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郭淑珍:一曲黃河怨,一生黃河情

她出身貧寒,卻熱愛音樂,父親成全了她的歌唱之夢;她為追求完美的表達,經常反覆研究,甚至三天三夜沒有入睡;她的歌聲縹緲悠然,一首《黃河怨》把她推到了聽眾們的面前。她,就是我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

父親成全了她的“歌唱夢”

92歲郭淑珍:一曲黃河怨,一生黃河情

1927年,郭淑珍出生在天津一個貧寒的家庭。她的父親是一個賣肉的小買賣人,非常寵愛郭淑珍。儘管家裡窮的時候連燈油都買不起,父親仍供郭淑珍讀書上學,想把她培養成一個比父母有出息的人。

郭淑珍從小就喜歡唱歌,由於評戲、京戲、河北梆子等等都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人們最喜聞樂見的藝術表演形式,所以最先大量進入郭淑珍耳朵的音樂,便是從街道兩邊店鋪人家的話匣子裡傳送出來的戲曲唱段。郭淑珍還經常聽到周璇、白光等人演唱的歌曲,並且很快就學會怎麼唱。

郭淑珍在十來歲的時候就感受到了日軍侵華時的種種。“日軍的炸彈就扔在我家後面的那條河裡。”當年的一幕幕,還深深印刻在腦海中,所以當她多年後在莫斯科留學,第一次聽到完整版的《黃河大合唱》時,便感慨萬分。

92歲郭淑珍:一曲黃河怨,一生黃河情

▲資料圖片:1953年郭淑珍在莫斯科大學

92歲郭淑珍:一曲黃河怨,一生黃河情

1959年,在慶祝建國十週年音樂會上的郭淑珍

鑄就輝煌的《黃河怨》

1953年,郭淑珍和吳祖強、李德倫成為第一批被國家選派到蘇聯留學的音樂人才。留蘇期間,她萌生了在蘇聯唱中文版《黃河怨》的想法,於是便請比她晚一年留學的嚴良堃把《黃河怨》的總譜改成了鋼琴譜,方便平時練習。後來,在1957年的世界青年聯歡節上,郭淑珍演唱了歌劇《蝴蝶夫人》詠歎調和《黃河怨》,獲得了當年歌唱比賽的金獎。

郭淑珍可能沒有想到的是,從那時起,她的名字便成為了與《黃河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5年,冼星海逝世三十週年,他的夫人錢韻玲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夠恢復《黃河大合唱》的演出。“文革”期間,《黃河大合唱》被當做是“修正主義”“國防文學”,只能留曲不留詞,十幾年間竟無人再唱。而這一次,錢韻玲的來信得到了毛主席的批覆,《黃河怨》也終於得以重返舞臺。

因為這是隔了近十年的時間裡,第一次將這個氣勢磅礴、洶湧澎湃的作品推向舞臺,所以每一首曲子都追求盡善盡美。當時,獨唱者的選拔是在中國聲樂界最高水平的歌唱家中進行的,競爭非常激烈。光《黃河怨》一段就有許多當時的著名歌唱家如:文徵平、梁美珍、葉佩英、郭淑珍等參加競唱。

選拔男女獨唱的任務在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歌劇院、中央樂團開展,郭淑珍卻不知道怎麼唱了。據當年在莫斯科的那次登臺演唱,已經過去了十八年,面對多年沒有碰過的,陌生而又熟悉的《黃河怨》的歌詞,她犯了難。

當時的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趙渢聽了參加選拔者的練習,說了幾句話,讓郭淑珍記憶猶新:“我有一張唱片,是法國人唱的流行歌,嗓音條件跟你們沒法比,但那個感情……”感情二字之後,趙渢沒有再說下去。此時距離選拔比賽還有三天,到上臺之前,郭淑珍再也沒有合過眼。

“三天三夜,我一點兒沒睡著,滿腦子都是怎麼樣把《黃河怨》的這個感情表達出來。”其中的幾句歌詞,反反覆覆的出現在郭淑珍的腦海裡,當年經歷的一幕幕又如電影一般出現在她的腦海裡。她忽然意識到《黃河怨》所要表達的,並非一個人的哀怨,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憤怒。

帶著這種情緒,郭淑珍走上了舞臺,整首曲目唱下來,郭淑珍已經是手腳冰涼,而臺下的評委,也被她唱哭了。在由於不知道結果怎麼樣,她就藏在了大廳的後頭。這時候,我國著名音樂指揮家李德倫走過來對她說:“郭淑珍,你把我唱哭了,我們都哭了”。

最終,郭淑珍成為了眾望所歸的人選。之後,《黃河大合唱》接連演出了上百場,同時,演唱者的名字與《黃河怨》一起被每一位聽觀眾所認識,郭淑珍走出了西洋古典音樂的象牙塔尖,站到了成千上萬的聽眾們面前。

當年48歲的郭淑珍,已經不是聲音的黃金年齡,卻將感情二字,深深的印刻在《黃河怨》這首歌裡,成為了後來多少人的範本。

後來,為了保證《黃河大合唱》的演出場次,演出的組織者曾經試圖為《黃河怨》尋找第二個演唱者,以防止郭淑珍出現狀況時有替代人選,然而他們卻始終沒能找到合適的,能與郭淑珍的聲音相比擬的人選實在是不好找。

92歲郭淑珍:一曲黃河怨,一生黃河情

▲圖片資料:郭淑珍演唱《黃河怨》

92歲郭淑珍:一曲黃河怨,一生黃河情

作為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早已是功成名就,桃李滿天下。然而,她似乎並沒有“退休”的意思,進入人生的第90個年頭,她仍不知疲倦地奔走於琴房與劇場之間。對她來說,年齡似乎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92歲郭淑珍:一曲黃河怨,一生黃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