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如唐僧取经,取来真经不容易,“取法乎上”很重要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唐太宗《帝范》

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严羽《沧浪诗话》

概说

学书法的朋友,常听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这句成语,出处自然是打古人那儿来的。字面意思容易理解。“法”就是方法、法则、标准。意为不单指书法,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应该设立高标准,学习好榜样。理想要远大,目标应长远,取上乘之法为己所用。即便如此,也不易全得,能学到一半或达到设定目标的一半便已经不错了。

换句话说,效上乘之法,最后也不过得到中乘之法。正因为如此,“取法乎上”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若所取之法本身就不怎么样,结果便可想而知……

学书法如唐僧取经,取来真经不容易,“取法乎上”很重要

当年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就是因为相对于那烂陀寺所有的大乘经典来说,大唐的小乘佛法不是上乘的法。所以玄奘才不畏艰难险阻,长途跋涉,一路西行,为的就是“取法乎上”。

何谓取法乎上?为何取法乎上?

回到书法上来。有的人练个三五年,拿出作品就能进国展;也有的人,甚至绝大多数,学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到头来却成了个写字匠,连书法艺术的大门都没摸到。

这是为什么呢?取法不对,越学越崩溃;方向错了,努力也白费!

比如学国画。工笔画要多临摹宋画,向宋人学习效法是正路,就是取法乎上。

攻篆刻,宗法汉印,相较于学明清流派印来说,就是取法乎上。

学书法如唐僧取经,取来真经不容易,“取法乎上”很重要

学作诗,上自《诗经》楚辞、乐府、陶潜,下宗大唐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这就是取法乎上;您跑明朝人那儿去学,找错方向、投错了门路,就不叫取法乎上。

学书法呢?比如同为大篆,你学西周的,我学“上周”的。很显然你的方法就是“取法乎上”,我那个叫……

所以,对于书法,取法乎上就是要效法经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追根溯源。目的是将那经典的用笔之法、结字之法等继承、发扬,并最终化为己用。

若非如此,随意乱来,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满纸自由散漫的江湖气息,空有外形,毫无底蕴。这自然就不算书法艺术。

如何取法乎上?

在取法谁,或者该跟谁学这件事儿上,我的观点是:“能做徒弟就不当徒孙”!无论你喜欢哪家的风格,先循迹他的源头出处。好师傅一定告诉你他从谁家“进货”,而不是把批发来的东西二次打包后再卖给你。

学书法如唐僧取经,取来真经不容易,“取法乎上”很重要

当然,书法艺术所涵盖的层面非常广泛。区分哪些是经典、是上乘的可取之法,对于初学者或入门不久的学习者来说,的确不太容易。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学习,加深体会,甚至要做好走弯路的准备。

如何取法?何法为上?让我说出来其实是很容易的,然而未加实践,终不能了解其中奥妙。总之,在学习中通过体会得来的东西,一定比从别人那听来的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比如我说书法的精髓全在魏晋一脉,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王羲之,再往前还可以有钟繇。但很多人学楷,却只知学唐人的。

晋尚韵,唐尚法,学楷法,先由唐入,或以唐为宗,这本也不是问题。但要知道唐之法是从哪里来的却很关键。因为若想结字高古、不流俗,或要再上一个层级,仅停留在唐法上,必然遭遇瓶颈!此时便不得不上溯到北朝碑刻墓志,甚或直追三国钟繇等,以补唐楷结字规整有余、灵动不足的缺点。

当然,相比你学明清书家,或者现代某人的,唐法也算取法乎上。

学书法如唐僧取经,取来真经不容易,“取法乎上”很重要

若攻行草,魏晋笔法、二王书风,更是绕不开的“必取之法”,没人可以独辟蹊径。虽说唐、宋、明、清均有大家,然大家亦曾宗法魏晋。狭义地说谁都没有逃出过王羲之的手掌心。因此“二王”之法,必属上乘,这个没人敢说不对。

同理,大篆宗法商周铭文是为取法乎上;只学吴大澂,或者吴昌硕便都不算。

小篆呢?必以“二李”为宗,其中李斯又高于李阳冰,因为阳冰之法脱胎于“斯”。然后在此基础上方可多方涉猎,取众家之所长。若是只盯着清篆用功,未通根本之法,则极易落入俗套。

而学隶者,无人可不宗秦汉而成自家风貌。隶书滥觞于秦,但成熟和高峰在汉。虽然清朝也有如郑簠、金农、伊秉绶等隶书大家。然只学他们而不上溯秦汉,则非上乘之法,就不是取法乎上。

在隶书问题上,这里要多说一句。隶由大篆而来,隶之源头在篆,学隶而不通篆法,也难有大成就。因而学隶的上乘之法,虽在汉隶,更在篆籀。

学书法如唐僧取经,取来真经不容易,“取法乎上”很重要

不仅学隶如此,清初的傅山甚至说:

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处,全得自阿堵。

傅山强调了通篆法的重要性,如颜真卿的行草和楷书用笔,均出自篆籀。可见,取法乎上,还是个融会贯通的过程,不应孤立看待。

为何不能宗法现代人?

总之,取法乎上一定是向“经典”学习,而最重要的还在于懂得区分何谓经典。

那么现代人就没有经典吗?有人说我看某某写的也不错,我就想学他行不行?

现代人的“法”能否成为经典,同时代的我们还不知道。某某写的怎么样,站在可否取法这一高度上,标准一定不是“你看”,而是历史来看!

学书法如唐僧取经,取来真经不容易,“取法乎上”很重要

又有人说,某某是某书协主席,不是说要“取法乎上”吗?跟主席学还不算取法乎上吗?难道主席的法还不算上乘?

算不算上乘法肯定不是看官位和头衔,这自然是玩笑。那为什么说不能学现代人呢?

因为书法是传承了上千年的艺术。大浪淘沙后,还能被长时期奉为经典的,至少比“你看上去挺好”、“你觉得还不错”的东西要靠谱的多。

也就是说,现代人无论名气多大,头衔多了不起,终究未经岁月的洗礼,历史的校验,很可能风靡一时便销声匿迹了。同时代人的眼光,局限于当下,因而难以判定他们之中是否会有经久不衰的上乘之法。所以没必要放着那么多现成的好东西不要,而去学现代人,担这个一无所成的风险。

结语

说了这么多,取法乎上不过是“修行”的第一阶段,选对方向只是好的开始。如西天取经,单找到地方,知道去哪儿取经还不够,关键是能够取回真经!

※本文为作者原创,喜欢书法、绘画、诗词、文史,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