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15万亿的楼市引发“泥石流”?李嘉诚反复提醒两个“圈套”

回顾历史走势,每次房价上涨,都有小周期和大周期之分。

什么是小周期?

从2008年后,房地产共有3次周期性上涨,分别为2008.10-2012.02、2012.03-2015.02、2015.03至今,每次大概持续3年左右时间。

3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上涨的速度却一次比一次快。

什么是大周期?

从1998年房改到2008年,是楼市的第1个“10年大周期”。

商品房市场化全面铺开,居住方式迎来巨大转变,人们不再依赖单位福利分房,不再屈居于老破小、家属院、自建房之中,虽然房价上涨的大幕由此拉开,但投机成分并不浓,满足居住需求是第一要务,城镇化的起点也是从此时开始。

从2008年至今,是第二个10年,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三波上涨,一次比一次迅速。

年底,15万亿的楼市引发“泥石流”?李嘉诚反复提醒两个“圈套”

房地产的规模。就是在3年、10年的轮回中不断扩张,直至突破15万亿的商品房销售额。

但是,在2019年底,15万亿的楼市却似乎有遭遇“泥石流”的可能。

何为“泥石流”,泥沙俱下,滚滚而来,巅峰期已过,高耸的山峰再难矗立。

具体而言,有3个“迹象”一起出现了。

第一,开发商赶工期“交房”的压力,前所未见。

前段时间看到一份数据,国内房地产的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出现巨大的剪刀差,已经持续了22个月,是近20年以来没有过的。

什么意思呢?

新开工的房子一直在增加,但是交房的楼盘却在变少。

原因在于:在2016-2017年的楼市大涨阶段,房企的高周转策略很成功,卖掉了很多房子,卖房子的钱并没有用于施工,而是继续拿地当地王,被“挪作他用”了。

但是,这些房子迟早要交工,这绝对不是一个“拖”字就能解决的事情。

今年底就是最后的时间节点,否则就会面临大量的延迟交房。

年底,15万亿的楼市引发“泥石流”?李嘉诚反复提醒两个“圈套”

因此,未来两个月,房企需要大量的回款,既是为了完成年度业绩目标,也是为了缓解交房压力,用在售楼盘的回款,用来加快以前卖出去期房的施工进度,这样一来,打折、降价的房源必然会增多。

第二,房地产行业规模达到“顶峰”。

10月中旬,安居房产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三季度楼市总结报告》,该研究院分析师张波表示,在房地产去产能化背景下,商品房规模即将见顶。

2019年商品房销量或呈现“一增一减”,全年的销售面积同比减少,但销售金额依然有望突破15万亿大关。

也就是说,今年是留给房地产最后的“念想”,增长的瓶颈已经到来了。

这个道理不难想通,增长再迅速的行业,也不可能数十年如一日般持续扩张,更不能在十几万亿的基础上迭创新高,这既违背规律,又不符合常理。

有人会说,2015年时,不就是棚改、房贷宽松、限购放松使房地产重回增长了吗?

然而,同样的招数,不会再用第二次,相同的河流,不会连续两次跨进去,否则,房地产对关联行业的拉动作用,必然会出现“边际递减”,效果一次不如一次。

第三,“长效机制”正有条不紊的建立。

年底,15万亿的楼市引发“泥石流”?李嘉诚反复提醒两个“圈套”

给各位梳理一下下半年以来,楼市的一些调控措施,可以说意味深长。

8月份,集体土地入市获通过,扫清了法律障碍,这些土地不具备商品房属性,集体产权不会改变,以后会大规模的应用于保障房和租赁房。

9月份,9个省市出台住房租赁新规,或补贴,或规范房源,措施多样。

近两个月以来,包括南京、天津、海南、南通在内的多个省市发布人才新政,降低落户门槛。

10月份,备受关注的房贷利率挂钩LPR,顺利完成“换锚”,从已经实施的城市来看,房贷利率不降反增。

还有北京共有产权房大规模推广,深圳推出年涨幅不超过5%的租赁公寓,第二批租赁试点城市出炉等一系列政策。

这些措施综合起来,就叫做“长效机制”。

土地是供给,租赁是渠道,房贷是金融,多个方面共同入手,就是为了给房地产这个庞然大物,找到更稳健的行走道路,不至于跑偏乃至倒下。

换个角度看,这三个一起出现的“迹象”,是六年来第一次。

6年前,正是楼市低迷的时刻,当时房地产每千人开工人数出现了首次下降,我国的15-64岁劳动力人口规模,也是在2013年达到了巅峰,随后出现逐年下降。

从2013年至今,还没有同时出现过开发商如此大的交房压力,在当时,也没人能料到,楼市在短短几年内能达到15万亿的规模,房地产的长效机制,也从未像今年这样完整齐备。

对购房者而言,面对这样一股“泥石流”该怎么办?李嘉诚曾反复提醒两个“圈套”。

年底,15万亿的楼市引发“泥石流”?李嘉诚反复提醒两个“圈套”

李嘉诚在接受采访时,曾表达过两个观点,第一,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第二,房子的核心是地段。

对购房者来说也是如此,当房地产行业的规模开始走下坡路,不要指望以投机取巧的方式来买房赚钱,投资房产,已经变成了“最后一个铜板”,大势滔滔,难以逆转。

假如是刚需不得不买,对自住房的选择,就一定要遵循“地段”的原则,核心商圈,中心城区,优质学区才是主要的选择范围。

千万不要觉得远郊便宜,新城区房子性价比高就直接入手,这些偏远区域的房产,在楼市不景气的阶段,会更快的现出原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