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承諾不繳社保,事後反悔要補償違反誠信原則

胡不歸系江蘇某公司員工,公司未為胡不歸繳納社會保險。

2014年1月8日,胡不歸出具承諾書一份,上面載明“由於本人自身原因,不願繳納社會保險。本人承諾因此產生的經濟損失與法律責任後果自負,並且不因此與公司發生任何勞動糾紛。”

2014年9月28日,胡不歸以公司“長期未及時足額支付本人工資未及時繳納社會保險”為由,書面提出與公司解除勞動關係。

隨後,胡不歸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以公司未為其繳納社保為由要求支付被迫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15281元,仲裁委於2015年9月9日裁決不予支持胡不歸的仲裁請求。胡不歸不服,起訴到法院。


員工承諾不繳社保,事後反悔要補償違反誠信原則

一審判決:員工自己不願繳社保,不能以公司未繳納社保為由主張經濟補償金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因勞動者自身不願繳納等不可歸責於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社會保險未繳納,勞動者請求解除勞動合同並支付經濟補償金的,不予支持。

本案中胡不歸承諾因個人自身原因不願繳納社會保險,已對自身權利進行了處分,現又以公司未為其繳納社保為由主張經濟補償金,無事實和法律依據,不予採納。

據此,一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四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之規定,判決如下:駁回胡不歸的訴訟請求。

員工上訴:一審法院故意曲解法律,不服!

胡不歸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認為一審法院故意曲解法律,因為《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三)項並未規定“因主張惡意而未繳納社會保險”勞動者才可以主張經濟補償。

二審判決: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該意識到簽署承諾書的後果

無錫中院經審理認為,本案二審的爭議焦點主要是:公司是否應支付胡不歸經濟補償金。

2014年1月8日,胡不歸出具承諾書,載明放棄繳納社會保險,雖然其在二審中陳述當時簽署承諾書是因事假結束回單位上班應單位要求而簽訂的,但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胡不歸應該意識到簽署承諾書的後果。

其未提供證據證明簽署承諾書存在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等情形,該承諾書真實有效。

胡不歸已對自身權利進行了處分,現在又以公司未為期繳納社會保險為由主張經濟補償金,於法無據。

綜上所述,二審法院判決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胡不歸還是不服,向江蘇高院申請再審。

高院裁定:承諾放棄社保後又以公司未繳納社會保險為由主張經濟補償金,違反誠實信用原則

江蘇高院經審查認為,胡不歸於2014年1月8日出具承諾書一份,載明:“本人胡不歸,身份證號碼:×××。公司自2007年1月起就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由於本人自身原因,至今不願繳納社會保險,本人承諾因此產生的經濟損失與法律責任後果自負,並且不因此與無錫市兆順不鏽中板有限公司發生任何勞動糾紛。特此承諾。”

胡不歸未提供證據證明簽署承諾書存在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等情形,故該承諾書表明其真實意願。

胡不歸因自身原因不願意交納社會保險費,是對自身權利的合法處分並應承擔相應的後果,現胡不歸以公司未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為由主張經濟補償金,違反誠實信用原則

,原審法院未支持其訴訟請求,並無不當。

綜上,胡不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的條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規定,裁定如下:駁回胡不歸的再審申請。

案號:江蘇高院(2018)蘇民申339號

法律公園建議:

雖然,本案原告要求支付經濟 補償金沒有獲得法院支持,但是不依法繳納社會保險,仍然可能存在行政上責任與民事上責任。

1、行政上的責任

是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2、民事上責任

如果該員工發生工傷,在沒有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的情況下,因工傷產生的一切賠償可能只有企業默默承擔了。

因此,企業在運營中最好依法繳納社保,避免由此帶來的法律風險。如果有些員工堅持不要繳納社保,而企業又想留用的話,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用人單位一定要勞動者簽署一份聲明,並註明勞動者不得以此為理由解除勞動關係。——防止勞動者以此為理由解除勞動關係。

第二,如果用人單位能給勞動者一定的社保補貼的,則應註明,如勞動者要求補繳的,則所有支付的社保補貼應當予以返還。這種情形下,由於社保補貼的返還可能比較大,勞動者很有可能會因此放棄補繳社保。——給予勞動者較大的經濟壓力,而且可以減少公司的損失。該類型的案件已經在廣州的法律實踐中予以確認,支持了公司的主張。

第三,建議用人單位給勞動者購買商業保險,以彌補勞動者發生意外可能要支付的醫療費用。——彌補醫療費用。

特別聲明: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其他(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侵刪!來源:勞動法庫;轉自:法律公園;編輯:微視聚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