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城區公交的變遷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渭南城市建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熙熙攘攘的人群每天穿過城市道路,不同年代的人,有著不同的記憶。

渭南城區公交的變遷

在時間的洪流中,十米車廂內幾經變化,窗外也是風景常新。公交人默默奉獻、勤勤懇懇地堅守在公交崗位上,默默見證了渭南這座城市的發展變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公交車很小,很破,很爛,冬天到處漏風。司機每天早上出車時候還要加熱水,晚上回來要提著桶加油,十分辛苦。2路公交車是老解放牌,操作機械剎車、機械方向盤,笨重費力,司機一天下來,兩個胳膊都抬不起來。腰痠背痛,腿都挪不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公交車從笨重的機械式“老解放”車到高檔的空調車,從汽油車、柴油車、混合動力車到新能源純電動車,從最初的“招手停”上車到公交站點刷卡上車,以及未來將實施的掃碼乘車……

渭南城區公交的變遷

1996年,從火車站到樂天大街的11路公交車的票價,根據路程長短為0.2—0.5元。上班時間是早上5:30到晚上8:30,實行兩班倒,正常情況下中午12點到1點交接班。票務員不僅要口語報站,還需記熟公交路線,及時提醒乘客下車。2000年,渭南的公交車基本實現了全程一票制。2008年,開始實行無人售票和語音報站。那時候11路車是從火車站到啤酒廠,現在11路已經開到了故市鎮上,從南向北擴大了好幾倍。如今火車站雖然位置沒變,但是有了廣場,狹窄的道路如今寬闊平整,路邊四季常青,高樓林立。啤酒廠如今已經搬遷到經開區了。

最初渭南城區公共交通只有一條線路,兩臺車,群眾等車難。後來發展到4條線路,38輛車。如今渭南城區現有327輛公交車,24條線路。

渭南城區公交的變遷

2010年之後,是公交事業發展最快的階段。渭南城區加快“西進北擴”的步伐,公交公司也緊跟其後,不斷增加公交線路,延長公交站點,並對公交車進行“升級換代”,逐步實行空調車、新能源電動車,市民也逐步習慣刷公交IC卡乘車……

2010年,20輛4路新型CNG公交的運營使用,標誌著市區公交車全部用上新型天然氣潔淨能源。2014年12月10日開始,渭南市首批採用“融資租賃”方式,逐步引進80輛電動公交車,此後城區公交線路全部更換為電動和天然氣動力車,電動公交車操作簡單、無噪音、零排放,乘坐舒適,使陝西渭南城區公交線路將實現“清潔能源化”。2018年6月,渭南市區公交10路車最後一輛天然氣公交車被更換下線,標誌著渭南城區公交車輛實現純電動化,渭南也成為陝西首個純電動公交城市

2012年元旦,13路公交車實行無人售票,標誌著城區11條線路全部實行無人售票。年底,渭南市公交總公司推出公交IC卡,2013年9月,公交公司推出銀行公交IC卡,市民持公交卡可去購物、就餐、理髮等消費。渭南城市一卡通系統與外地已加入城市一卡通系統實現了對接。2017年12月1日起,“渭南通”公交卡正式開始辦理。市民持“渭南通”公交卡,除可

在國內上百個城市乘坐公交地鐵,還可在渭南本地進行消費並享受優惠。

渭南城區公交的變遷

2015年元月1日,渭南城區首條公交專用車道通車。專用車道位於前進路渭南火車站廣場十字至前進路樂天大街十字。

2015年2月底,渭南城區的18條公交線路300多輛運營車輛實現免費Wifi全覆蓋。乘客的手機在連接Wifi時需要打開瀏覽器,網頁跳轉到歡迎界面和“愛渭南”主頁面時,就可正常使用免費Wifi。

2018年底,新安裝的仿古公交車候車亭亮相渭南街頭,站臺造型簡潔大氣,設計具有人性化,成為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新候車亭的投入使用可以更好地為乘客遮陽避雨,方便乘客出行。

渭南城區公交的變遷

過去公交車是城市大部分人出行的唯一選擇,每天都是滿滿一車人。現在人們的出行越來越多樣化,私家車的數量與日俱增,隨處可見出租車。甚至坐在家裡用手機可以直接叫滴滴,而且還有共享單車、電動車,選擇性是越來越多了。

時代在變,公交在變。市民對城區公共交通的發展感受最深,見證了它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落後到先進的變化過程。

來源 臨渭政協文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