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虽为悲剧人物,我们仍可从顾曼桢身上学习这几种精神

《半生缘》是张爱玲的第一部完整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移居美国后,张爱玲对原来的版本不够满意,便对这部小说进行了修改,前后算去,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历时18年。

故事发生在大概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几对原本有缘的年轻人,最后却各奔东西。

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世均、曼帧、叔惠、翠芝,一群随处可见的都市年青人,讲述了那一点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一个家族里几个女人的悲剧命运。


《半生缘》:虽为悲剧人物,我们仍可从顾曼桢身上学习这几种精神

本文单讲其悲剧人物之一 ——顾曼桢,谈谈时至今日的我们应从她身上学习的某些精神。

1、坚持追求独立自我

01、坚持经济上的独立

顾曼桢出生于旧上海的一户贫苦家庭,在她十四岁时父亲就已病逝,除了母亲,家里还有个不得已做了舞女的姐姐和一个未成年的弟弟。虽然身世不堪,但她人穷心不穷,大学毕业后就找了一份办公室文员的工作,并且还兼职教书等其他工作,想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及家人。一为家里减轻负担,二为自力更生、谋求独立,能够在经济上不依赖他人。

她原本有着美丽的容貌,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现实苛刻的条件下,她或许可以另辟蹊径,找到一条更快捷的通道来实现这个愿望。但是她没有。


《半生缘》:虽为悲剧人物,我们仍可从顾曼桢身上学习这几种精神

半生缘剧照


在《上海滩》中,跟她有着同样学历与美貌的知识女性方艳芸,却跟她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方艳芸在跟初恋男友许文强失散后,辗转成了上海的名流交际花,成为了黑帮大佬冯敬尧的情妇,最终惨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之下。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命运。当你拒绝吃苦,一步一步踏实的走下去,只想走快速通道的时候,你也就离大厦倾塌不远了。

殊不知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半生缘》:虽为悲剧人物,我们仍可从顾曼桢身上学习这几种精神

半生缘剧照


02、坚持人格上的独立

顾曼桢曾多次拒绝沈世钧的求婚,因为她觉得自己经济上还不够独立,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她不想依靠沈世钧,不想带着这种负担嫁给她。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表面上看,她是因为经济问题而胆怯,实则她是不想因为经济问题而影响自己的人格。她想通过经济独立来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因为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她至少要保持精神上的势均力敌。

她并不是要讲究门当户对,她只想依靠自己,想要有足够的底气站在所爱的人面前,跟他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在那个时代,能保持这样独立清醒的女性真的不多,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新女性”的一个缩影。

反观现在的年轻女孩儿结婚,动不动就要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的彩礼,还是有些不敢苟同。

不是说我们就一定清高到可以不谈钱,只是成年人的底气都是自己给的,最好是能自己经济独立。不管你是有多么年轻貌美,当你手心朝上的那一刻,你就轻易的输了人格,将自己置于了卑微的地位。

《半生缘》:虽为悲剧人物,我们仍可从顾曼桢身上学习这几种精神

半生缘剧照


2、突破世俗观念,对不公的命运顽抗到底

01、逃出生天

同为父权社会下的受害者,出于嫉妒与报复心理,顾曼桢的姐姐竟然伙同其丈夫一起设计陷害她,将她幽禁在不见天日的小房子里,并于一年后生下儿子。

“她引路上楼,楼上两间房都锁着,房门钥匙带在身边,便伸手到口袋里去拿,一摸,却摸到曼璐给的那一大叠钞票。那种八成旧的钞票,摸上去是温软的,又是那么厚墩墩的方方的一大叠。钱这样的东西,确实有一种微妙的力量,顾太太当时不由得就有一个感觉,觉得对不起曼璐。”

在她被关进屋子里的时候,连她母亲都不帮她,这两个她最亲近的人却对她如此冷漠,她本该选择麻木与苟且偷生罢了。但是外面的天地与内心的自由召唤着她,于是她拼着命的想要往外逃。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经过多次的努力,在一对夫妇的帮助下,她终于成功的逃出了牢笼。

遭遇亲人的设计陷害,这是她不能预料的,也是她不能把握的,但能从绝境逢生,有外力的帮助,还要有她自己求生的欲望与信念。如果那时她一心求死,也没人会拦她,所幸她终还是选择活着出来了。这样的勇气也难能可贵。

《半生缘》:虽为悲剧人物,我们仍可从顾曼桢身上学习这几种精神

半生缘剧照


02、解除婚姻

生完孩子之后的顾曼桢,不得不因为孩子跟祝鸿才结了婚。但这非她所愿,也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所以最后顾曼桢还是为自己做了一回主,费劲周折欠债借钱,离了婚,要回了孩子的抚养权。

在那个时代,能抛开世俗的观念,与曾经陷害过自己的人(即便他是孩子的亲爹),她也要果断与其离婚,不与奸人为伍。她没有向命运妥协,始终还是信奉命运该由自己做主,她要活出她自己独立的人格来。

魔童小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争到底!

虽然没有金手指,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只要心中有信念,有与命运抗争下去的勇气,总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云日。

3、对逝去情感的坦然释怀:半生已过,学会放过

世均和曼帧认识,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日子过得真快,尤其是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好像是瞬间的事,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沈世钧和顾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也不过是几年的功夫,这几年里却经历过这么许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半生缘》:虽为悲剧人物,我们仍可从顾曼桢身上学习这几种精神

半生缘剧照


“世均,我们回不去了。”

多年后的重逢,顾曼桢只是淡然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尽管内心在翻江倒海,但是又能怎么样呢。14年了,早已物是人非。沈世钧的身边已经有了他人,也有了孩子,她已经明白:爱不是热情,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是习惯,年深月久后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简单的一句话,可以看出顾曼桢对这段感情由最初的挣扎、纠结到释然,她终于选择了放下。

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有再也回不去。人总是要朝前看的,脚步总是要朝前走的。

与其继续纠缠,给他人带来无尽的麻烦和懊恼,终将有一天,连这点情分也会消失殆尽。所以她选择放过他人,也是放过自己。是一种大度,也是一种通透。


《半生缘》:虽为悲剧人物,我们仍可从顾曼桢身上学习这几种精神

半生缘剧照


4、结语

纵观顾曼桢的前半生,命运无疑给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但她从不喟叹命运的不公,屡次以柔弱之躯抗争到底,最终获得精神和肉体上的解放,完成了独立人格的自我救赎。

在《半生缘》这部小说中,顾曼桢俨然是那个悲剧时代的产物。作者以悲剧的命运和人物苍凉的刻画,带给我们读者一些启示与警醒:

不管身处什么时代,什么环境,都要有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实际行动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