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武帝司馬炎為何分封諸王?他怎樣才能避免八王之亂?

晉武帝司馬炎,為什麼要分封諸王,實現宗王政治?

晉武帝司馬炎為何分封諸王?他怎樣才能避免八王之亂?

首先應該注意一點,在整個兩晉南北朝到隋朝的幾百年時間裡,所有的王朝都是搞宗王政治,給宗室實權的。  

如果說宗王政治,給宗室權力是錯誤的,那幾百年間出現的各個王朝為什麼總是一次次的重蹈覆轍?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是類似的,因此他們做出了類似的選擇,哪怕明知道這種選擇有太多弊端,還是得義無反顧的去做,因為其他選擇的問題更大。

司馬炎分封諸王給宗室實權,有太多的必須如此:

首先西晉皇族宗室掌握巨大權力,那是晉宣帝(司馬懿)、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幾十年經營天下的既成事實。

司馬昭與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為何分封諸王?他怎樣才能避免八王之亂?

司馬炎的叔祖父司馬孚,還有其他幾個叔父都掌握著巨大的權力,沒有這種強大力量支持,司馬家憑什麼凌駕於諸多士族豪門之上取而代之建立西晉呢?

司馬孚:

晉武帝司馬炎為何分封諸王?他怎樣才能避免八王之亂?

而在這種曹魏皇權已經衰弱,司馬家族各個支系勢力巨大的情況下,如果晉武帝不給司馬家分封諸王,給宗室實權,他們為什麼要支持司馬炎取代曹魏呢?難道司馬家族支持司馬炎取代曹魏的目的,就是放棄自己手中的巨大的勢力權力,被司馬炎當豬養?

往前來看,曹魏代漢時,曹操為了鞏固帝位,把地方軍權基本交給曹真曹仁曹休等等旁系手裡,自己清洗了曹植,在這種情況下上位的魏文帝曹丕,固然對自己兄弟如曹植曹彰下手狠辣,但是有生之年,曹魏主要權力者一樣是曹真曹休等諸夏侯諸曹啊。

魏文帝:曹丕

晉武帝司馬炎為何分封諸王?他怎樣才能避免八王之亂?

而從曹魏滅亡的經驗總結來說,諸夏侯諸曹氏代表的皇族的衰弱和被清洗,是其滅亡的決定性因素。在那種士族豪門如日中天的情況下,晉武帝司馬炎無力削弱打擊各路豪門,在這種情況下削弱自家皇族勢力,不是找死嗎?虛弱的皇族靠什麼駕馭各路強勢豪門呢?

宗王政治的弊端,就是普通人都看的明明白白,難道有人以為,晉武帝司馬炎這種從出生就是以從政作為職業培養的政治家連這也看不見?

就算司馬炎看不見,之後兩晉南北朝到隋朝幾百年諸多皇帝都看不見這個問題?問題他們都不得不大搞宗王政治,而他們建立的王朝和帝國都在骨肉相殘中走向滅亡,這本身就說明,宗王政治有太多的不得已。

我們回看歷史,總會覺得當事人很愚蠢;但是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看到當事人面對的複雜環境,把當時的形勢想的太簡單了。

最簡單的事實就是:晉武帝司馬炎大搞宗王政治,加強皇族實力,但是司馬炎一死,西晉中央立刻先後被強大的豪門楊氏和賈氏先後把持。

我們可以說,司馬炎明知道宗室對皇權是威脅,還給宗室大權是自取其亂,問題是:在司馬炎大力經營強大宗王勢力存在的情況下,司馬炎死後不久,楊氏賈氏這種豪門掌握了大權,都敢利令智昏,做出種種專權跋扈乃至危害司馬家皇權的行為。

如果西晉皇室如曹魏皇室一樣衰弱不堪,那楊氏賈氏等豪族,還會對司馬家客氣嗎?他們大舉接管朝廷權力,甚至大舉清洗司馬家皇室,誰敢反對呢?

當然,從理論上說,最好是把士族豪門統統削弱和清洗了,總之,那種以出身血統就能當大官,父子兄弟遍佈朝野內外的豪門根本就不應該存在。當然,最好把皇室當豬養,免得他們威脅皇權,但是,做到的嗎?

漢高祖劉邦開國時也是類似的情況,如果沒有強大的宗王勢力存在,強大的呂氏外戚憑什麼尊重劉氏的地位呢?那些和劉邦一起打天下,深知劉邦底細的勳貴們,憑什麼尊重劉氏乖乖臣服呢?

漢高祖:劉邦

晉武帝司馬炎為何分封諸王?他怎樣才能避免八王之亂?

難道有人真以為,那些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豪傑們都認為劉邦是“天命神授“”,大家都心甘情願的當劉邦的臣子還要繼續當劉邦兒孫的臣子?明太祖朱元璋也是類似的情況,自然不敢不封建同姓了。

宋武帝劉裕剛死,他留下的重臣就把他兒子給廢了,問題是當時他其他幾個兒子分鎮南朝重鎮,手下都有一批班底,所以那幾個重臣才被迫擁立宋文帝,如果劉裕幾個兒子都孤立無權,那幾個重臣廢了劉裕兒子後,南朝的江山還能姓劉嗎?

宋武帝:劉裕

晉武帝司馬炎為何分封諸王?他怎樣才能避免八王之亂?

司馬炎集權失敗,根本不在司馬家諸王體制,司馬家諸王體制是針對帝國集權的異己勢力擴張皇權的必須而已,世家大族空前膨脹,皇帝如果沒有強大皇族在身後,根本站不住腳。

司馬炎的問題是,各種勢力本來應該互相制衡互相制約,但是:

第一,司馬炎晚年,外戚在中央,皇族在地方都失衡。

第二,本來應該互相制約的政治勢力,無視基本事實,爭先搶著要打破平衡,然後一個個自取滅亡。

第三,平衡需要明智的人來有默契的進行,而當時西晉當家人,卻一個比一個作死往前衝,不作死的反而被逆向淘汰。

如果從後來者的角度,給司馬炎出主意補救:

1、司馬炎分封地方,設置八個都督軍區,七個是司馬家人太過分了。老一輩司馬家人除了司馬亮外早該退了,新一代裡,三個新皇帝司馬衷的親弟弟都當都督,太多了。

2、讓司馬族人參與禁軍,形成制約。歷史上楊氏一家獨大,賈氏扶植不夠,確實有所缺陷,如果同時賈氏有所扶植,也許和司馬亮一起,可以對楊氏制約。

3、託孤大臣選擇不當,用楊氏,卻不用明白人,而用愚蠢廢物,結果廢物楊駿格外作死,他那個本是明白人的弟弟,只能陪著一起死。可以說是一步錯步步錯。如果讓司馬攸、司馬亮、楊氏、賈氏一起做顧命大臣,讓他們相互制衡,效果理應更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