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其實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很多父母覺得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他們我聽父母講大道理,也不會被父母的打罵所嚇住。一直看管不好就會出現各種叛逆的行為,難道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其實,各位父母更應該反省自己平時的教育方法。

最近同事為孩子教育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經常請假。我詢問之後才知道他家孩子特別叛逆,在學校經常打架,這已經是被第三所學校開除了。同事說自己平時沒少教育孩子,可是他就是不聽。每次犯錯後,同事都會一頓暴打,再加上說教。他軟硬兼施孩子依然不買賬,認為完全是自家孩子的問題。同事怕孩子犯相同的錯誤,於是經常把錯誤掛在嘴邊嘮叨他,想以此為警醒,但是絲毫不起作用。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乖巧懂事,可是現實生活中的孩子卻沒有這麼好應付。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他們性格特別叛逆,如果家長教育太嚴厲,孩子就會用實際行動進行反抗。但放任不管,他們則會更變本加厲。

心理學中有個“超限效應”, 它的意思是:重複、過強或者時間過長的刺激,會使一個人的心裡出現及其不耐煩或者逆反的態度。在我們教育中指的是,說話應該有力度,父母嘮叨太多沒有好的教育效果。

平時找對教育方法才能給孩子帶來正確的教育,如果經常使用粗暴的教育方法就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傷害。

“棍棒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其實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棍棒教育” 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很多父母保持著“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打不成才” 等錯誤的教育觀念。在這種錯誤的觀念下,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形成健全的性格,也會對他們未來生活產生嚴重的影響。

1. 造成心理陰影。

孩子在三歲時就已有了獨立意識,他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想法。不甘於按照家長的安排做事情,希望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實現自我價值。可有些家長太過專制,在教育中安排好了孩子生活的一切軌跡。會逼迫孩子必須要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學習、生活,假設孩子不同意就會換來一頓打罵。

年紀小的孩子確實需要家長的引導,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家長需注意自己只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並不是領導者。總是採取粗暴的教育會打擊到孩子的自尊與自信,讓他們無法擁有獨立的思維方式,即使成年之後也學不會自己做主。

甚至會因為父母的粗暴舉動,給他們帶來一輩子的心理陰影。這種心理陰影讓孩子無法獲得安全感,形成自卑敏感的性格。並且這種傷害會伴隨他們一生,甚至有些孩子會在成年之後有報復父母的行為。

“棍棒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其實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2. 已經免疫了粗暴的教育方式。

一個經常被父母打罵教育的孩子,會習慣這種生活。每次犯錯誤以後,會等著父母即將進行的打罵。捱打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也不再畏懼父母的這種舉動。在這種教育中,孩子無法感受父母的關愛,甚至會產生:“打死我我也不聽”“ 想打就打吧,無所謂”等心理。長期下去必定會影響親子關係,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敵對心理。

很顯然打罵教育無法起到好的教育結果,那就失去了這種教育方法的意義。父母要謹記,自己所有的教育方法都是為了讓孩子朝更好的方向發展,不要讓打罵教育成為宣洩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

父母想要樹立威嚴不應該通過打罵教育去實現,應該尋求正確的辦法引導孩子知錯。尊重孩子的個性,用科學的辦法對他加以引導,才能實現最後的教育目的。

“棍棒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其實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比起打罵教育,這種方式更有效。

表姐家孩子特別喜歡玩遊戲,每天放學不寫作業,都要先玩遊戲,所以每天深夜才會寫完作業。表姐說了很多次都不聽,氣急了就打了一頓,把電腦也沒收了。

果真孩子老實的學習了幾天,後來孩子每天都不回家做作業了,而是選擇到同學家寫。表姐覺得不對勁,偷偷的跟著孩子,結果發現孩子是去了網吧。生氣的表姐並沒有採取上次粗暴的教育方法,而是冷靜的和孩子交流。

“今天放學你去哪兒了?”孩子回答:“寫作業去了。”“那我明天和你一起去寫作業吧。”這下孩子才意識到事情已經敗露了,承認自己去了網吧。孩子低著頭等著表姐的責備,沒想到表姐卻說:“以後,就在家寫作業吧。”然後靜靜的吃了晚飯。

表姐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當孩子學習的時候,自己也會拿起一本書閱讀。想讓孩子學習整理房間時,就先從自己開始改變,把臥室打掃的乾乾淨淨。表姐想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結果發現這種教育方法確實不錯。孩子能夠按時寫作業,並且形成了很好的生活習慣。

“棍棒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其實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父母的言傳身教會樹立孩子心中的榜樣,讓他向父母學習,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如果總是採用打罵教育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還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李玫瑾教授建議大家在教育中注意以下幾點:

1. 教育孩子時,父母意見應該保持一致。

在家庭教育中不要採取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的教育方法。父母其中一方進行教育時,另一個人不要干預,雙方統一意見保持一致的教育態度,能讓教育更順利的實施。

2. 在孩子哭鬧房間時,家長應該堅持4個原則。分別是,不要離開房間、不要在這個時候講道理、不要動手、不要責罵。

“棍棒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其實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3. 孩子停止哭泣時,一定要分析他的錯誤,讓他明白道理。溝通時要保持平等尊重的態度,瞭解孩子的想法。讓他明白哭鬧不能解決問題,有事請要用嘴巴說出來。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幼兒比如幼苗,培育得宜,方能發芽滋長。”教育中家長應該更加有耐心,拒絕打罵教育。平時多與孩子溝通了解他的性格,才能結合實際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

孩子哭鬧時,你會用怎樣的方式引導?歡迎下方留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