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三年後,李安再一次帶著他的作品回來了。

繼《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後,李安在自己生涯的第14部電影中,依舊選擇“技術實驗”。

120幀,4K,3D——是這部《雙子殺手》的主題。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李安的一步,世界電影的一步”。

不管是否誇大其詞,李安一直都是站在開創電影技術的第一線。

那今天我們就從技術角度,聊聊這位偉大的華人導演和他的作品。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首先,什麼是120幀?

太專業性的介紹這邊就不說了,我們只要知道:它可以讓電影畫面更清晰,更明亮,展現更多細節。

在電影行業,24幀/秒是基本標準,已經延續了90多年。

傳統的24幀電影有一種特點:在快速移動的畫面中,如果相鄰兩幀畫面中的物體移動變化較大,就導致畫面抖動和圖像模糊。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而高幀率能減弱畫面的抖動與模糊,且幀率越高,快速運動的鏡頭就越流暢。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高幀率能一定程度消除觀影時因畫面晃動,造成的不適感。

2012年,彼得·傑克遜在《霍比特人:意外之旅》中,就率先使用48幀來拍攝。

而到了2016年,李安直接將幀數提高到120,來拍攝《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在120幀拍攝下,演員和環境的細節都會表現到極致。

演員的髮絲,肌膚上的汗腺與光澤,妝容都會清晰的呈現在觀眾眼前。

這都意味著更加“真實”。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但是受限於影院本身的原因,能夠播放120幀電影的屈指可數。

2016年,全世界大概只有6家影院有支持120幀技術的銀幕。

就算到了今天,美國也僅有14家影院能夠以李安最希望的方式,播放這部《雙子殺手》。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而且,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高幀率的電影。

很多觀眾認為,額外的細節,超真實的畫面,會阻礙觀眾的注意焦點,會影響電影帶來的“造夢感”。

尤其這個故事並不是你喜歡的,這更加會影響觀影體驗。更不要說背後還需要支付更多的購票費用。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慘敗,便是如此。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這次,《雙子殺手》依舊會以120幀(極少數)、60幀、24幀的規格在中國上映。

這是李安對市場的妥協,但也無法避免。

只能說是他前進得太快,大家還都跟不上腳步。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能以最高規格播放的國內影院

關於4K,就是分辨率。

就像電腦顯示器和手機屏幕一樣,高分辨率是獲得高質量影像的必要條件。

當我們觀看一副寬大畫面時,視角達到一定值後,觀者就會感到和畫面處於同一個空間內。

也就是所謂的“身臨其境”。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至於3D,就不用多說了吧?

總之,4K和3D都是為120幀服務的,三者相加,就會帶給你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

影片的另一個噱頭,就是

“數字合成演員”,也是《雙子殺手》的主題。

簡單說就是:藉助動態捕捉技術,根據演員表演“克隆”出一個25年前的他,實現兩者對戲。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威爾·史密斯飾演的男主角是名特工,退休前卻遭遇神秘殺手追殺。

不成想,這個殺手竟是年輕版的自己(克隆體)。

劇本來說,這確實是個老掉牙的故事,沒什麼好講的。

我們還是來說說技術。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一人分飾兩角”,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

當兩個角色無需同框時,只要通過髮型、妝容、著裝、身材方面的差異,就可以對兩個角色加以區分。

“一人分飾兩角”的難點是在兩個角色同時正面出鏡時。

這時就需要後期的影像疊加技術,我們以成龍的經典電影《雙龍會》為例。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要實現上圖效果,拍攝前特效師會在鏡頭和感光膠片之間加一塊板,使得膠片只有一部分可以感光。

演員先在畫面左邊出現,跟空氣對戲,畫面右邊由於遮擋不會感光。

拍好後,把遮擋板移至左邊,演員換到右邊,跟左邊的空氣對戲。

後期再將這兩部分的影像疊加,兩個角色就可以在同一畫面中相遇了。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而隨著發展,觀眾更希望看到兩個角色間能有更復雜的,涉及肢體的接觸。

這就需要通過電腦進行拼接、摳圖、合成、替換替身來實現。

這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了,沒什麼奇怪的。

但這些由替身修改而來的數字化人物,觀眾只要仔細觀察,很容易就能看出“山寨感”。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雙子殺手》中李安對史密斯進行的減齡,不止於面部。

從肌膚、骨骼、眼睛、牙齒的光澤都進行了再造。

為此,李安幾乎把史密斯年輕時的所有影像視頻都看了一遍,一幀一幀的研究他的表情,把每個細節都熟記於心。

然後通過最先進的“動作捕捉”技術,詳盡記錄史密斯的所有動作細節。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也就是說,沒有替身,這兩個角色都是史密斯自己。

他們不僅要對話,還要互相攻擊、街頭追逐等。

李安還延長了兩人動作戲的時間,這也是技術革新的一部分。

無論近景遠景還是特寫鏡頭,畫面都經受住了考驗。

不再是機器人般僵硬的數字人物,而是具備了人類共通情感,是極具感染力的現實人物。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李安說:我們把他的臉放大6000倍看,生活上我不敢說,但就說臉,我比他親生媽媽還要了解。

確實,這部電影裡的年輕版史密斯,就像從《絕地戰警》片場裡走出來一般。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絕地戰警》,1995


《雙子殺手》是“一人分飾兩角”的電影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而且它的意義更不止於此。

隨著“數字造人”技術的逐漸成熟,我們甚至可以期待那些已逝的優秀演員,重新回到銀幕上。

李安給未來電影帶來無限的可能。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北美上映後,受限於技術門檻與劇本故事,《雙子殺手》成績依舊不好。

甚至不好收回1.4億美元的成本,這也可能會導致下一部120幀電影的計劃擱淺。

李安也無奈表示:“只要有人投資,我就繼續拍,它不賣座,沒有人再投,我也沒有辦法。”

雖然略帶唏噓,但只要李安依舊在電影的邊界探索,我們就必須對他致以最高的敬佩和讚許。

先行者,永遠都是偉大的。

先行者李安:這部電影再敗,我可能就不會再拍了

歡迎點贊、評論、分享,更多精彩陸續有來

也可以來我的公眾號【人生電影公司】找我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