時,艦隊攜帶的金銀珠寶被海盜陳祖義盯上,但是陳祖義也不傻,他很清楚他這些手下的戰鬥力完全不是鄭和艦隊的對手,更何況鄭和艦隊還攜帶大量的火器,硬拼的話,陳祖義只能成為大量火器的靶子,所以陳祖義採取了詐降的手段主動向鄭和艦隊投降用來麻痺鄭和,然後乘其不備突襲鄭和艦隊,控制鄭和艦隊的中樞指揮船,擾亂明軍的部署,各個擊破。

舊港之戰:鄭和下西洋中的非正義之戰?

海戰

陳祖義率領自己拼湊的而來的5000多人、20多艘船向鄭和艦隊投降而來,不出他所料,明軍果然沒有任何的防備,陳祖義大喜,命令手下向明軍發動進攻,然而就在此時,明軍船隊突然殺聲四起,迅速包圍了陳祖義的船隻。此次舊港之戰中一邊倒的偏向明軍,陳祖義率領的5000多人被全殲,陳祖義也被活捉。

對於陳祖義想出詐降的計策,有史料記載是鄭和識破的陳祖義的計策,為了將附近所有海盜一網打盡就將計就計採取這樣的措施。誠然,鄭和跟隨朱棣經歷無數次大小戰役,當然能夠很容易就能看穿陳祖義的陰謀。同時,也有史料記載,此次鄭和能夠識破陳祖義的計謀,多虧了當時也在舊港的廣東人施進卿的舉報,於是鄭和將計就計,設伏全殲陳祖義一群海盜。

舊港之戰:鄭和下西洋中的非正義之戰?

鄭和艦隊

1407年鄭和第一次遠航歸來,朱棣舉行了隆重的獻俘儀式。當著文武百官和各國使臣的面,鄭和將舊港擒獲的陳祖義獻給朝廷。朱棣下令即刻處決。

諸夷聞之震懾,曰:“真天威也。吾曹安意內向矣”。——《東西洋考》

上面是正史關於舊港之戰的內容,但是不少人也對此次戰役是否是正義有異議,比如雪珥在《大國海盜》中就指出舊港之戰,完全是鄭和主動出擊,並非是史書記載鄭和將計就計。

舊港之戰:鄭和下西洋中的非正義之戰?

大國海盜

雪珥在書中的觀點根據要追溯到朱元璋的海禁政策,這一政策的最終目的是維護明朝穩定。朱棣靖難之役成功以後,繼續採取其父親制度的措施,明朝的制度對於各藩國之人是比較客氣,但對於海外的中國“流民”(不法之人)就非常嚴厲了。

中國之人逃匿在彼者,鹹赦前過,俾複本業,永為良民,若仍恃險遠,執迷不悛,則命將發兵,悉行剿戮,悔將無及。——《明太宗實錄》

在這樣政策的大背景下,如果陳祖義不去招惹鄭和,也會被鄭和剿滅,因為陳祖義是明朝的“流民”。

《大國海盜》書中還講述有關於鄭和助手馬歡的記載,大體內容是施進卿確實舉報了陳祖義,但不是舉報陳祖義詐降,而只是來“報祖義不仁等情”(《瀛涯勝覽》),從側面論述鄭和與陳祖義之戰並非是正史記載那樣。

如果我們拋去任何史料記載,單純從現實出發考慮一下舊港之戰是不是鄭和主動出擊。

能夠作為海盜,必備的條件就是船要跑的快,以方便追逐商船或者逃跑,就像電影《加勒比海盜》中的“黑珍珠號”一樣,即便是英國的皇家艦隊在速度方面也輸於此船。因此,陳祖義的海盜船肯定比鄭和艦隊船隻跑的快,如果鄭和主動攻擊海盜船,那麼陳祖義肯定會逃跑,在靠近島嶼的地方,大船容易觸礁致使鄭和肯定不敢緊追不捨,所以鄭和不可能活捉陳祖義。怎麼才能活捉陳祖義呢?也只有正史中記載的那樣,陳祖義為了金銀財寶詐降,最後被鄭和全殲。

舊港之戰:鄭和下西洋中的非正義之戰?

加勒比海盜

也許只是我自己推斷,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不是為了推倒雪珥的想法。歷史雖然有許多正規的記載,但也是統治者處於自己立場考慮而編纂的歷史內容,大部分可信,不過也有些瑕疵的地方。

不論鄭和在舊港之戰中是否是正義之戰,不可否定鄭和下西洋的功績與產生的影響。600多年以後的今天,我們循著鄭和曾經的足跡開闢的新的經濟發展帶,帶動周邊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但是我們不會忘記鄭和率領艦隊勇於探索、勇往直前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