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抓習慣,再談成績!這份1-6年級“好習慣”一覽表


先抓習慣,再談成績!這份1-6年級“好習慣”一覽表


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穫一種命運。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由無數的行為所構成的,行為優秀不是優秀,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

學生階段是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

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習慣培養,以利於為後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底色。

下面的這份學生1-6年級習慣養成一覽表非常實用,請老師轉給學生家長,一起把孩子教育得更優秀。

1 一年級習慣


學習習慣

1、按時完成作業。

2、養成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

3、能閱讀拼音小故事。

生活習慣

1、每晚準備好第二天的學習用品。

2、早睡早起。

3、按時吃飯、不吃零食,愛惜糧食。

4、愛護書本、愛惜學習用品。

5、自己穿衣服、繫鞋帶。

交友習慣

1、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不打架、不罵人。

2、樂於幫助同學。

3、不與陌生人交往。

健康習慣

1、早晚刷牙。

2、飯前便後要洗手。

3、不買小攤食品。

4、按時做兩操。

行為習慣

1、見到老師和客人主動問好。

2、不亂扔果皮紙屑。

3、公共場合不大聲喧譁。

其它習慣

對他人的幫助要心存感激。

2 二年級習慣


學習習慣

1、每天預習半小時。

2、獨立完成作業。

3、認真聽講。

4、自覺閱讀課外書。

生活習慣

1、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2、吃飯不挑食。

3、早睡早起。

交友習慣

1、不與陌生人交往。

2、不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同學。

3、同學間要相互幫助。

健康習慣

1、早晚刷牙。

2、飯前便後要洗手。

3、不買小攤食品。

4、每天鍛鍊身體一小時。

行為習慣

1、會用禮貌用語。

2、按順序上下車。

3、愛護花草樹木。

其它習慣

1、學會感恩。

2、隨手關燈和水龍頭。

3 三年級習慣


學習習慣

1、每天預習。

2、獨立學習和思考問題。

3、閱讀課外書。

4、作業乾淨整潔。

生活習慣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合理安排時間。

3、不吃零食。

交友習慣

1、能學到身邊朋友的優點。

2、遠離品行惡劣的人。

3、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

健康習慣

1、勤洗澡、勤換衣。

2、每天堅持鍛鍊身體。

3、有良好的用眼習慣。

行為習慣

1、主動排隊上下車。

2、愛護花草樹木。

3、用文明語言和別人交談。

其它習慣

1、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

2、孝敬父母。

4 四年級習慣


學習習慣

1、自主學習。

2、積極思考。

3、每天預習複習。

4、作業乾淨整潔並且正確率要高。

生活習慣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合理有效安排時間。

3、不吃零食,不買三無食品。

交友習慣

1、尊重他人。

2、真誠。

3、分辨是非。

4、不與品行惡劣的人交友。

健康習慣

1、衣服乾淨整潔。

2、每天鍛鍊不少於一小時。

3、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行為習慣

1、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2、與人交往注意語言和舉止文明。

其它習慣

1、愛家人、愛同學、愛學校。

2、能夠為父母及家人分擔力所能及的事情。

5 五六年級習慣


學習習慣

1、自主學習。

2、積極獨立思考。

3、每天預習複習。

4、有自己的獨立見解。

5、閱讀科普讀物與文學作品。

生活習慣

1、合理有效安排時間。

2、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交友習慣

1、熱情大方。

2、友好真誠。

3、和積極向上的人做朋友。

4、關心幫助朋友。

健康習慣

1、日日講究衛生。

2、堅持不懈地每天鍛鍊。

3、不管對於學習還是生活,都已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

行為習慣

1、自覺維護公共秩序。

2、與人交往語言和舉止文明。

3、與他人尤其是外賓交往自然大方。

其它習慣

1、學會感恩他人和社會。

2、熱心參加公益活動。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

孩子需要養成的好習慣很多,上面的習慣都是最基礎、最重要的習慣,在孩子12歲以前養成,會為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老師、家長要有耐心,堅持做下去,這樣孩子上了初中後就會很省心了。

初中是這十二年中最重要的三年。要想獲得更高的分數,這個階段就必須養成一種新的、之前從來有過的學習習慣!

舉一個絕大多數家長容易懂的例子。

一年賺10萬的人的思維格局、行事策略,和一年掙一千萬的人是一樣的嗎?絕對不一樣!

孩子在70分時的學習習慣,和95分以上孩子的學習習慣,一樣嗎?完全不一樣。

因此,我們表面上,要求孩子刻苦學習,只是目的!其實,更多的應該去控制過程,改過程!(過程,就是學習習慣)

先抓習慣,再談成績!這份1-6年級“好習慣”一覽表

習慣養成要注意的幾點

1.要堅持

有家長留言說,給孩子建立習慣的過程中難以堅持。這讓我想起身邊很多的熟悉的場景。

一個小學生已經堅持了兩個星期每天早起鍛鍊,結果某天晚上和家長一起看《中國好聲音》到11點多,第二天早上起不來,從此再也沒有進行過早鍛鍊。

一個高中生好不容易在家長、老師的合力下,上繳了手機也不再上網玩遊戲,可某一天在同學的拉攏下又一次身陷網遊不可收拾,雖然自己的保證書還隨身攜帶。

有很多愛美人士苦苦堅持數天晚間節食,結果一場好友聚會便自此守住餐桌迴歸舊途,飽享口腹之慾卻事後自責不已。

查爾斯·杜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中說:“習慣從來不會消失,它蟄伏在大腦的基底核,當正確的暗示和獎賞出現時,它會再次出現。失憶老人能找到回家的路,老鼠能在巧克力的誘惑下進出迷宮,都是這個道理。”

2.寫下來

你的“習慣建立計劃”具體嗎?有白紙黑字寫下來嗎?

事實上,在習慣建立的過程中,“寫下來”這個動作非常關鍵,通過寫下來我們才能在頭腦內確認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才能梳理清楚這些要素之間的關係,才會不自覺地模擬即將發生的場景。

這些是實際行為發生的“先行組織者”,沒有這些確定性的演練,我們的大腦缺少真切的行動指南。

我們做事之前,大腦需要“儀式感”,其實質上是內心歸屬的確認,我們生活中幾乎時時處處都需要“儀式感”,不是嗎?

3.做可視化的進站記錄

比如,某件約定的事兒做好以後,在日曆上做出標記,以示自己當下的進展。

這給我們對做好的事起到一個心理確認的功能,由此產生的成就感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視——這是真正讓我們堅持下去的內在動力。

這個進展記錄儘可能放到醒目之處,另外也可以通過記日記的方式達到堅持的目的。

寫在最後:

好的習慣可以讓我們終身受益,精美源於細節,細節造就成功,“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再偉大的成就,都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