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貶低元朝,我們的父母皆靠他生養”,朱元璋為何這麼尊敬元朝?

用戶1483710936801


朱元璋說的話,不能斷章取義的理解。因為他是皇帝,是政治家,他說的每一話都是為政治而服務的。

這也就是所謂的“屁股決定腦袋”,立場決定了態度。


比如說,1367年徐達北伐時,由宋濂起草的《諭中原檄》中(宋濂起草,朱元璋修改),朱元璋對元朝的評價就很不好,通篇都在辱罵元朝是胡虜。我從文中截取幾段:

①:元以北夷入主中國。

②: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③:胡虜無百年之運。

④:方今河、洛、關、陝,雖有數雄: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

⑤:方欲遣兵北逐胡虜,拯生民於塗炭,復漢官之威儀。

⑥: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汙羶腥,生民擾擾,故率群雄奮力廓清,志在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爾民等其體之。

⑦: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這些都是半白話,就不用翻譯了。從通篇的“胡虜”中可以明顯看出,朱元璋對元朝的態度是非常的不好。尤其是那句“予恐中土久汙羶腥”,這完全就是在侮辱。

但是三年後,朱元璋的立場變了,對旁人說出了“元朝雖是戎狄,然主中國為正統之君將及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的話,正面表揚了元朝,承認了元朝的合法性。

好,問題來了。

請問,朱元璋為什麼要說這種前後不一的話?是他精神分裂嗎?

當然不是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看地圖就知道了。



1367年徐達北伐的時候,朱元璋的地盤不夠大。天下主要還都是元朝的。在這些地盤上,有蒙古、色目人,有支持元廷的漢人軍閥,有普通受壓迫的漢人。朱元璋的《諭中原檄》就是寫給這些受壓迫的人看的。

他希望漢人支持他,希望蒙古、色目人也支持他。所以他要把元廷往死裡罵,在輿論上把元廷批判的一無是處。

但是三年後,明朝和北元打成了僵持。雖然當時北元苟延殘喘,但朱元璋發現想滅了北元,很困難很困難。於是,他就只能改變立場,先捧元朝,借吹捧元朝再來抬高自己。


也就是說,公元1370年,朱元璋說“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這句話時,當時仍有少數政權和漢人地主階級是心向元朝的。朱元璋如果要征服這些人,他就必須承認元朝的正統性。

這麼說話的好處,一是可以順利繼承、接收元朝的政治遺產,二來可以緩和對抗,瓦解元廷的內部向心力。

這就好比1912年清帝退位,袁世凱承認了中華民國的政權是繼承至清朝,並強調民國法律上繼承清朝領土上的一切政治遺產。這麼宣傳的好處就在於——東北、蒙古、西藏、新疆這些非傳統的漢族主要居住地(漢地十八省),在法統上就不能脫離中國。

PS:朱元璋不能宣傳自己的法統繼承自趙宋。因為承認宋朝,會有政治隱患,畢竟元末農民起義打的一個口號就是“日月重開大宋天”。承認明朝繼承宋朝,那明朝就沒有合法性了;二來宋朝疆域太小,諸如雲南、東北、西北、西藏等地都不是宋朝固有領土。這種現實情況會影響朱元璋的擴張。



所以總的來說,朱元璋說的話,一定要根據說話當時的背景來理解,不能斷章取義。朱元璋初期為了造反,為了打擊蒙古人的合法性,他必須要稱其為蠻夷。造反成功後,為了要最大化的整合勝利成果,也就承接前朝的遺產,如土地、人口等,朱元璋又必須承認元朝的正統性,借元朝抬高自己的法統。

這是屬於既有面子又有裡子,成熟政治家的正常操作。朱元璋的話看似精分,但歸根到底還是在給明朝找合法性。


Mer86


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後,中原的漢人非常的開心,並且強烈建議朱元璋嚴懲元朝的統治者們,但是朱元璋卻並沒有。明軍抓到了元朝的皇子,臣子們建議也在南京舉行大型的獻俘典禮慶祝,朱元璋也沒有同意!朱元璋對元朝十分的尊敬,這一點讓人感到非常的困惑!

元朝的軍隊在進軍大都之時,朱元璋還要求軍隊不能夠傷害元朝的皇親貴族,甚至還封這些貴族們很高的爵位,並且讓漢人們對他們以禮相待!朱元璋當上了皇帝之後,滿朝文武紛紛獻上各種奏章,批判元朝皇帝的昏庸無道,但是這些大臣們的做法遭到了朱元璋的厭惡。因為這些奏章當中有貶低元朝君主的話,朱元璋還對宰相說,不能夠貶低元朝,並且還說我們的父母都是由他生養!對於中原的漢人來說,想要接受元朝的正統地位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情,但是元朝的正統地位毋庸置疑。那麼同樣是漢人的朱元璋,為什麼願意去承認元朝的正統地位呢?

首先,蒙古人的人數一共在170萬左右,但是這些人卻佔領了3300平方公里的地,若是想要對這些土地實施控制的話,那麼這些蒙古人就不得不依靠士族和地主。一些普通的百姓甚至一輩子都沒有見過蒙古人,根本就不知道蒙古人長什麼樣,所以他們也就沒有站起來反抗的想法,因此元朝在他們的心目當中就變成了一個十分正常的王朝。雖然元朝有很多的暴政,但是對於這些老百姓而言,他們恨的不是蒙古人,而是當地的地主和一些官吏罷了!因此,之後百姓們願意參加反對暴政的起義,所針對的只是地主階級的人罷了,這些矛盾才是起義的根本,而不是百姓和蒙古人的戰爭。

其次,很多讀書人都在為元朝做事,元朝重視這些人才,所以說這些人才對國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據說,元順帝在位期間,之所以荒廢了朝政,是因為一些貴族勾結了漢族的文人發動了黨爭,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相互勾結在一起,最終竟然威脅到了皇帝的生命,導致元順帝為了保命,只能夠荒廢朝政。黨爭的影響十分巨大,據說當時有一位有名的將領,他的漢名為王保保,此人曾經多次打敗漢軍,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卻因為黨爭遭受了元朝的排擠,仕途發展的並不順利。如果朱元璋不認可元朝的話,那麼給元朝當官的這些讀書人就變成了所謂的“漢奸”,因此這些人極有可能會聯合起來鎮壓義軍,這將會是擺在朱元璋面前的一個巨大的絆腳石。若是朱元璋認可元朝的正統地位的話,那麼這些讀書人也就不會成為隱患。

其實就連明軍內部也有很多人是在元朝當過官的,比如說非常著名的劉伯溫,劉伯溫後來又投靠了朱元璋,也許朱元璋真的非常的在意,否則也劉伯溫的才華投靠了他之後,怎麼可能最高只做了個二品官呢,但是這裡面的事情是很難明說的。

最後,中國自古以來都在受孔孟的影響,中國的文化是離不開孔子和孟子的,我們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孟子曾經一再強調,只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無論誰當皇帝都是無所謂的,就算是外族又能如何?朱元璋自然也知道這一點,漢族人的民族認同感比較低,所以只要對方服從孔孟的教化,漢族人是可以把蒙古人當成是自己人的,因此朱元璋也就沒必要卻針對蒙古人,更沒有必要去針對元朝。朱元璋尊敬元朝是非常正確的做法,若是他拿民族話題做文章的話,那麼危險係數就太高了,他只能夠在元朝的暴政上面做文章,只有這樣才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


木劍溫不勝


這是真的,因為朱元璋稱帝之後經常公開表露出稱讚元朝的意思,對於元朝皇帝更是稱讚君臣樸厚,時號小康,而且還修建歷代君王廟供奉元朝君臣,頂多就是噴一下元惠宗妥歡帖木兒而已。

當然很多蛋白質又要噴了,說什麼朱重八全家都死於元朝(他侄子咋還活著),他怎麼能稱讚元朝?不好意思,朱重八他們家死人和元朝沒有直接關係,他們家死人的原因是瘟疫,又不是元朝官府宰的。元末的種種亂象,實際上是元朝對社會管理過於寬鬆,以至於寬縱,所以給邪教提供了滲透空間;同時也因為元朝過於寬鬆,導致元朝無力解決元末天災,最終在邪教蠱惑下形成民變,最後形成大規模叛亂。

言歸正傳,朱重八之所以會有稱讚大元的言論以及祭奠大元明君賢臣的行為,主要是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明初從知識分子到平頭百姓普遍懷念元朝,換句話說,思元是當時的社會主流。明初知識分子不止是元遺民,即便是很多已經身仕兩朝的官僚和知識分子在詩文當中或多或少都有懷念元朝的語句,他們對明朝的建立反應十分平淡,在詩文中也僅以開國兩字一筆帶過,而提到元朝時候則充滿感情,經常用大元、故元、故國的字樣。因為他們普遍懷念大元賦稅輕、刑罰輕、社會氛圍寬鬆,因為朱重八認為元朝過於寬鬆,因此制定了控制人身自由、抑制人口流動、打擊工商業、階級固化等基本國策,這讓知識分子不滿,卻又敢怒不敢言,只能在詩文當中宣洩。所以文痞錢穆就大罵這些人居然不為光復歡呼,還念著胡虜的好。話說錢穆也真是個狗東西。
元遺民怪鳥元朝也很正常,因為基於忠君這個傳統觀念,簡單點說就是握認同我出仕或者我取得功名的王朝,所以元亡後大量的知識分子選擇為大元守節。清朝曾有人統計過,元遺民有850人之巨,絕大多數都是漢族士子,蒙古色目士人只是一小部分,應該是歷代遺民當中數量最大的,也是最忠貞的。他們堅決拒絕新朝的徵召,甚至以死明志,因為朱重八說過,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者,誅其身滅其家。所以大量的元遺民以為大元殉節的方式來抗爭。而且他們在詩文中以漢喻元,稱呼大元為漢家,稱呼元朝皇帝為漢皇、漢家天子,稱呼元軍為漢軍;同時以胡虜、夷狄來喻明;以被匈奴扣留的蘇武、出塞的昭君自喻。可見元遺民對大元的忠貞,相反幾百年後的明遺民,少有不認同新朝的,甚至還有變節仕清的,真是赤裸裸的諷刺。

第二、朱元璋竭力否認是他推翻的元朝。朱元璋在稱帝之後立馬裝起了大尾巴狼,矢口否認是他推翻大元,說自己是亂世當中率領父老結寨自保的良民,而非紅巾妖人,以大元忠臣良將自居。

所以他對元朝頂多噴一下元惠宗妥歡帖木兒無能啦、晦暗啦,以及王保保、孛羅、李思齊等人互相內鬥、不扶保社稷,等等。同時還痛罵陳友諒、張士誠等反王以及紅巾叛軍,並大罵他們是妖人,話說這也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的既視感。

既然如此,朱重八讚美元朝除了是給自己找合法性之外,再就是迎合當時思元的主流,讓人們以為他良心未泯,進而都踏踏實實的給他朱家當奴才。

當然,朱元璋這套手段幾百年後的康熙又玩了一遍,只不過效果卻不太一樣,因為朱元璋給元朝唱讚歌沒有太大的效果;而康熙這麼玩卻爭取了不少明遺民,甚至還有不當遺民去給清朝當官的。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這還真是朱元璋的原話。

朱元璋不只一次的表達過“我們的父母皆靠元朝生養”這種話,而且還說過自己生在元朝是件幸事,大力地為元朝唱讚歌。

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上朱元璋禁止臣子詆譭元朝的證據,這是出自明朝人自己編寫的《明太祖實錄》。

洪武三年(1370),李文忠北伐勝利後,中書省擬定頒佈天下的諭旨。朱元璋在審閱時,發現其對元朝有詆譭的情況,便對此大為不滿:

  • 卿等為宰相……何乃習為小吏浮薄之言?不知大禮,妄加詆誚。況元雖夷狄,然君主中國,且將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


這裡說的很清楚:

朱元璋認為詆譭元朝太小家子氣。其次,強調是元朝養育了他和臣子的父母輩。

這可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推翻元朝上臺的朱元璋,居然給元朝唱讚歌。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公開表達過——

朕本農家,樂生於有元之世。


其實道理很簡單,這是因為元朝在當時人的心目中,是正統王朝。

不少人都對元朝抱有強烈的認同感,甚至抗拒朱元璋的上臺,認為朱元璋“取天下非其道也”。

因此,朱元璋才要將元朝樹為正統,並引申出明朝的建立是順應天命的結果。

朱元璋後來祭祀忽必烈,其實也是這個原因。


HuiNanHistory


元朝主要是中期太亂,搞垮了朝廷。不到百年的時間,換了十幾個皇帝,這其中首末兩位皇帝就佔了大部分時期,中間這麼些時間,皇帝一個接一個,社會難以穩定,到了元惠宗登基,已是千瘡百孔。元惠宗前期還是比較努力的,奈何無力迴天,和崇禎有相似之處,正所謂積重難返,逐漸消沉。

元末修黃河,朝廷不是不知道,這麼多人聚在一起,很容易出亂子,但還是修了,以工代賑。朝廷的虧空,加上官員的貪汙,最終激起了民變,一發不可收拾。

你要說朝廷不顧百姓死活,正是元朝時建立了全國性的國家醫療機構,學校開設了醫科,政府設立了醫館。

元朝的失敗,有個重要的原因是文化之爭。元朝接觸吸納了世界幾種重要的文明,多種文明在元朝形成了多股勢力,彼此爭鬥不休,最終耗空了元朝的實力。

朱元璋說這話,是當他走上了統治者的地位,眼界變化了。一個朝代,後期再腐敗,還是代表了國家,推翻了朝廷的統治,不代表拒絕自己曾經是元人。只是他明確說了出來,歷史上其他皇帝沒說出來。推翻的是朝廷,不是國家。這片土地生養了我們的父母,而原來代表這片土地的是大元。正如生養你們子孫後代的是代表這片土地的大明。


塗山大蝦


朱元璋的確說過這樣的話。這與其說是尊敬元朝,不如說一種明智。

首先,這是一句大實話。畢竟,朱元璋的祖父輩都是從元朝生活過來的。這是一個基本事實。朱元璋的父母兄弟死於瘟疫,不是元蒙人殘害死的。朱元璋與元朝統治者沒有直接仇恨。朱元璋起兵以後,最大的直接的對手是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不是元軍。所以,朱元璋肯定元朝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礎的。

其次,朱元璋肯定元朝,是為他自己的統治服務。一,他要爭明朝的正統性和合法性。元朝是一個客觀的歷史階段,是明朝由以產生的基礎。是明朝的根和源。如果否定元朝,明朝就失去了基礎,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就沒有了正統性和合法性。二,元朝統治一百年,盤根錯節,根蔓眾多,尤其是士人階級,人員多,影響大。爭取這些人的支持和輔助,對新生的明朝政權,十分重要。當時的士人,絕大多數是漢人,他們的觀念轉變,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朱元璋是個精明的政治家,他當然知道籠絡這些士人的重要性。他肯定明朝,正是為了收買人心,穩定政局,加強統治。這是朱元璋肯定元朝的最主要的原因。

其三,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正統王朝。朱元璋對元朝的肯定,也是對歷史的尊重。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蒙古人是你爸爸的爸爸的吧爸爸,你當然要尊重,以前好多漢人家都養一個蒙古人,新娘子第一次都是蒙古人睡,基本所有的漢人第一個孩子都摔死了,你就是沒摔死的後代,現在的內蒙古蒙人,基本都是漢人轉蒙的,過去的蒙古人,基本都在俄羅斯,包括現在的蒙古國也不是,純的蒙古人,基本就是,北方的少數民族混合體,只是都歸順蒙古人了,蒙古人色色目人,幾個少數民族基本把北方的漢人殺光了,現在的西本人基本都是明朝山西過去的,所以西北基本沒有少數民族,除了回族蒙族,其實都是漢人,只是為了活,後邊政府為了尊重少數民族,把漢人登記蒙古人,清朝中國人讓滿清教育的沒有任何文化,更本就不知道是啥名族,中國大地基本就是按信啥分佈名族,好多漢人為了生存,歸了回,歸了蒙,都張的一樣的面容,把自己區分,成各名族,一群傻逼,都是我中國人,華人,



網絡上對元朝的誤解其實深入人心,元朝之亡皆在於它的原生民族太少引發的後遺症,放權,而放權不過色目和漢族人。

而其中最關鍵的財證權,早期給了色目人,晚期給了大半給漢族人!

這一個早一個晚就讓元朝前後判若兩朝,我不是批判漢族官僚的貪婪,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終元一朝幾乎是沒有農業稅的,原因也很簡單,他們的官僚系統幾乎是處於放羊狀態,簡而言之,行政效率低下不說,還沒人做事,那麼他們的財源來自哪裡?

商業稅才是元朝財政收入的大頭,那麼為何會有元朝亡於苛捐雜稅還有天災起鬨的說法。

這是元朝後期的混亂狀態決定的!

後期貨幣改制也好,通貨膨脹也好,開徵稅賦也好,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後的層層加碼,最後成了苛政!

這算誰的錯?

朱元璋說的話沒問題,他們祖父輩確實在元朝有安穩的生活,可是也僅僅是祖父輩而已。

元朝存在時間不長,滅亡南宋後維持了90多年不到100年!

在元世祖忽必烈時期還有段很是繁榮的時期,那個時候元朝海貿通行,陸地貿易也繁盛,於國家財政而言,幾乎沒有經濟危機,可是在忽必烈死後,元朝就開始了無數次的內鬥,今天這個皇帝上,明天那個權臣上,鐵迭木耳,伯顏,脫脫,權臣也是走馬燈換。

科舉那就更不提了,時斷時續,幾乎停擺,停擺的結果就是官員短缺,最後拉上去當官的要麼是文盲,要麼是貴族,少數科舉官員也被不斷排擠!

行政效率在這樣惡性循環下,不斷下降,稅收也開始減少,而少數官員則不斷扶持自己人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官僚利益集團,不斷結黨營私!

和行政效率相對應的就是商人的貪婪還有地主階級的崛起,無數土地兼併之下。

貧困人口無路可走,全部成了流民四處流浪,找吃的!

朱元璋的階級成分除了是農民之外還是流民,他的祖籍原本是江蘇句容,為何會去安徽風陽?

不過是逃荒而已!

這就是朱元璋先輩活不下去後的選擇!

所以所,朱元璋說的其實有一定道理,元朝確實讓國人過了段時間還不錯的日子,在這段時間,幾乎稅都不用交因為沒人收稅啊!

可是還不錯也只是相對的,在利益集團出現之後,苛捐雜稅就開始出現,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好死不死又天災不斷,配合著農民起義皇族內鬥,元朝才徹底垮塌的。

當然,這只是朱元璋說這話的歷史背景!

其實於政治家而言,每句話都有深意,因為還要結合時代背景來看,脫離了時代是看不懂的!

那麼朱元璋說這話的時候,有什麼時代背景就值得研究了!

那個時間點就是他建立大明三年後,準備北伐的檔口,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這一年發生的最大事情就是朱元璋北伐元朝餘孽北元!

領兵大獎徐達和李文忠,他們分兵兩路北上李文忠十萬軍出野狐嶺破開平,嚇死了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隨後又乘勝追擊,大破軍心全無的元朝大軍,除了繼位的北元皇帝之外,幾乎將北元太子后妃皇室大臣一鍋端,順帶還有近四萬俘虜!

這空前的大勝,讓朱元璋喜不自禁!

一般而言,如果大勝而回,都會有凱旋儀式,而這段話就是在這個時間點說的!

按理說,作為勝利者,得瑟一下其實沒啥,想當年唐太宗得知突厥被滅之後還不是暢飲數日,無可厚非,不過在對待俘虜問題上,朱元璋卻有自己的想法!

當時的情報頭子楊憲對朱元璋說,應該讓元朝士兵接受羞辱,行“獻俘禮”。

獻俘禮,其實是古已有之的禮節,大勝而回都有這個程序,當年漢武帝時代,衛青霍去病遠征匈奴一樣做了這樣的事情,匈奴王子金日磾就是那個獻俘的倒黴蛋,不過他後來成了漢武帝託孤重臣,漢武帝心真大。

後來北宋靖康之恥時候的宋徽宗宋欽宗也被金國人如此羞辱過,而且做的更甚,行的裸體牽羊禮!

楊憲以為自己這個馬屁拍的好不斷勸說朱元璋,誰知朱元璋脫口而出!

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雖古有獻俘之禮,不忍加之。令服本俗衣以朝,朝畢,賜以中國衣冠。《明實錄》

那麼朱元璋為何在這個當口說出這樣的話?

其實這也算老朱遠見卓識的一種體現!

原因何在,不過是政治需要,和團結階級的需要而已!

老朱是個農民,可是他能最後脫穎而出成就帝王霸業,最關鍵的就是懂這個道理啊,在創業時期,他團結儒生讓他們為己所用,於是朱生來投,李善長來投,劉伯溫被歸附,這是團結地主和知識分子,同樣,在消滅元朝之後,元朝殘餘勢力也好,利益集團也好,全面的消滅都是不合時宜的事情。

也是阻力很大的事情。

這個時候說點元朝遺民想聽的話,說句話而已,不費事就可以少很多抵抗與阻力。

這買賣划算啊!

這是其一。

其二嗎,還是為了自己政權的鞏固而已,於明朝而言,雖有得國最正的說法,但是終究還是中原文化圈的範疇,而元朝雖然是異族政權,可是他們也行的是中華正統!

要不他們也不會將國號從蒙古帝國,改成元朝!

也就是說,元朝雖然另類,但是他依然奉中華正統,屬於正兒八經的王朝,如果隨便就替代了這是不合天意不和五行的事情!

無論當時朱元璋真心如何,這事情他都要捏著鼻子認慫!

最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切身利益!

蒙元雖亡,但是他們的勢力還有地盤依然有很多,中國人講究做事不做絕,雖然朱元璋滅元的口號是驅逐韃辱,恢復中華!

可是這中華在怎麼恢復,和百年前還是有區別的,民族融合趨勢下,好多地方漢人都和少數民族融合了,如果奉行大漢族主義,那麼他們就會成反對派。

不僅如此,元朝還擁有西起泰西,東到大海,南抵南越,北至大漠的最大領土面積,如果否定了元朝的一切,那麼這名義上的土地,歸誰所有?

這買賣不划算!

楊憲的說法並不和朱元璋心意,雖然他也是人才,但是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

單純的楊憲認為勝利了就要得瑟,就要慶祝,而朱元璋看到的是勝利之後的問題隱患還有利益。這就算政治家和官員政客的眼光差異吧!

朱元璋這事情效果其實也立竿見影,要不明初西藏(烏思藏)雲貴北越,估計還要折騰好久!

所以說,元朝雖然讓中華文明倒退,但他還是有貢獻的!

朱元璋做的事情,其實和後世袁世凱力主五族共和有同樣的意義,不過袁世凱應該是學的朱元璋!


阿斗不傻


為了合法有效的統治中原,他必須依靠儒家及以儒家為代表的封建禮制,因此,他必須迎中華正統作為自己統治的合理性。

朱元璋要不承認元朝是中華正統,他就沒辦法去解釋歷史上的中原以外族群的合法性,並且也沒辦法解釋他對當時的蒙古人、色目人等合法統治性。他所做的一切自然是為了鞏固皇權,不讓百姓起義。


在文化上,他實行了“刪孟”政策。將孟子有關不利於他統治的觀點統統刪除。他刪掉帝王必須仁慈——對帝王不得有任何要求,什麼樣的帝王百姓都應該服從。他不許批評商紂王——並不是朱元璋喜歡商紂王,要像郭沫若先生那樣為商紂王翻案,而是因為他主張,即使皇帝如同商紂王一樣荒淫無道,臣下也不應該批評,更不應該推翻。

在四書五經,孟子的一些觀點,譬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大臣可以不尊重皇帝;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等等觀點,對於皇權集中制的王朝確實對皇帝有一定的限制,歷代皇帝能做到的很少,但鮮有皇帝敢廢棄,唯有朱元璋,他從一無所有中摸爬滾打到現在,他不認為什麼是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


明朝是在元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正所謂“化腐朽為神奇”,對於朱元璋來說,元朝就是“腐朽”,明朝就是“神奇”。沒有元朝這個“腐朽”,就沒有明朝這個“神奇”。

具體地說,就是隻有承認元朝作為一個朝代,這個朝代已經“氣數已盡”了,明朝這個朝代才會以“真命天子”的形象“冉冉升起”。

雖然朱元璋承認了元朝的正統地位,但所有事情的出發點都是從鞏固皇權出發的,這樣來看,他的行為就不難理解了。


獨秀文苑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一直都是朱元璋起義抗元的口號及目標。但是據史料記載,朱元璋在滅元的過程中,還是對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等一些元朝的皇帝持著一種尊敬的態度的。和歷代改朝換代的過程有那麼一點別有韻味,畢竟朱元璋一邊滅元朝,又一邊尊崇元朝,實在是令人費解!比如說在明朝建立之初,大臣們都提出把蒙元統統趕盡殺絕不留後患,朱元璋卻不贊成,不僅如此他還對蒙元末帝優厚對待。


如果只是出於對成吉思汗以及忽必烈的尊崇那還可以理解,但是朱元璋不僅是對個人,而是對元朝都是比較尊敬的。《明天組實錄》記載朱元璋曾說過的話:“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換句話說,就是咱“不要貶低元朝,我們的父母皆靠他生養”。我滴乖乖,這有點長他人氣勢滅自己威風的節奏啊!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是情理之中的。元末紅巾軍起義爆發後,元朝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在此之後,南方也建立起了很多起義的政權,朱元璋就是其中一個。後來朱元璋從元朝的手中奪取政權建立了明朝。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就讓人修訂了律法,將紅巾軍稱為賊,並指出這支隊伍危害蒼生,使得民不聊生,自己是為民請命才建立起明朝的。後來朱元璋又經常強調“邇來胡漢一家,大明主宰”。在當時看來,貶低紅巾軍,尊崇元朝,並以胡漢一家為宣傳,其實都是為了穩定民心,並向世人宣佈明朝的正統性,具有歷史的合法性!

其次,這種打壓懷柔結合的做法,可以讓明朝很快地進入到正常地統治軌跡上。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從一個貧苦家庭的放牛娃出身,從小就飽受苦難,深知民眾之苦。元末農民大起義,戰火延綿,百姓民不聊生,明朝建立之初,需要的是穩定發展。

最後,我們也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戰略思想。他把元朝的蒙古子民都歸為華夏民族,時刻強調著“胡漢一家”這種華夏一統的思想,很值得後世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