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巡:千年古城之風流人物

一說風流人物,也許很多人會誤會,在此有必要說一下,本文之風流,與風月不著邊際,和愛情沒有關係,所謂風流人物指的是對一個時代有很大影響的人,這樣看來,張巡算一個。

要說張巡,就有必要說一下商丘這個地方,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商丘目前已經是國家三級城市,鱗次櫛比的摩天大廈像是不動如山的侍衛一樣守護著她,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像是雨後彩虹一般裝點著她。多少樓臺煙雨中,車如流水馬如龍演繹著她美輪美奐的今生,而這裡,我更想說的是她的前世:相傳,商族先祖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於商,後遷徙,後人便把商族人居住過的廢墟之地稱為“商丘”。

張巡:千年古城之風流人物

張巡畫像

這裡不僅出現了大批帝王將相,而且湧現出了眾多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藝術家等,這裡不僅出現了一批有特殊貢獻的才子,而且湧現出了不讓鬚眉的巾幗英雄和才女。這裡是孔子的祖居地;是老子、墨子、莊子、巾幗英雄花木蘭等的故里;是司馬相如、枚乘、鄒陽、韓愈、歐陽修、晏殊、蘇轍等文學大家的宦遊地;孟子曾在這裡容居,孔子曾在這裡講學,漢高祖曾在這裡斬蛇起義,顏真卿曾在這裡留下墨寶,趙匡胤曾在這裡發跡,范仲淹曾在這裡讀書執教,還真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商丘啊,太多的名人,數不勝數,今天先來說一下殉難在這裡的大唐忠烈張巡吧。

我們的故事從一份檔案開始。

姓名:張巡

性別:男

名族:漢

學歷:進士

生卒:708年-757年11月24日(卒期夠詳細)

家庭出身:富二代身份的同時也算是一個官二代吧(按照古代長哥如父來算,他哥哥張曉任編制僅15人的監察御史)。

所有的故事都從公元708年的那個夜晚開始,山西富人張某某在自家院子裡的石凳上坐著,產房裡妻子的尖叫聲,丫鬟端水倒水出來又進去忙個不停,這些都讓這個中年人坐立不安,他站起來望著漆黑的夜空,雙手合十祈禱在院子裡踱來踱去....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穩婆從產房裡高興的跑出來,“恭喜老爺,是個公子,母子平安。”中年人高興得連說了三個“賞”字........

這個剛剛出生的孩子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張巡,這個在富人張某某懷裡的嬰兒看著那麼可愛,誰又能想到以後的他會成為千古以來飽受爭議的人?一些人說他是英雄,一些人說他是魔鬼!

各位看官讀書的時候也許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是你班上有個富二代,比你長得高長得帥,比你有錢,偏偏別人學習還比你好,氣不氣?最關鍵的是,人家還低調的很,所以羨慕嫉妒恨通通沒用,你想八卦別人,還找不到由頭那種,你若還不服氣,想著畢業後超過他,你就大錯特錯了。張巡就是這種長得高長得帥學習成績好又為人低調的人,他從小博覽群書,曉通戰陣兵法,志向遠大,畢業後就中進士當官了,史料記載,張巡是公元741年中的進士,算下來也就32歲中進士了,可能有人認為32歲中進士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大事,那麼大家想想我們的范進先生。

中進士之後,張巡以太子通事舍人之職外任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令。他在任內治績優良,有氣節、講義氣,對因遇到困難來依靠的人,都傾囊相助,毫不吝色。任滿後,張巡被召回長安。當時正值楊國忠當權,有人勸他投靠楊國忠,定會被重用,但他卻拒絕,答道:“這正是國家的怪事,京官不能當啊。”於是被調到真源縣(今河南鹿邑)再當縣令。

當時真源縣轄地很多土豪劣紳。其中以大吏華南金為首最猖狂,時時欺壓百姓,當地流傳有“金南口,明府手”的歌謠。張巡到任不久,就把華南金繩之以法,依法處死,他的餘黨被赦免,這些人都改邪歸正。張巡為政簡約,很受民眾擁護。

當然,如果按照這樣下去,我們的主人公張巡也無非就是無數在宦海里沉浮的官員中的一個,也許他勤政愛民,或者他兩袖清風,亦或他仕途通暢。但是無論怎麼樣,他都不會在看似篇幅很長卻又很短的史書中留下他的名字,也許在當時他能被當地百姓銘記於心,但是多年以後呢?時間這個東西吧,近乎於無敵的存在,它會把一個人來過這個世界的痕跡磨滅得消失不見,磨滅得無影又無蹤。

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古城南側,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張巡祠就坐落在這裡,這座張巡祠是為了紀念在安史之亂中保衛睢陽殉難的張巡和許遠等人所建,千年時光,並沒有把張巡湮滅在時間輪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張巡近乎於不朽的為後人所記?又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後來人對張巡爭論不休呢?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冬,安史之亂爆發。數月後,安祿山就攻陷東都洛陽,稱帝,國號為“大燕”。由於大唐王朝承平日久,而安祿山早有反意,聲勢浩大,於是一些州縣的太守、縣令早被燕軍的氣勢嚇得手足無措,望風而降。天寶十五載,燕軍將領張通晤攻陷宋、曹等州,譙郡(今安徽亳縣)太守楊萬石投降燕軍,而真源縣正是在譙郡的轄地內。楊萬石降敵後,又逼張巡為長史,並令其向西接應燕軍。張巡得知後很氣憤,率吏民大哭於真源玄元皇帝祠,然後起兵對抗燕軍,響應的有千餘人。

這時候,玄宗任命吳王李祗為靈昌(今河南滑縣東)太守,河南都知兵馬使,統合河南兵馬以抗擊安祿山。單父(今山東單縣)尉賈賁、閬州刺史璇之子等人,帶領官兵先到,稱為吳王兵,對宋州展開反攻。張通晤敗走襄邑(今河南睢縣),被頓丘令盧韺所殺。之後,賈賁領兵至雍丘(今河南杞縣)與張巡會合,共有兩千餘兵。這時的雍丘縣令令狐潮已經率全縣投向燕軍。燕軍任令狐潮為軍將,率兵向東馳援襄邑。令狐潮擊敗在襄邑的淮陽軍,俘虜了百餘官兵,並將他們囚禁在雍丘,準備殺害。令狐潮先去見燕軍大將李庭望,淮陽兵俘虜乘機殺掉守衛,雍丘城內頓時大亂。賈賁、張巡等得以乘亂攻入雍丘,令狐潮棄城逃跑。

張巡:千年古城之風流人物

描寫張巡事蹟的話本《張巡守城》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二月,令狐潮又率領燕軍一萬五千人意圖奪回雍丘,而雍丘城內唐軍總共不過三千餘人。賈賁出戰,因兵力懸殊,不敵,兵敗而死。張巡馳騎決戰,身上被創無數,但仍然力戰退敵。退回城後,兵士們推張巡為主將,從此張巡兼領賈賁的部隊,自稱河南都知兵馬使吳王李祗的先鋒使。在張巡指揮下,擊退燕軍多次衝鋒,累計殺傷近萬人,而唐兵也死傷一千餘人;面對唐軍的抵抗,令狐潮不得已退兵。吳王李祗聞之,舉薦張巡為委巡院經略。

同年三月,令狐潮會同燕軍將領李懷仙、楊朝宗、謝元同等率兵四萬餘人蜂擁來到城下,企圖一舉攻下雍丘城。這時雍丘城內約有兩千守軍,而對手則有四萬大軍,城內軍民大為恐懼。於是,張巡對眾將士分析到:“敵知城中虛實,有輕我心。今出不意,可驚而潰也,乘之,勢必折。”眾將士聽後,大為鼓舞。於是,張巡派一千人負責守城,親自率一千人,分數個小隊,突然從城中殺出。張巡身先士卒,直衝殺向燕軍陣中。敵軍雖眾,但事出突然,驚懼無措,頓時大亂,燕軍後撤。

次日,燕軍再集結攻城,環城安置百門石炮(投石機)轟擊,城樓及城上矮牆全被毀壞。張巡於城上立木柵,抵禦燕軍進攻。燕軍紛紛緣城攀登,張巡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焚而投之,燕軍士兵害怕被燒,不敢登城。張巡時而待燕軍鬆懈之際,出城突襲;時而趁夜深人靜之際,偷襲敵營。就這樣,張巡身先士卒,帶甲而食,裹傷戰鬥,堅守雍丘達六十多天,共經歷大小數三百餘戰。令狐潮見在短期內不能取下雍丘,只好撤兵而去。張巡得知燕軍要撤退,便率兵乘勝追擊,果然大有所獲,俘虜叛兵兩千多,幾乎活捉令狐潮,雍丘守軍士氣大振。

令狐潮因為撤退而失利,十分憤怒,於是回頭再次圍攻張巡。令狐潮本來與張巡是鄰縣縣令,素來相熟。他知道強攻是不易取下雍丘的,便想誘降張巡。令狐潮在城下像平時見面那樣和張巡互相問候,並趁機在城下勸降道:“天下事去矣,足下堅守危城,欲誰為乎?”張巡答曰:“足下平生以忠義自許,今日之舉,忠義何在!”令狐潮聽後,慚愧而走。

到五月,張巡與令狐潮已經攻守相持了四十餘天。令狐潮因久攻不下,又添兵加將。這時候,長安已經失守,唐玄宗已逃往四川。由於雍丘與外界早巳失去了聯繫,張巡並不知道這些情況。令狐潮趁機送信招降張巡,說是大局已不可挽回,不如早降。張巡接到信後,將情況告訴了眾將官。有六名將官動搖了,要求率兵投降燕軍。六人認為敵我兵力懸殊、形勢不妙,既然皇上生死不明,不如早降。六人都官至開府、特進,在軍中都很有影響。六人要降,軍心勢必動搖。於是,張巡假裝許諾,稱明日再具體商議。第二天,張巡在堂上放置皇上的畫像,率領將士朝拜,然後宣佈六人的投敵計劃。全軍上下有感於國破家亡,遂群情悲憤,紛紛指責六人無恥行徑。張巡把六人帶到前面,責其不忠不義,擾亂軍心,當即推出斬首。此舉堅定了軍心。

八月,燕軍將領李庭望率領蕃漢兵二萬餘人向東襲擊寧陵與襄邑,夜裡在雍丘城外三十里處宿營。結果,遭到張巡率領的三千士兵,手持短兵器夜襲。燕軍大敗,死傷大半。李庭望只得收兵連夜而逃。

十月初四,令狐潮又與叛將王福德一同率領步、騎兵一萬餘人進攻雍丘。張巡再領兵迎擊,大敗燕軍,殺敵千人。燕軍敗逃而去。

十一月初八,令狐潮率兵一萬餘人紮營於雍丘城北面,張巡領兵邀擊,大敗燕軍,燕軍逃走。

睢陽地當睢陽渠要衝,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載( 757年),安祿山死後,其子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同羅、突厥、奚等部族精銳兵力與楊朝宗合,共十幾萬人,進攻睢陽。面對強敵,張巡、許遠激勵將士固守,從早至午,接戰二十餘次,士氣不衰。許遠自以才能不及張巡,推張巡為主帥,而自己管籌集軍糧和戰爭物資。張巡任主帥後首先清除了內部叛將田秀榮,然後率軍出城主動襲擊叛軍,將叛軍打得大敗而逃,並繳獲了大批車馬牛羊。張巡把這些戰利品都分給了將士,自己分毫不要。這次大捷之後,朝廷拜張巡為御史中丞,許遠為待御史,姚誾為吏部郎中。

張巡:千年古城之風流人物

張巡墓

到了五月,正是麥熟時節,叛軍在城外收麥以充軍糧,張巡在城上看到後,集結士兵,擂鼓作出欲戰的樣子。叛軍見狀立刻停止收麥待戰。這時,張巡止住擂鼓,讓軍士作出休息的樣子,叛軍見狀放鬆了警惕。張巡抓住時機命南霽雲率軍大開城門突然衝出,直搗尹子琦大營,斬將拔旗。與此同時,有叛軍大將率一千餘騎兵直逼城下招張巡投降。張巡在城上一邊與敵將答話,一邊暗命勇士幾十人手持鉤、陌刀、強弩從城上吊下潛入無水的護城壕中,趁城外叛軍依仗人多勢眾並不戒備時,勇士們奮勇殺出,叛軍猝不及防損傷了很多人馬。

到了當年七月,叛軍再次圍城。這時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飢了只好吃樹皮和紙。守軍也只剩千餘人,瘦弱得拉不開弓,而且外無救兵。叛軍瞭解情況後決定強攻睢陽,他們先用雲梯爬城。張巡命士兵用鉤杆將雲梯頂翻,隨即又從城上投火焚燒雲梯,這樣,叛軍用雲梯攻城就失敗了。之後,叛軍作了一番整頓,又用鉤車、木馬攻城,但當他們靠近城牆時,又被城上投下的石塊砸得七零八落。叛軍見狀停止攻城,又圍城挖壕,壕外再加築柵欄,以作長期圍困。這時城中守軍很多因飢餓而死去,留存又大多傷殘疲憊不堪。這時,張巡殺其愛妾,煮熟犒賞將士。許遠也殺其奴僮給士兵吃。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鎧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來吃了,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巡還對接近城牆的叛軍將領曉以忠義,勸其反正。而被張巡策反的李懷忠等許多人,都能死心塌地的幫助張巡守城。

睢陽城陷後,張巡與許遠一起被俘。睢陽將士見到張巡後,起立哭泣,張巡說:“大家鎮靜,不要怕,死是命中註定的。”眾人都因悲傷而無法仰面正視他。尹子琦對張巡說:“聽說您督戰時,大聲呼喊,往往眼眶破裂血流滿面,牙也咬碎,何至於這樣呢?”張巡答道:“我要用正氣消滅逆賊,只是力不從心而已。”尹子琦發怒,用刀撬開他的嘴,發現只剩三、四顆牙齒。張巡罵著說:“我為君父而死,你投靠叛賊,乃是豬狗,怎能長久!”尹子琦佩服他的氣節,想要釋放他。有人說:“他是謹守節義的人,怎肯為我所用?而且他得軍心,不可留。”尹子琦於是以刀脅迫張巡投降,張巡不屈服。尹子琦又逼南霽雲投降,南霽雲未應聲。張巡呼叫:“南八,男兒一死而已,不能向不義的人投降!”南霽雲笑著說:“想有所作為啊,您是瞭解我的,怎麼敢不死!”也不肯投降,張巡於是與姚門言、雷萬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終年四十九歲。

一代忠臣良將就此隕落,後來人卻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抨擊張巡吃人事件,說他是惡魔,當然也有很多人說他是英雄,千年來爭論不休。我雖然改變不了任何人的看法,但我也發表下自己的看法,為張巡正名。

以前讀這個故事,我也不明白張巡為什麼不投降,也許高官厚祿,也許榮華富貴,總之再怎麼樣,只要投降,生命總是保得住的吧,也不至於將吃人惡名揹負千古,也不至於身死睢陽。後來,我知道了人生自古誰無死,我知道了文天祥,我也就慢慢了解了,明白了,釋懷了。

張巡:千年古城之風流人物

張巡祠位於商丘市睢陽區古城南側

總有一個東西是比生命還重要的,比如信仰。信仰,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它比生命都來得重要,為了自己的信仰,所有的事情包括吃人,都情有可原。對於睢陽城內的少部分人來說,張巡就是惡魔,因為求生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權力,任何人都不能剝奪這種權力,但是對於整個天下,張巡就是英雄,扶大廈之將傾。

一城之魔鬼,天下之英雄,死有重於泰山,張巡之死重於泰山。

有些人死了,但是他還活著,張巡死了,但他永久活在後人心中。

有些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但屍體爛得比石頭更快,張巡已煙消雲散,但近乎不朽。

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著名旅遊景點張巡祠,望有條件的讀者都可以去一去,緬懷一下這位千古忠臣良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