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貨幣經濟解說:宋朝經濟為何從前期的高度發展演變成後期滯緩

兩宋時期,我國古代早期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貨幣經濟,經過長時間的迂迴向前的發展,已經最終形成了以銅幣為主流的,

金、銀、谷帛、鐵錢和紙幣共存的多元化貨幣制度。其在中國貨幣經濟發展的歷史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開創了一個新紀元。下面我們將一起來探討一下兩宋貨幣經濟高度發展以及其後期滯緩的原因。

兩宋貨幣經濟解說:宋朝經濟為何從前期的高度發展演變成後期滯緩

一、兩宋貨幣經濟高度發展的淵源

貨幣體制是貨幣經濟迅速發展的重要標誌,無論任何一種貨幣進入或退出流通領域,都不是靠迴避本身來決定的,它應當是順應經濟發展的可觀需要的。兩宋時期的貨幣體制既承繼了唐朝和五代時期的貨幣體制,也有自己的特點,體現著兩宋時期貨幣經濟的特點及其發展情況。

唐代法定的貨幣流通制度是“錢帛兼行”。在唐代的前期,市場上的交易絹帛是佔絕對優勢的;在唐朝中野以後,兩稅法規定,納稅必須要用錢,不可用絹帛,銅錢日漸排斥絹帛,貨幣的流通範圍不斷擴大,錢重而物輕,錢荒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

錢荒的出現,標誌著唐朝中葉以後由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轉變,也標誌著金屬貨幣在這行個社會經濟中地位的進一步強化。由於政策的推動,使得當時銅錢在儲存和流通領域異常的活躍,但是銅錢的大量使用也逐步顯露出其缺點,唐朝中期,每千文銅錢約等於現在的四公斤,銅錢在各地的調撥、儲存、交易都是極為不便的。

為了解決銅錢使用的這一個缺陷,銅錢的寄存、匯兌部門應運而生,這樣就使得全國性的商業網絡得以流通。

兩宋貨幣經濟解說:宋朝經濟為何從前期的高度發展演變成後期滯緩

五代十國前後,政治分裂,社會動盪,社會經濟及其不安穩,導致了貨幣制度混亂,各地邊界不明,疆域劃分繁雜,使得貨幣難以流通,極大程度地破壞了唐代形成的商業網絡,對轉運貿易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加之自唐朝以來,銅錢的外流和銷熔不曾停止,流通中的貨幣一少再少,錢荒問題不斷,各小國更是加強政治上的封鎖,防止銅錢外流。

宋代繼承了五代十國時期銅鐵錢並行的消極貨幣制度。兩宋時期,社會上一直存在著銅錢區和鐵錢區,農業和手工業的高度發展,商品交換的需求日益增強,市場上對銅錢的需要極為迫切,宋朝又無力把銅錢的流通推廣至全國,因此不得不劃分出一些鐵錢區。

從唐朝中業發展至宋朝的錢荒,在很大的程度上說明,銅幣這種賤金屬貨幣作為主要的貨幣,是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商業和貨幣流通的需要了。

宋代,商業信用也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

當時,許多客商與商品銷地的鋪商之間,曾廣泛的形成過一種“賒”的關係。當時的商品經濟中的商業信用已經是比較尋常的了,流通領域也逐漸出現了各種信用的憑證和證券。

兩宋貨幣經濟解說:宋朝經濟為何從前期的高度發展演變成後期滯緩

就宋代當時的貨幣流通中的信用關係的發展水平來說,紙幣和信用兌換劵產生的條件已經非常成熟了。在四川產生了我國最早的紙幣——交子,漸

漸地,官方也形成了一套較為齊全的“鈔法”。

在兩宋錢荒的時期,和紙幣一起發展的還有白銀,作為貨幣使用的白銀的使用範圍進一步擴大。不過,當時的物價均以錢表示,白銀一般需要換成錢後方可使用,加之因為紙幣的發展極大程度上的阻礙了白銀取代銅錢而成為只要的流通貨幣,因此白銀在當時還尚未獲得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因而其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兩宋貨幣經濟解說:宋朝經濟為何從前期的高度發展演變成後期滯緩

二、兩宋之後貨幣經濟滯緩的原因

從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上來說,宋代以後的元朝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倒退時期,幾乎所有的經濟部門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明代以後,雖然有不同程度的恢復和發展,但都是有限度的發展,僅僅侷限於量的積累,而未實現質的飛越。

明清時期,長期變態的封建經濟和生產方式更是雪上加霜,嚴重阻礙了當時我國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過渡,限制了貨幣經濟向更高的層次邁進,這也是後期貨幣經濟發展極為緩慢的主要原因。

從紙幣出現所反映出的生產力水平以及紙幣的政治職能上來說,按照世界的常規情況,紙幣進入流通領域是以商品貨幣發展到一定高度為前提的,我國自宋朝起紙幣開始出現,這種紙幣是以銅鐵鑄幣作準備的,並非以貴金屬作為基礎。

甚至到了明清時期,我國的紙幣仍然是不能和十七、十八世紀西方的紙幣所比較的。加之,我國古代社會不斷動盪,朝代更迭頻繁,

封建國家為了彌補官祿、軍餉帶來的虧空,不加節制的印刷紙幣,導致了惡性的膨脹,使得紙幣不僅沒有蓬勃發展反而衰落了。

從貨幣流通與貯藏在不同社會形態中發揮作用的差別情況來看,封建社會商品貨幣關係發展水平很低,貨幣流通職能的發揮無法與資本主義社會相較量,相反貯藏手段卻居於突出位置。只有當大量的貨幣投入流通領域,才能壯大商業,封建社會中,大量地主囤積貨幣,極大地擾亂了貨幣流通的規律,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宋以後貨幣經濟發展的遲緩。

兩宋貨幣經濟解說:宋朝經濟為何從前期的高度發展演變成後期滯緩

三、總結

兩宋時期,貨幣經濟高度發展,甚至出現了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但是其的產生和發展是以銅幣和鐵幣為基礎的,缺乏貴重金屬的基礎,加之封建社會制度的侵擾,使得其在後期的發展不斷受阻,這也是近代中國逐步落後於西方的一個重大原因。

參考文獻:

[1] 《宋史.食貨志.錢幣》《文獻通考》卷九《錢幣二》

2] 《宋朝事實》卷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