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高官中的天主教徒,教會史書稱他們為中國天主教的“三柱石”

明代的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三人被稱作是中國天主教的三大柱石。三人都是進士出身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接受天主教信仰,不同於文化水平較低或缺乏文化的人;是在對天主教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基礎上信奉天主教的。

徐光啟是明朝後期的官員和儒士中第一個信仰天主教的。他是上海人,嘉靖四十一年生,萬曆九年考中秀才之後,因家境貧困在家鄉教書。萬曆二十四年,徐光啟曾去過廣東韶州(今韶關)。在那裡他結識了耶穌會會士意大利人郭居靜。第一次獲知天主教教義以及西方的科學知識。但當時,他只是對西方科學產生了興趣。第二年,徐光啟參加順天鄉試,因為受到主考官的賞識而名列榜首。萬曆二十八年春,徐光啟赴北京應試,途經南京,拜會了耶穌會會士意大利人利瑪竇。通過與利瑪竇的交談,徐光啟對天主教教義和西方科學知識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

明代高官中的天主教徒,教會史書稱他們為中國天主教的“三柱石”

萬曆三十一年徐光啟再次前往南京拜訪利瑪竇。但利瑪竇已經在萬曆皇帝的默許下留居北京了。雖然沒有見到利瑪竇,但徐光啟在南京聆聽了耶穌會會士葡萄牙人羅如望的宣道。接著,徐光啟用了8天的時間仔細研究了利瑪竇結合中國某些儒家思想所寫的天主教教義書—《天學實義》。經過一番鑽研,徐光啟接受了“天學”,他向羅如望提出領受洗禮的請求。羅如望同意併為他付法,取聖名為“保祿”,從此以後,徐光啟終身虔誠地信奉天主教。入教第二年,考中了進士,此時他已是42歲的人了。

明代高官中的天主教徒,教會史書稱他們為中國天主教的“三柱石”

李之藻是浙江杭州人,嘉靖四十四年出生於武官之家。萬曆二十二年中舉,萬曆二十六年中進士第五名,任南京工部員外郎。上任後的第二年(1599年),李之藻來到北京。大約在兩年之後,他結識了利瑪竇,對利瑪竇所介紹的西方科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跟隨利瑪竇學習西方科技。李之藻是一個好學不倦、知識廣博的人,他對天文、地理、軍事、水利、音樂、數學、物理、化 學、哲學、宗教都有研究。李之藻跟隨利瑪竇學習西方科學,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天主教教義。在與利瑪竇的交往中,李之藻逐漸接受了天主教教義。

明代高官中的天主教徒,教會史書稱他們為中國天主教的“三柱石”

萬曆三十一年,利瑪竇的第一部漢文宗教論著《天學實義》出版,李之藻為這部論著作了序。萬曆三十六年夏,李之藻又為利瑪竇的《畸人十篇》作序,這時他已非常瞭解天主教教義了。李之藻與利瑪竇的友誼是相當深厚的。因為有妾的緣故,他遲遲沒有信奉天主教,天主教是主張一夫一妻,不準納妾的。萬曆三十八年二月,李之藻在北京忽然得了一場重病,病情之重讓他覺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於是提筆寫下遺書。在前去探病的利瑪竇竭力勸導下,李之藻受了洗禮,取聖名為“良”,這一年李之藻46歲。

明代高官中的天主教徒,教會史書稱他們為中國天主教的“三柱石”

楊廷筠是李之藻的同鄉,字仲堅,號淇園,別號有井寒子、鄭圃居士、泌園居士等;26歲中進士,曾經擔任過任知縣、監察御史等職。他最初好佛,對僧人十分敬重,遠近的佛家寺院都收到過他的施捨,但後來其改信天主教,是明朝有影響的佛教徒中棄佛而信天主教的第一人。大約在萬曆三十年,楊廷筠在北京認識了利瑪竇,和徐光啟、李之藻一樣,最初是對西方科學產生了興趣。他曾經向利瑪竇學習幾何,但是沒有學懂。楊廷筠也聽過利瑪竇的宣教,但沒有立刻信教。

明代高官中的天主教徒,教會史書稱他們為中國天主教的“三柱石”

萬曆三十九年已信教的李之藻因父親去世,告假返回故鄉。李之藻邀請郭居靜、金尼閣兩位傳教士到他在杭州的家,為父親舉行天主教追悼儀式。楊廷筠是李之藻的好友,這時正巧在杭州家中閒居。他前往李之藻家弔唁,看見李之藻毀掉泥木佛像,不請僧、道為父親超度,覺得十分驚異。在李之藻的家裡,楊廷筠遇見了郭、金二人。交談投機,他便請郭、金二人到自己家做客。他向郭、金二人學習天主教教義,並提出了領受洗禮的請求。但楊廷筠也是有妾的人,在沒有棄妾之前,郭、金兩人拒絕其接受洗禮。

明代高官中的天主教徒,教會史書稱他們為中國天主教的“三柱石”

楊廷筠為此事苦惱、猶豫。他是因妻子沒有生育子嗣,才娶妾的,現在為信教而拋棄已生了兩個兒子的妾,實在使他躊躇不已。丁志麟在《楊淇園超性事蹟》中記述了楊廷筠幡然頓悟,毅然棄妾、受洗入教的經過。當時楊廷筠私下裡對李之藻說:“泰西先生乃甚奇,僕以御史而事先生,夫豈不可,而獨不能容吾一妾耶?若僧家者流,必不如是。”李之藻回答說:“於此知泰西先生,正非僧徒比也。”他直率地向楊廷筠指出納妾是違反天主教戒規的,勸楊廷筠放棄帶妾入教的奢望。楊廷筠聽從了李之藻的勸導,將妾妥善安置別處。郭居靜和金尼閣見楊廷筠信天主教是誠心誠意的,於是同意了他的請求,由郭居靜給他付洗取聖名“彌額爾”。這一年,楊廷筠55歲。

明代高官中的天主教徒,教會史書稱他們為中國天主教的“三柱石”

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三人信教後,致力於天主教的傳播。他們將傳教士引進家鄉,勸化自己的親友和鄉人信教。如徐光啟在萬曆三十六年邀請郭居靜到上海傳教,郭居靜為徐光啟一家及其岳父施洗。郭居靜因此成為第一個到上海的天主教傳教士。徐光啟的夫人成為中國天主教史上第一位有影響的女信徒。李之藻邀請郭居靜、金尼閣到家鄉杭州,為去世的父親舉行天主教的追悼儀式。楊廷筠不但自己棄佛信教,而且還讓他的夫人呂氏以及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領洗入教。楊廷筠的女兒長大以後,在南京創立了貞女院。

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還在家鄉建立教堂。如徐光啟最初在自己家中設立教堂,在其家人、親友、佃戶中發展教徒,成為天主教傳入上海的開端。天啟元年61歲的楊廷筠奉獻自己的家宅作為聖堂,第二年他又奉獻自家的祖塋作為教士的墓地,金尼閣、郭居靜等不少耶穌會會士死後都葬在那裡。天啟七年秋,楊廷筠還建起了一所華麗的教堂、兩處西方傳教士的住宅和一所修道院。

明代高官中的天主教徒,教會史書稱他們為中國天主教的“三柱石”

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還參與了天主教宗教書籍的譯著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譯寫了一些介紹西方科學的著作。李之藻在去世的前一年,編刻了中國第一部天主教叢書—《天學初函》。楊廷筠著有《聖水紀事》、《代疑篇》等書,其中《代疑篇》一書是中國人寫的第一本關於天主教教義的書。《代疑篇》還有續篇,在當時,在所有介紹天主教的書籍中,它流傳得最廣。

明朝末期,由於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的篤信與力傳,天主教開始在上海、杭州一帶傳播,並且還在福建引發了一場天主教與佛教的大爭論。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在當時的明帝國算得上是士大夫中的“異類”。一般教會史書則基於他們對於天主教傳佈的貢獻,按照其入教的先後,把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稱做是中國天主教的“三柱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