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评价明英宗不是好皇帝,却是个好人,从两件事可以看出

明英宗在很多人的心中,都不是一位好皇帝,偏激一点的,连他这个人都不喜欢。客观一点的,都评价他不是好皇帝,却是个好人。那么大家为何如此讨厌明英宗呢?笔者认为出于三个原因。

第一、身为皇帝,不顾天下苍生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俘虏。瓦剌俘虏了大明的皇帝,这是多么羞辱的事情。之后瓦剌不断用明英宗,来向朝廷索要好处,还好有于谦等大臣拥立郕王登基,稳定了民心,并将瓦剌及时击退。

明英宗身为一国之君,他想要做出表率,亲自去击退瓦剌,这是好事。可他错在没有自知之明,没有这个金刚钻,偏要揽这个瓷器活。在自身没有领兵能力,又没有任何作战部署的情况下,明英宗草率亲征,就是一大错误。

他这一被俘虏,可就苦了在朝的大臣了。他们既要考虑皇帝安全,又要想办法安抚民心,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将于谦,视为民族英雄的重要原因。而皇帝草率亲征,使自己成为敌人的筹码,就是不顾苍生的表现。

为何评价明英宗不是好皇帝,却是个好人,从两件事可以看出

第二、枉杀功臣

明英宗被俘虏之后,全靠有于谦等大臣支撑着。等英宗被放出来之后,由于郕王的私心,将哥哥软禁了七年。景泰八年,明英宗复位,他第一件事就是找于谦算账。最终于谦被判斩决,于崇文门外行刑。

虽然站在明英宗的角度来看,于谦拥立他人登基,害得自己被弟弟软禁七年。可他最后好歹是复位了,而于谦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保护整个大明。他这样枉杀功臣,的确会令很多人寒心。

第三、重蹈覆辙

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就是由于英宗宠信宦官导致。没想到英宗复位后,又重蹈覆辙,接着宠信另一宦官曹吉祥。当时曹吉祥的权力有多大呢?史书记载:

“石、曹二家,专权恣肆,无复畏忌,生死予夺,皆在其手。”

《明史》中是这样评价英宗的:

“英宗始任王振,继任吉祥,凡两致祸乱。”

如此看来,明英宗作为皇帝,是非常失败的,因此才有人评价他:“不是个好皇帝,却是个好人。”那么他是好人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呢?笔者认为,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

为何评价明英宗不是好皇帝,却是个好人,从两件事可以看出

第一件事:没有抛弃糟糠之妻

明英宗的结发妻子为钱氏,他即位以后,封妻子为皇后。两人感情十分深厚,可惜钱皇后一直无法生育,这成为二人最大的遗憾。当时很多人建议明英宗,立庶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但明英宗始终没有答应。

一来他想等皇后生下儿子,到时候就立嫡子为储君。二来如果立了朱见深为太子,那么太子生母的地位就会提高,甚至将来可能会有人让他改立皇后。明英宗不愿看到发妻受委屈,所以一直不肯立其他儿子为储君。

紧接着土木堡之变发生,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后,钱皇后将自己所有财产拿出来,希望可以从瓦剌手中换回丈夫,可惜没有任何效果。虽然一年之后,明英宗就被放回来,可在这一年内,钱皇后的日子,过得相当艰辛。

为何评价明英宗不是好皇帝,却是个好人,从两件事可以看出

她每天都在祈祷丈夫平安归来,终日以泪洗面,导致一只眼睛都哭瞎了。当哭累了,祈祷完了,她就直接躺在地上睡,导致一条腿出现残疾。因此等丈夫回来时,钱皇后已经不像当年那样风姿绰约,反而又瞎又瘸。

明英宗复位时,朱见深已经是太子。一是因为立朱见深为太子,是在英宗被俘虏期间,于谦等大臣想拥立郕王为帝,所以去征求太后同意。太后以必须立英宗儿子为太子,作为交换条件,朱见深也就因此成为太子,郕王朱祁钰这才顺利登基。

二是因为钱皇后已经落下残疾,彻底失去了生育能力,明英宗也只好接受这样的结局。按理来说,他复位时接受了朱见深为太子,那么重新立后的时候,就该考虑太子的生母。可明英宗完全没有考虑。

为何评价明英宗不是好皇帝,却是个好人,从两件事可以看出

当时群臣都认为,钱氏无子嗣,又落下残疾,已经不适合成为一国之母,于是纷纷建议立太子生母周氏为皇后。谁知明英宗听后十分愤怒,将大臣训斥了一番,然后坚决要复立发妻钱氏为后。

在英宗临终之际,他还特意交代:

“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只不过后来朱见深继位,尊生母周氏为皇太后,由于周氏的阻拦,钱皇后最终并未与英宗合葬,实在让人感到惋惜。

为何评价明英宗不是好皇帝,却是个好人,从两件事可以看出

第二件事:废除殉葬制度

明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就有让妃子殉葬的制度,之后的皇帝也一直保留这一残忍制度,就连老实的明仁宗也不例外。直到明英宗时期,殉葬制度才被正式废除,他说:

“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其实明英宗一直很讨厌殉葬制度,当初周王朱有炖死的时候,明英宗就曾下令:

“王在日,尝奏身后务从俭约,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

可惜还没等到旨意到达,周王的众位妻妾就已经从死殉葬了。

所以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明英宗虽不是一位好皇帝,却也不失为一个好人。他做皇帝或许有些许失败,但作为钱氏的丈夫,他绝对是合格的。都说君王总无情,明英宗却成为例外之一。而废除殉葬制度,也体现出其善良的一面,同时拯救了后宫无数无辜的生命。

(参考文献《明史》《明英宗实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