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聚党心 赢民心 ……讲讲贵安新区湖潮乡这位“清华”包村干部的故事

“自来水不再经常停水了,随开随用,太方便了。非常感谢包村干部为大家解决实在问题”

“现在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手工产品制作,在家带娃的时候顺手就做了,不耽搁时间还方便

“村委工作的效率提升了,有什么事找到他都能给我们解决。”

……

守初心 聚党心 赢民心 ……讲讲贵安新区湖潮乡这位“清华”包村干部的故事

滕永康(右二)在村民家了解情况

在贵安新区湖潮乡湖潮村,提到包村干部滕永康,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滕永康是2018年贵州省定向清华大学招录的选调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医学部动物学专业,入职后在湖潮乡党政办工作,今年7月被下派到湖潮村担任包村干部。在基层工作半年来,他走村串户摸实情、撸起袖子办实事,通过夯实基层党组织、成立集体公司带领群众就业等系列举措,在一件又一件实事、难事的解决中获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

抓好党建 夯实基础

回想初到村委工作的情景,滕永康记忆犹新——村支两委人员配备不齐,后被列入“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村支两委工作分工不明确,岗位职责混乱,办事效率低下,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足;村委工作开展落实指令多,贴近群众少,群众对村委工作信任不足,常规工作勉强推进,积难任务长期难落实……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模清问题发现症结后,滕永康从规范组织生活制度入手,将自己在湖潮村工作的第一站放在了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加强村级服务阵地建设上。

“第一步就是对接相关业务职能部门,精心组织选聘工作,选优配强充实村委力量。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学习交流制度,同时重视村组后备干部培养,通过‘谈心谈话’、‘老带新、传帮带’方式逐步引导他们参与村级事务,充实村组干部资源库。”滕永康告诉记者,针对村支两委职责不清的问题,多次与村支两委负责人深入探讨,列出工作清单,聚焦乡级职能部门工作安排,明确职责划分,进一步强化夯实组织基础,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守初心 聚党心 赢民心 ……讲讲贵安新区湖潮乡这位“清华”包村干部的故事

正在与村民交流的滕永康(左)

为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湖潮村还积极引导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和联系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其在组织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同时,创新提出“三治监督员”制度,即推选六名村民作为自治、德治、法治监督员,广泛参与村组内民生事务发展,通过村务处理的公平、公正、公开,赢得了村民对村支两委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重视民生 赢得信任

从到湖潮村担任“包村干部”的第一天起,滕永康的驻村工作就开启了“全日制”工作模式。在通往村里三个自然村寨、五个村民小组300多户村民家的大道小路上,都留下了他走访调查的足迹。

在深入的走访中滕永康发现,湖潮村的饮水供应由于管理不善长期存在供水不足、缺水断水等问题。住地偏高、距离水厂最远的一户村民甚至已经长达几年时间没有自来水供应,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

“湖潮村的自来水厂已经修建多年,属于政府所有但承包给个人经营,乡政府、村委会以及承包商之间的管理权责不清导致人水厂运作呆滞,管理乏力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湖潮村范围内的群众、商铺以及政府大楼的用水供应。”滕永康说。

守初心 聚党心 赢民心 ……讲讲贵安新区湖潮乡这位“清华”包村干部的故事

为此,滕永康与村支两委的同志反复查找核实档案资料,进行综合研判分析。在乡党委的帮助支持下,逐步理清了权责关系,收回村民个人承包经营权,将饮水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村集体。同时创新运营管理机制,采取“党支部+公司+股民”的运行模式,由村集体出资成立了贵州贵安新区兴湖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对水厂进行专业的市场化运作。

“收归村集体公司统一管理后,我们对供水系统的软硬条件都进行了升级,新建了一个地势更高、蓄水量更大的高位水池,派驻专人管理维护,供水时段由12小时延长至20小时。”滕永康告诉记者,公司盈利部分归村集体所有,一定程度为村集体经济创收,待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年底村民(股民)可按股份分红,提高饮水安全的保障率的基础上提升了村集体经济的创收。

促进就业 共同发展

理顺内部关系赢得村民信任,为湖潮村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守初心 聚党心 赢民心 ……讲讲贵安新区湖潮乡这位“清华”包村干部的故事

湖潮村手工串珠加工培训现场

湖潮乡是贵安新区规划的中心城区,为新区提供用地保障是其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湖潮村作为中心的中心,全村300多户村民中也有将近三分之一被纳入征收安置的范围。

征收安置工作陆续开启、土地较少且分布零散等诸多原因导致湖潮村产业发展底子薄弱,部分青壮年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只留下部分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守村中,“三多一少”现象明显、人员闲散问题突出。

如何在缺地少田的情况下为习惯了自给自足农业生产方式的村民找到发展新路,充分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共同发展,成了滕永康来到湖潮村面临的一个大挑战。

走访中一次偶然的发现,让滕永康找到了方向。“我们从一位经常接触手工活加工的村民处获悉,有一家饰品加工企业有一笔手工代加工业务,需要大量的人手赶期制作,技术简单易学,妇女、老人很快就可以上手。这刚好与我们村的实际情况契合。”

守初心 聚党心 赢民心 ……讲讲贵安新区湖潮乡这位“清华”包村干部的故事

湖潮村村民正在学习手工串珠制作

在村委的对接下,第一批制作“金元宝”饰品的85箱原材料很快运到村里,40多户村民迅速认领完毕并在要求时间内完成了制作。

“一箱材料能制作4万个成品,我们一个人在家一天就能做完。按照一分钱一个来算一天能赚400块钱。还不耽误带孩子做家务。”参与到代加工制作业务村民都对在家手工制作的方便交口称赞。

小型手工代加业务的开展得到了村民的热情支持和拥护,为湖潮村的小型手工代加工业务承接迅速打开了局面,他们趁热打铁,陆续与多家加工企业达成了合作,开展了手链串珠、一次性袖套、刺绣鞋垫、十字绣等系列加工业务,目前累计增收7万余元。通过小型手工代加工,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愿想,村民荷包鼓起来,心里也更加踏实。

“为了提升合作的规范性,我们还与加工企业签订了书面合作协议,在保障货源稳定的同时也保证制作质量,双方都能达到一个互利共赢的效果。”滕永康说,现在第四批的代加工业务也在对接制作中,希望未来能够借助村集体公司平台与代加工企业形成长久的合作机制,为村民家门口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守初心 聚党心 赢民心 ……讲讲贵安新区湖潮乡这位“清华”包村干部的故事

如今,滕永康在湖潮村的包村工作依然在继续,最早一个到村最后一个离开已经成了他工作的常态,在真抓实干中一步一个脚印带领村民共同发展。而像滕永康这样的“全日制”包村干部,在湖潮乡一共有20个。

今年7月,为了整合乡村社区各类资源、进一步强化全乡工作统筹力度,按照效率优先、管理方便、区域适当原则,湖潮乡正式施行包村干部“片区工作组”制度,对包括滕永康在内的全乡20名包村干部划分在3个片区工作组统一管理,改变以往包村干部乡镇——村组工作两头兼顾的工作状态,“全日制”入驻各村工作开展具体工作,这一股新力量的注入大大提升了基层的工作效率,为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朱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