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货币经济解说:宋朝经济为何从前期的高度发展演变成后期滞缓

两宋时期,我国古代早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货币经济,经过长时间的迂回向前的发展,已经最终形成了以铜币为主流的,

金、银、谷帛、铁钱和纸币共存的多元化货币制度。其在中国货币经济发展的历史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下面我们将一起来探讨一下两宋货币经济高度发展以及其后期滞缓的原因。

两宋货币经济解说:宋朝经济为何从前期的高度发展演变成后期滞缓

一、两宋货币经济高度发展的渊源

货币体制是货币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无论任何一种货币进入或退出流通领域,都不是靠回避本身来决定的,它应当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可观需要的。两宋时期的货币体制既承继了唐朝和五代时期的货币体制,也有自己的特点,体现着两宋时期货币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情况。

唐代法定的货币流通制度是“钱帛兼行”。在唐代的前期,市场上的交易绢帛是占绝对优势的;在唐朝中野以后,两税法规定,纳税必须要用钱,不可用绢帛,铜钱日渐排斥绢帛,货币的流通范围不断扩大,钱重而物轻,钱荒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钱荒的出现,标志着唐朝中叶以后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也标志着金属货币在这行个社会经济中地位的进一步强化。由于政策的推动,使得当时铜钱在储存和流通领域异常的活跃,但是铜钱的大量使用也逐步显露出其缺点,唐朝中期,每千文铜钱约等于现在的四公斤,铜钱在各地的调拨、储存、交易都是极为不便的。

为了解决铜钱使用的这一个缺陷,铜钱的寄存、汇兑部门应运而生,这样就使得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得以流通。

两宋货币经济解说:宋朝经济为何从前期的高度发展演变成后期滞缓

五代十国前后,政治分裂,社会动荡,社会经济及其不安稳,导致了货币制度混乱,各地边界不明,疆域划分繁杂,使得货币难以流通,极大程度地破坏了唐代形成的商业网络,对转运贸易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加之自唐朝以来,铜钱的外流和销熔不曾停止,流通中的货币一少再少,钱荒问题不断,各小国更是加强政治上的封锁,防止铜钱外流。

宋代继承了五代十国时期铜铁钱并行的消极货币制度。两宋时期,社会上一直存在着铜钱区和铁钱区,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商品交换的需求日益增强,市场上对铜钱的需要极为迫切,宋朝又无力把铜钱的流通推广至全国,因此不得不划分出一些铁钱区。

从唐朝中业发展至宋朝的钱荒,在很大的程度上说明,铜币这种贱金属货币作为主要的货币,是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商业和货币流通的需要了。

宋代,商业信用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当时,许多客商与商品销地的铺商之间,曾广泛的形成过一种“赊”的关系。当时的商品经济中的商业信用已经是比较寻常的了,流通领域也逐渐出现了各种信用的凭证和证券。

两宋货币经济解说:宋朝经济为何从前期的高度发展演变成后期滞缓

就宋代当时的货币流通中的信用关系的发展水平来说,纸币和信用兑换劵产生的条件已经非常成熟了。在四川产生了我国最早的纸币——交子,渐

渐地,官方也形成了一套较为齐全的“钞法”。

在两宋钱荒的时期,和纸币一起发展的还有白银,作为货币使用的白银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不过,当时的物价均以钱表示,白银一般需要换成钱后方可使用,加之因为纸币的发展极大程度上的阻碍了白银取代铜钱而成为只要的流通货币,因此白银在当时还尚未获得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因而其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两宋货币经济解说:宋朝经济为何从前期的高度发展演变成后期滞缓

二、两宋之后货币经济滞缓的原因

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上来说,宋代以后的元朝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倒退时期,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明代以后,虽然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都是有限度的发展,仅仅局限于量的积累,而未实现质的飞越。

明清时期,长期变态的封建经济和生产方式更是雪上加霜,严重阻碍了当时我国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限制了货币经济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这也是后期货币经济发展极为缓慢的主要原因。

从纸币出现所反映出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纸币的政治职能上来说,按照世界的常规情况,纸币进入流通领域是以商品货币发展到一定高度为前提的,我国自宋朝起纸币开始出现,这种纸币是以铜铁铸币作准备的,并非以贵金属作为基础。

甚至到了明清时期,我国的纸币仍然是不能和十七、十八世纪西方的纸币所比较的。加之,我国古代社会不断动荡,朝代更迭频繁,

封建国家为了弥补官禄、军饷带来的亏空,不加节制的印刷纸币,导致了恶性的膨胀,使得纸币不仅没有蓬勃发展反而衰落了。

从货币流通与贮藏在不同社会形态中发挥作用的差别情况来看,封建社会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水平很低,货币流通职能的发挥无法与资本主义社会相较量,相反贮藏手段却居于突出位置。只有当大量的货币投入流通领域,才能壮大商业,封建社会中,大量地主囤积货币,极大地扰乱了货币流通的规律,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宋以后货币经济发展的迟缓。

两宋货币经济解说:宋朝经济为何从前期的高度发展演变成后期滞缓

三、总结

两宋时期,货币经济高度发展,甚至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其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铜币和铁币为基础的,缺乏贵重金属的基础,加之封建社会制度的侵扰,使得其在后期的发展不断受阻,这也是近代中国逐步落后于西方的一个重大原因。

参考文献:

[1] 《宋史.食货志.钱币》《文献通考》卷九《钱币二》

2] 《宋朝事实》卷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