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朝對待各民族的狹隘思想入手,看其主要邊防力量為何容易反叛

“金之壤地封疆,東極吉里迷兀的改諸野人之境,北自蒲與路之北三千餘里,火魯火疃謀克地為邊,右旋入泰州婆盧火所浚界壕而西,經臨潢、金山,跨慶、桓、撫、昌、淨州之北,出天山外……復自積石諸山之南左折而東,逾洮州,越鹽川堡,循渭至大散關北,並山入京兆,絡商州,南以唐鄧西南皆四十里,取淮之中流為界,而與宋為表裡。”

此番描述的正是金滅宋之後急速擴張的金國疆域,由此不難看出其國土面積得到了一個飛速的增長,特別是與北方接壤之地,更是擁有無比漫長的邊境線。在這種情況之下,金朝迫切需要解決其邊防問題,由各民族組成的乣(jiǔ)軍成為了其主要邊防力量,負責維護北方邊疆的穩定。

從金朝對待各民族的狹隘思想入手,看其主要邊防力量為何容易反叛

▲金朝疆域圖

乣軍承遼制,金國征服的各個少數民族人民稱為乣人,由乣人組成的軍隊便被稱為乣軍,金國承遼制設立乣軍的目的,一是為了解決其北方邊防問題,二便是通過這種方式將各個少數民族人民遷出故地,防止其聚眾叛亂,同時通過戰爭來減少其統治區域內少數民族的人口,以便更好的控制,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然而在制度真正實施的過程之中卻並沒有按照金朝統治者設想的方向去發展,乣軍不但沒有起到穩定邊防的作用,反而多與域外民族相互勾結,造成邊境不穩,甚至主動發起叛亂,成為滅金的有生力量。

一、乣軍叛亂對金朝根基的衝擊

有金一代,由於金朝統治者對乣人的不公平政策,導致乣軍叛亂時有發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叛亂髮生在三個不同時期,這三次隨著時間推進的叛亂,可以看出乣軍在金朝的地位慢慢變高,發生的叛亂對金朝根基的衝擊也越來越大。

金世宗時期的乣軍叛亂

這一時期的叛亂髮生在金朝舉國之力攻打南宋之後,在攻打南宋之時,為了保證有充足的兵力,大肆徵兵,各民族青壯勞動力被脅迫至前線打仗,這就極大加深了金朝內部的民族矛盾,契丹族不堪壓迫奮起反抗發動起義,此時的金朝統治者以雷霆手段“撒八反,海陵以事誅契丹名將”,將契丹族與金朝統治者的矛盾進一步激發。

在這個背景之下,部分契丹乣軍因為民族矛盾也參與到了這場起義之中,但因為這一時期的乣軍叛亂僅僅只有部分契丹乣軍參與,又是在契丹族叛軍的統帥下進行的,所以缺乏一定的自主性,所以很快被金朝鎮壓,最後“徙西北路契丹人嘗預窩斡亂者上京、濟、利等路安置”,此次叛亂對金朝的統治影響微乎其微。

從金朝對待各民族的狹隘思想入手,看其主要邊防力量為何容易反叛

▲金世宗

金章宗時期的乣軍叛亂

這一時期是金朝的轉折時期,在這一時期,金章宗完成了金朝封建化的進程,女真人逐漸向漢人轉變,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女真人變得慢慢喪失了其少數民族獨有的銳性,這就直接導致了由女真人組成的軍隊戰力下降,為了保證其漫長邊境線的穩定,抵抗北方蒙古的進攻,金章宗提升了乣軍在金朝內部的地位,乣軍成為了金朝的主要戰力,這也便從側面反映了乣軍戰力的提升。

民昌元年,是這一時期第一起乣軍叛亂,“時胡疋(裡)乣亦叛,嘯聚北京、臨潢之間。”金章宗遣完顏襄平亂,最後招降胡疋(裡)乣。距離乣軍第一次叛亂僅過去7年,便又發生了第二起乣軍叛亂,“乣軍千餘出沒剽掠錦、懿間”,最後被瑤裡孛迭平復,悉還本部。此次叛亂不久,由於蒙古勢力的迅速壯大,對金朝北疆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駐防北邊的乣軍趁機反叛,金朝發兵平叛,直接讓北方諸多部落直接投靠韃人,此時金朝北方已經無法對蒙古的騷擾形成有效的反擊了,金朝統治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金宣宗時期的乣軍叛亂

貞佑二年,金國金中都爆發乣軍叛亂,“六月,金乣軍斫答等殺其主帥,率眾來降”,乣軍直接投降於金朝的主要敵人蒙古,宣佈反叛,此次乣軍叛亂導致蒙古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佔領金國重要戰略要地金中都,金國東北地區與中原地區的連接斷開,東北地區的統治權逐漸不屬於金朝,同時乣軍的徹底反叛讓金朝以乣軍為主的邊境防禦體系崩潰,必定會由夾縫中生存轉變為徹底滅亡。

乣軍的每一次叛亂,對金朝的統治都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使得金朝國運的衰敗逐漸無法挽回。其主要邊防力量時常反叛的根本,究其原因還是金朝對待各民族態度。

從金朝對待各民族的狹隘思想入手,看其主要邊防力量為何容易反叛

▲金宣宗

二、金朝對待少數民族的態度

有金一代,乣軍一直處於一種金朝國力強盛則駐守邊疆,國力稍顯衰敗便順勢反叛的循環之中,並且在這一次次反叛之中不僅動搖了金朝統治的根本,最後更是發展成為消滅金國的有生力量。由此可見金朝對乣軍的實際掌控力是比較弱的,乣軍與金朝統治者之間的離心力也是巨大的,這也從側面反應了金朝對乣軍的態度必定是高高在上,充滿歧視與偏見。

乣軍長官民族比例不均

通過上文的介紹,不難看出乣軍是由少數民族組成的,且這些少數名族多半是金朝通過戰爭的手段征服而來,因此乣軍本身而言就對金朝統治者具有一定牴觸心理,再加上被金朝統治之後,金朝統治者具有的“女真族本位”的民族思想,致使統治乣軍的領導者必定多為女真人,這種任命就導致了本就是對金朝有一定牴觸情緒的乣軍更加不信任金朝統治者。

這種任命乣軍長官的比例不均更加加深了金朝內部的民族矛盾,而金朝統治者所具有的思想又不可能將乣軍長官的職位下放給被其征服的少數民族,這種思想間的衝突成為了乣軍內部不可調節的矛盾。隨著時間的推進,這種矛盾最終導致邊疆的乣軍逐漸擺脫中央命令,金朝再無法有效的管理邊疆地區。

從金朝對待各民族的狹隘思想入手,看其主要邊防力量為何容易反叛

▲乣軍

乣軍各部分賞不均

乣軍駐守之地為金朝邊疆,資源貧乏,風調雨順之時乣人倒可自給自足,但一旦發生天災,乣人便必須依靠金朝政府的資助,這也是前期乣軍雖對金朝統治者不滿卻沒有叛逃的重要原因,在金章宗以前,每有天災,金政府必定援助,例如“大定二年,詔保衡安撫山東,前太子少保高思廉安撫臨潢,發倉粟以賑之,無衣者賜以幣帛,或官粟有闕,則收糴以給之,無妻室者具姓名以聞”,金朝需要乣軍鎮守邊疆,乣人需要金朝在天災時的援助,二者各取所需倒也可以維持平衡。

從金朝對待各民族的狹隘思想入手,看其主要邊防力量為何容易反叛

▲邊疆天災

但是這種情況到了金章宗時期便發生了變化,金朝國力由盛及衰,偏偏剛好在這個時期天災頻發,乣人迫切需要金朝的援助,金朝貴族壓力之下對乣軍的態度開始轉變,成為了“諸乣還歸,因賞不均”,二者矛盾爆發,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乣軍奮而反抗,“皆叛北歸”

三、結語

金朝滅北宋之後疆土急劇擴鎮,邊境線變長,為了抵抗北方的侵襲,金承遼制設立乣軍,同時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改進,但是在這項制度的實施過程之中,金朝卻因為自身的對待其他民族的狹隘思想,使乣軍與金朝之間矛盾越來越深,乣軍叛亂由無傷大雅逐漸發展成為動搖金朝根基的重大叛亂,到矛盾不可調解之時甚至直接“皆叛北歸”,導致金朝後期最主要的邊防力量消失殆盡,無力抵抗蒙古鐵騎的進攻,直至滅亡。

《金史》《遼金乣軍及金代兵制》《金朝軍制》《大金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