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位自立,席捲天下,終結三國亂世,卻天生好脾氣,是少有的仁君

篡位自立,席捲天下,終結三國亂世,卻天生好脾氣,是少有的仁君

說起晉朝開國之君晉武帝司馬炎。

如果不是細讀歷史的人,單憑司馬炎篡魏、及吞併吳蜀的功業印象,會認定這是一個強橫跋扈之主。

但和其他開國君主相比,司馬炎絕對稱得上仁君。

比如說,司馬炎雖然篡魏自立,卻沒有殺魏帝曹奐,而是封其為陳留王,並且准許他用皇帝儀仗,上書時不必稱臣。

此舉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獨一份的。

篡位自立,席捲天下,終結三國亂世,卻天生好脾氣,是少有的仁君

另外,蜀漢後主劉禪投降被封為安樂公,東吳主孫皓投降被封為歸命侯,也都得善終。

司馬炎和身邊大臣相處,也非常隨和。就算有大臣說他的壞話,或者拿他開玩笑,他也是一笑了之。

舉幾個例子吧。

山陽人滿奮長得高大槐梧,卻弱不經風,受不得風吹。有次,他坐在司馬炎旁邊,看到北邊窗戶上豎有一屏風——屏風本身是不透風的,但因為本身質地的緣故,看起來有疏漏通風的感覺。滿奮坐立不安,打寒戰、畏冷。司馬炎莫名其妙,問他卻是為何?滿奮哆嗦著說:“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滿奮在這裡說的“吳牛喘月”,指的是產於江淮一帶的水牛,不耐熱,看到月亮就以為是太陽,會臥倒在爛汙泥裡,望著月亮大口大口地喘氣。滿奮以之作喻,司馬炎明白過來,哈哈大笑,立刻讓人換上了一塊新屏風。

篡位自立,席捲天下,終結三國亂世,卻天生好脾氣,是少有的仁君

又,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被司馬家族所害,其子諸葛靚拒不仕晉。司馬炎和諸葛靚是兒時好友,登帝位後,封諸葛靚為大司馬。諸葛靚不肯應詔,常背洛水而坐。司馬炎思念舊日交情,很想見他,但是沒有合適的理由,就讓諸葛靚的姐姐諸葛妃宴請諸葛靚,自己再到諸葛妃家,裝作是一場邂逅。他見了諸葛靚,情深款款地問道:“你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的友誼嗎?”諸葛靚一扭頭,恨恨地答:“我因為不能像大刺客豫讓一樣吞炭漆身,所以才在今天又見到您。”隨即淚流不止。司馬炎聽了,羞慚不已,起身離去。

諸葛靚的話,其實是很重的了,要學豫讓吞炭漆身,那就是要殺人的意思了。

但司馬炎只是引以為疚,羞慚而去,真是仁厚之君。

晚清文史學家李慈銘因此在《越縵堂日記》中稱讚說:“晉武帝純孝性成,三代以下不多得。”

篡位自立,席捲天下,終結三國亂世,卻天生好脾氣,是少有的仁君

說過了晉武帝司馬炎,接著說說他的寶貝兒子晉惠帝司馬衷。

千年以來,大家都罵司馬衷的智商不行,愚蠢。王夫之就老實不客氣地罵:“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因以亡。”

事實上,司馬炎也知道這個兒子資質愚笨,但總希望他好。

汝南人和嶠是司馬炎身邊的重臣,歷任太子舍人、潁川太中、給事貴門侍郎、中書令等職。某日,司馬炎對和嶠說:“大子近來似乎有所長進,你可以去看看。”和嶠半信半疑,去考察了一番,回來後,直接對司馬炎說:“太子的資質和從前一樣,沒有任何改變。”

司馬炎哭笑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