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顾曼桢和祝鸿才,不是一路人,进不了一家门

列昂尼多娃说,婚姻的基础是爱情,是依恋,是尊重。

在婚姻里,如果没有爱情的加持,没有彼此间的互相理解,那么这样的婚姻早晚都会走向崩溃。张爱玲小说《半生缘》里的顾曼桢和祝鸿才的婚姻就是如此。

《半生缘》:顾曼桢和祝鸿才,不是一路人,进不了一家门

顾曼璐在家装着病得厉害,顾妈妈让顾曼桢去看望她的姐姐。不知就里的顾妈妈那里知道,这是她的大女儿和女婿祝鸿才设的圈套。同样不知是阴谋的顾曼桢,因为担心姐姐的病,迫不及待地来到了顾曼璐家。

晚上,曼桢去休息的时候,早已躲在里面的祝鸿才要强暴曼桢,曼桢极力反抗,祝鸿才就把曼桢打晕,然后强暴了她。

曼桢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女性,她温柔善良,独立自强。曼璐在父亲死后,为了养家糊口,被迫做了舞女。后来和做投机生意的买办交易人祝鸿才结了婚。

《半生缘》:顾曼桢和祝鸿才,不是一路人,进不了一家门

祝鸿才被单纯善良的曼桢吸引,一心想靠近曼桢。曼璐当然不愿意。后来,祝鸿才发达了,经常夜不归宿。曼璐简单地认为是自己不会生儿子的缘故,再加上她对张豫瑾喜欢曼桢的愤恨,于是就和祝鸿才沆匪一气,把曼桢给坑害了。

曼桢被迫在祝家住了几个月,借着在医院生孩子的机会,由蔡金芳夫妇协助,逃离了魔掌。

曼桢在上海找到了一个教书的工作,一年多后,被曼璐打听到了。一天,曼璐在仆人的帮助下,带着孩子找到了曼桢。

曼璐声泪俱下,说自己快不行了,害怕自己死后,孩子落到别人手里遭罪,希望曼桢看在儿子的面上,回去和祝鸿才生活在一起。曼桢断然拒绝了。

曼桢之前对曼璐的朋友就不感兴趣,对祝鸿才更是厌恶。发生了那件事情之后,她对祝鸿才简直就是愤恨。然而,她看到自己的儿子后,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触动,但也不打算要。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见到了姐姐的佣人阿宝。阿宝告诉她,曼璐已经死了,孩子现在落到了一个狠心女人周妈的手里。曼桢听了,有些心动了,想象着孩子的模样。

这一天,她下班回来,不自觉地跟着两个小学生来到了大安里。她看到了祝鸿才前妻的女儿招弟和她旁边的小男孩。一种凄惨的感觉涌起,泪水不由得夺眶而出。没妈的孩子可怜。

可能血浓于水吧,曼桢从他们面前走过,那小男孩忽然喊了她一声“阿姨”,曼桢回头向他笑一笑,他竟“阿姨!阿姨!”地一连串喊下去了。曼桢的心里有些突突的,已经放不下他了。

后来,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她梦见孩子被裹在芦席里面,还挣扎着叫喊“阿姨!阿姨!”,好像已经死掉了。曼桢出了一身冷汗。她决定去大安里看看那孩子。

快到大安里的时候,她远远地就看见了两个挑夫挑着一具小棺材,后面跟着女佣周妈。她眼前突然一黑,两腿都站不住了。母子连心啊!

她极力镇定着,毫不犹豫地走进了大安里,按响了祝家的铃声。张妈出来了,认出了她。曼桢问道孩子呢,张妈说今天好些了。曼桢心里踏实些。

她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孩子,张妈领她进去了。孩子得的是猩红热,是被姐姐招弟传染的。曼桢看着孩子那难受的样子,心里的母性意识彻底被激活了。

她回家请来了医术高明的亲戚豫瑾,给孩子看了看,并吃了药。张妈把前前后后的事情,一股脑地都说给了曼桢,说老爷也疼孩子,只是男人家,有许多地方想不到,暗地里吃了不少周妈的亏。

她要走的时候,孩子问她“姊姊呢?”,她想了一会儿,悄声说道:“姊姊睡着了,你别闹。”

想起招弟的死,她心里袭上一阵寒意。一种原始的恐惧使她许愿似的对自己说:“只要他好了,我永生永世也不离开他了。”她似乎已经决定留下了。

这时候,祝鸿才回来了。看到曼桢,他有点吃惊,又有点尴尬。礼貌性地打声招呼后,就分钟述说,最后又道:“真想不到落到今天这个日子!”

《半生缘》:顾曼桢和祝鸿才,不是一路人,进不了一家门

周妈给他递上一把热毛巾,他心不在焉地擦了一把,突然又说:“我现在想想,真对不起她。”然后背过身去擤鼻涕,擦眼泪。

“想想真对不起她。那时候病的那样,我还给她气受,要不然她还许不会死呢。二妹,从前的事都是我不好,你不要恨你姊姊了。”

他的自怨自艾,是因为钱。曼桢生活阅历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以为他不是完全没有良心。虽然还不想搭理他,却也不愿意使他过于难堪。

鸿才嗫嚅着说,要她不要走,等孩子好了再回去,他到朋友家住几天。鸿才这次说话算话,说不回来就不回来。这赢得了一点曼桢的好感,为他在曼桢那里加了点分。

再加上曼璐曾一再地向她说,鸿才始终是敬爱她的,总认为她和别的女人不一样,他只是一时神志不清犯下了错,那也是太爱她的缘故。曼桢没能抗得住,后来决定要嫁给鸿才,从前的事情就不再提了。

曼桢有些草率了,没有完全想清楚,就嫁给了祝鸿才,这样的婚姻一定不会幸福。

婚后,曼桢还是忘不了世钧,一旦听说他的一丁点消息,心里还有涟漪。鸿才对她非常失望。得不到的时候,雾里看花,总觉得她可望不可及。到手以后,新鲜感丧失,当然就没有什么稀罕了。

曼桢的冷淡,使他灰心丧气。他回到家不断找茬,曼桢都置之不理,甚至不屑一顾。时间一长,他在外面又有人了。曼桢知道后,没有吵,也没有闹,直接说离婚,并要回了孩子的抚养权。

曼桢自己也后悔。说以前是鸿才的错,后来是她的错。他们两个结婚后,谁都不幸福,谁也没有好过。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曼桢和鸿才没有感情基础。

曼桢为啥会和鸿才结婚,一是因为孩子可怜。孩子是她在生死关头救回来的,她不愿意孩子再受罪。二是她到祝家以后,对鸿才起了怜悯之心。

爱情不能是同情的衍生品,二人必须是心心相印才行。曼桢打心里不喜欢鸿才,也看不起鸿才,这就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婚姻可以凑合,但日子却是不能凑合的。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同一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二人怎么凑合得下去?

其次,曼桢和鸿才根本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曼桢在曼璐的支持下上了大学‘,文化底蕴要比鸿才深厚多了。二人的社交圈子也不一样,曼桢接触的都是有知识有素养的人。鸿才结交的都是投机取巧,尔虞我诈的人。

冰火两重天。二人生活在一起,共同语言不会多,甚至没有。因此,二人交流起来就比较困难。

再次,曼桢和鸿才三观不一样。

鸿才一直在外面,结交的人都比较复杂,况且他从前一直风流不断,本性如此,是不会改的。纵然他曾经真爱曼桢,像他那样不靠谱的男人,即使真爱也是不会持久的。但是曼桢当时没有想到。

曼桢是个受过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知性优雅。风花雪月的东西,她看不惯。又因为她在外做事,鸿才不放心,经常和她吵架,曼桢疲倦了,她不得已辞职了,心里却不舒服。

不在同一个世界的人,言谈举止都不会一样,更不会有什么共同的追求。这样的婚姻注定不会幸福。好在曼桢后来明白过来了,没有再继续下去,及时制止了自己的损失。

爱情是婚姻的必需品,不是奢侈品任何以孩子为借口的婚姻,都是跟自己的人生过不去,都会使自己深受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